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弗朗齐歇克·帕拉茨基
捷克历史学家、政治人物(1798—187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弗朗齐歇克·帕拉茨基(捷克语:František Palacký,1798年6月17日—1876年5月26日)是捷克历史学者、政治家。著有《波希米亚史》等。
生涯
弗朗齐歇克·帕拉茨基生于哈布斯堡君主国摩拉维亚霍德斯拉夫,为今捷克共和国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州。其祖先为摩拉维亚弟兄会的成员,在宗教迫害期间仍存有新教信仰,而后他们信奉奥格斯堡信条,因他们认为这最符合自身信仰。[1]
帕拉茨基的父亲是一名校长,1812年时将他送至匈牙利王国布拉迪斯拉发的福音路德宗学院。帕拉茨基在学院中认识语言学家帕维尔·约瑟夫·沙法里克,并向他学习斯拉夫语等语言。[2]

在受教数年后,帕拉茨基于1823年定居布拉格。他在当地与约瑟夫·多布罗夫斯基结识,多布罗夫斯基与奥地利当局关系良好,因此能够保护帕拉茨基免于政府对斯拉夫研究者的敌意。多布罗夫斯基将他介绍给史坦伯格伯爵(Count Sternberg)及其兄弟法兰西斯伯爵(Francis),两人都对波希米亚历史抱有极大兴趣。法兰西斯伯爵是波希米亚博物馆协会的主要创办人,该协会致力收集波希米亚历史相关文献,并透过研究民族记录唤醒民族意识。[2]
Remove ads
1825年,波希米亚博物馆新创刊的《捷克博物馆期刊》(Časopis Českého musea)激起了公众对民族运动的关注,帕拉茨基是该刊物的首任主编。该期刊初时以捷克语与德语双语发行,捷克语版持续出版,最终成为波希米亚最重要的文学刊物。帕拉茨基当时获得施泰恩贝格伯爵的任命,担任小规模的档案管理员。1829年,波希米亚议会试图授予他“波希米亚史官”的头衔及少许薪俸,但奥地利维也纳政府迟至十年后才同意。[2]
其间,波希米亚议会在维也纳终于迟来的同意下,承诺资助帕拉茨基的钜作《捷克民族在波希米亚与摩拉维亚的历史》出版。这部作品时序至1526年,即捷克民族失去独立为止。帕拉茨基曾坦言:“若要继续书写1526年之后的历史,我就得说谎。”该书建立在他对波希米亚地方档案与欧洲主要城市图书馆的大量研究之上,至今仍是该领域的权威。第一册于1836年以德文出版,之后译为捷克语。由于警方审查,出版工作时常受阻,特别是他对胡斯派运动的描述遭到严厉批评。[2]
帕拉茨基虽在情感上完全支持捷克民族与新教,却刻意避免对宗教改革者的作法加以盲目赞美,然而当局仍认为他的言论对天主教信仰构成威胁。他被迫删去部分内容,甚至不得不接受审查者加入的段落作为自己作品的一部分。1848年警察审查制度废除后,他出版了新版,至1876年完成,将该书恢复原貌。在早期宗教改革引发的争议中,帕拉茨基最公允且具影响力的对手是巴伦·赫尔弗特(Baron Helfert),受维也纳委托出版《胡斯与耶罗尼谟》(Huss und Hieronymus,1853),以抵销帕拉茨基作品的影响。另一位对手是德裔历史学者康斯坦丁·冯·赫夫勒,他在布拉格编辑出版与胡斯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献,立场与帕拉茨基相对。帕拉茨基则以《胡斯主义史与洛夫勒教授》(Geschichte des Hussitenthumes und Professor Löffler,1868)及《关于波希米亚史学》(Zur böhmischen Geschichtschreibung,1871)反击。[2]
Remove ads

1848年奥地利帝国革命将帕拉茨基推上政治舞台。在他著名的《致法兰克福的书信》中,他拒绝参加在法兰克福召开的德意志议会预备会议(由500名前议员组成),理由是作为捷克人,他无意干涉德国事务。同年6月,他担任布拉格斯拉夫代表大会主席。稍后,他被派往克罗梅日什出席帝国议会,该会议于1848年10月至1849年3月间召开。此时他主张强大但为联邦制的奥地利帝国,应由南德与斯拉夫各国组成,并保留各自的权利,此一构想被称为奥斯特罗斯拉夫主义。这一主张在维也纳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帕拉茨基甚至曾获邀加入皮勒斯多夫内阁。然而,1852年联邦构想的彻底失败与保守派的胜利使他退出政坛。[2]
1860与1861年的自由改革后,他被任命为奥地利终身参议员。然而,他的主张在议会中鲜少得到支持,自1861年起,除了一段时间(1871年九月敕令曾令波希米亚自治前景看好),他几乎未再出席参议院会议。在波希米亚议会中,他成为民族联邦派(Staročeši,即“老捷克党”)的公认领袖。他追求建立包含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与西里西亚的捷克王国,为了推动捷克自治,他甚至与保守贵族与极端天主教势力联盟。他于1867年赴莫斯科参加泛斯拉夫大会。帕拉茨基于1876年5月26日在布拉格逝世。[2]
身后
帕拉茨基被认为是捷克斯洛伐克的3位国父之一,另2位为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以及首任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托马斯·马萨里克。在历史学部分,其撰写的波西米亚史至今仍无人能出其右。[3]

荣誉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