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智皓
台灣整形外科與乳房外科醫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智皓(1985年5月1日—),台湾整形外科及乳房外科医师,曾任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乳房外科主治医师。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医学系,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附设医院进行乳房重建与手术模拟临床研究。[1]
此条目疑似为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 (2025年5月25日) |
此条目的主要贡献者与本条目所述的内容疑似存在利益冲突。 (2025年5月25日) |
根据《Prestige》杂志报导,在亚洲乳房整形与重建领域曾受到部分媒体报导关注,尤其在乳房下垂治疗与乳房美学手术设计方面。其开发的“VenusPlus™”内提乳与微外提乳技术,以及术中搭配的乳头乳晕调整方法,为部分产后女性提供胸型改善的选择[2]
生平简介
张智皓医师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医学系,于成大医院完成整形外科训练并担任总医师,在住院医师阶段即接受乳房外科专业训练。其后进入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担任乳房外科及癌症中心主治医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附设医院乳房医学中心,参与乳房肿瘤微创切除与即时重建的临床计划。
学历与职业经历
张智皓医师创立多项原创术式与临床系统,致力于让乳房手术不只是修复,而是结构性美学的重建。他的手术哲学建立在“动态平衡”与“柔顺自然”的逻辑上,透过空间配置与支撑系统,实现乳房在真实生活中的自然垂坠、集中与对称。
研究与学术活动
其研究主题包括乳癌术后重建、隆乳修复及手术模拟技术。他曾以共同作者身份参与多中心临床研究,并于国际整形外科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发表探讨内视镜辅助乳房全切除与即时重建之临床研究成果。[3]
张智皓医师拥有乳房外科与整形外科双专科资格,曾倡议将肿瘤切除与乳房重建整合为一体的手术模式(Oncoplastic Surgery),曾于访谈中指出,乳房重建可考虑纳入乳癌治疗流程,以同时考量肿瘤处理与术后外观。[4][5]。临床上结合乳房超声波与微创技术进行乳癌切除与重建,用以辅助诊断并提升手术操作的准确性。[6]。
国际交流与期刊发表
张医师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法国巴黎整形外科中心、意大利米兰乳房重建中心进修,并参与多项国际研究。其临床成果曾发表于全球整形医学权威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论文聚焦亚洲女性乳房微创切除与重建技术的安全性与整体美感成果。[7]
公共参与
2023年,张智皓入选《Prestige》杂志台湾版“40 Under 40”人物名单[8]。
张智皓曾参与偏乡医疗服务。2019年于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任职期间,随医疗团队前往高雄市那玛夏区执行巡回义诊。期间适逢当地发生豪雨并引发土石流,造成交通中断,部分医疗人员滞留当地。张智皓在封村期间协助进行基础医疗处置,包括慢性病用药发放、外伤处理与产前健康评估,并于通讯中断期间参与病患记录与后送安排等作业。相关事迹获高雄市政府颁发感谢状[9]
荣誉与奖项
2021年,张智皓医师获颁由台北市生物技术服务商业同业公会主办的“亚太医美金像奖”中,手术类型“傲人双峰奖”,该奖项颁发予其于乳房手术领域的表现,评选依据包含网络声量、市场调查与专业审查等。[10]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