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张毅 (导演)

台灣導演(1951-202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张毅(1951年12月14日—2020年11月1日[2][3]),台湾新浪潮导演之一,曾经凭借《我这样过了一生》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以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在1986年时因为出轨与杨惠姗相恋而退出电影圈,后来与杨惠姗共同创办琉璃工房

事实速览 张毅, 导演 ...
Remove ads

电影创作

张毅在1979年时在联合报的连载小说《源》颇受好评,之后让张永祥一起改编为电影《》的剧本,由陈耀圻导演,张毅因此获得第二十八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4]

张毅在1982年与杨德昌陶德辰柯一正等合作,共同执导集锦式电影《光阴的故事》,张毅执导其中的“报上名来”,由李立群张艾嘉演出,光阴的故事是台湾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2],同年张毅执导了《野雀高飞》,正式踏入导演生涯。

张毅先后创作了《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我儿汉生》、《我的爱》等经典作品。其中《玉卿嫂》、《我这样过了一生》及《我的爱》被誉为“女性电影三部曲”[2]

“女性电影三部曲”中的《玉卿嫂》是改编白先勇的小说《玉卿嫂》,当时一方面因为改编剧本白先勇小说差距过大而引起议论[5],又因露骨床戏而被修剪[6],当年《玉卿嫂》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未得奖,杨惠姗因为此片获得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

张毅和演员杨惠姗、当时的妻子,作家萧飒因在《我这样过了一生》中合作,有铁三角之称[7],在戏中,杨惠姗怀孕,因此需增肥20多公斤,《我这样过了一生》获得22届金马奖最佳影片,张毅获得金马奖最佳导演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2],杨惠姗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张毅和萧飒一起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8]

张毅在结婚十年后,和杨惠姗因工作日久生情,萧飒在1986年《我的爱》上映前,以题为《写给前夫的一封信》的文章,两天以全版的篇幅刊登于报端,张毅和杨惠姗退出影坛十多年[9][10]。《我的爱》被美国纽约综艺杂志年鉴,评选为台湾电影百年﹙1895-1995﹚十大电影杰作之一[4]

Remove ads

琉璃工房和琉璃艺术创作

张毅和杨惠姗因为在拍摄《我的爱》时寻找对婚姻的象征,接触到水晶玻璃[11]。而道具师找出许多国家的水晶玻璃,但就没有中国的水晶玻璃,因此开始和琉璃的探索。

1987年张毅和杨惠姗王侠军等人一同创立琉璃工房,当时外人皆不看好他们,经多年耕耘后而闯出一片天[12],后来王侠军离开琉璃工房,独立成立琉园[4]。在2008年奥图码科技琉璃工房曾合并为琉璃奥图码,由张毅担任琉璃奥图码的董事长。

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张毅和杨惠姗等人担任台湾馆的代言人,其作品《千一自在》获得中国馆的永久典藏[13]。而2011年琉璃工房获选为“2011台湾百大企业品牌”[14]。2013年时张毅和杨惠姗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琉璃之人间探索——杨惠姗、张毅联展”,是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台湾艺术家的琉璃作品展,展览期间,中国美术馆收藏杨惠姗、张毅琉璃作品各一件,亦是该馆首次收藏琉璃艺术作品[15][16]

演艺作品

电影

首映年份 片名 职务/角色 奖项 备注
1980年 编剧
  • 第28届亚洲影展最佳编剧奖
1981年 热血 编剧
1982年 人肉战车 编剧
野雀高飞 编剧、导演
光阴的故事 编剧、导演 第四段“报上名来”
1983年 竹剑少年 编剧、导演
一九八三大惊奇 编剧
魔轮 编剧
1984年 玉卿嫂 编剧、导演

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

1985年 我这样过了一生 编剧、导演
1986年 我儿汉生 编剧、导演
我的爱 编剧、导演
1987年 大海计划 编剧

动画

首映年份 片名 职务/角色 奖项 备注
2005年 黑屁股 制作
2018年 狗狗伤心志[17] 制作

入围第55届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

奖项

亚洲影展(亚太影展)

更多信息 年份, 获提名 ...

金马奖

更多信息 年份, 获提名 ...

小说作品

  • 《源》(1978)
  • 《台北兄弟》(198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