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彭宁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彭宁求(1649年—1700年4月23日[1]),字文洽,又字瞻庭,号约斋,江南苏州府长洲县人[2],祖籍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今樟树市)[3],清朝政治人物、探花[4]。
生平
彭宁求幼年丧父,事母甚为孝顺。由祖父彭行先教授学业,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科江南乡试举人,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四年(1685年)任会试同考官。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母亲黄孺人去世,彭宁求回家奔丧。他为官清廉,除了每月的官俸之外别无其他收入,这点收入对于一个大家庭的开销而言显得很微薄,从兄彭定求曾说他:“虽置身清班,而举家食指所资瘠田不及顷,卜庐复售他姓,仅就旁舍以居。”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他将居住的房子卖给他人,自己则居住在小的偏房之中。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升右春坊右中允,辅导太子学业。太子看完彭宁求平时诗作,才知道他家里生活条件不好,于是经常给他一些赏赐,同年升翰林院侍读。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入值畅春园,同年三月卒于官。彭宁求禀性淡泊,与世无争,工诗文,善书法。
夫人为苏州洞泾吴氏庠生吴芑(明朝首辅申时行岳父吴元宣玄孙)长女[5][6]。有三子一女:长子彭承宪、次子彭载舒、三子彭秉素。女嫁宋德宜幼子宋建业。
Remove ads
评价
彭宁求为人恭敬忠直,为官清廉,可以说他是清初彭氏一族在仕宦之路上的一个缩影。彭定求评价他:“生平性行纯粹,博览强识无虚晷,所著诗文皆温慎缜密,书法在山阴,永兴间,教子尤谨礼法”[7]。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