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彭福 (英国陆军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彭福少将,CB,LVO,JP[?](英语:Major-General Robert Bernard Penfold,1916年12月19日—2015年4月22日),英国职业军人,1936年至1972年间曾服役于英国陆军和英属印度陆军,退役后于1972年1月至1979年12月任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首任总经理。
彭福毕业于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从军36年的他曾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他在1959年至1961年于坦噶尼喀地区出任英皇非洲来福枪团第六营营长、1962年至1964年于本地陆军担任第127步兵旅旅长、以及于1964年至1965年担任亚丁高级专员保安行动顾问。1966年至1969年,他被借调往肯尼亚出任新设的国防总参谋长一职,协助加快推动肯尼亚三军专业人员和高层将官的本地化。他退役前的职务是担任英国东南分区指挥官。
从军中退役后,彭福旋获香港马会罗致出任总经理一职,联同马会主席祈德尊爵士和后来的韦彼得协助推动把马会业余赛马转为职业赛马。他在任近八年期间成功推出多项改革,使赛事水平得以提高。此外,在增设“三重彩”和“四重彩”等新款赛马投注方法的同时,他于1974年分别引入马会场外投注站和电话投注服务,从而打击当时的非法“外围马”活动。统筹兴建沙田马场是他任内另一项重要工作,该马场是继跑马地马场以后香港第二座马场,由马会斥资七亿港元兴建,并在彭福主持下如期于1978年10月启用。为肯定他在马会任内的工作表现,位于沙田马场中央的彭福公园即以他本人命名。
Remove ads
生平
彭福1916年12月19日生于英国剑桥郡圣尼茨(St. Neots),[1]父亲来自西萨塞克斯郡塞尔西(Selsey),名叫伯纳德·休·彭福尔德(Bernard Hugh Penfold,1880年-1917年);[2]母亲名叫埃塞尔·艾夫斯·阿诺德(Ethel Ives Arnold)。[2][3]彭福的父亲原本在巴克莱银行担任经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加入皇家燧发枪兵团,曾先后在比利时伊珀尔和法国索姆河等地作战,其后他转入舍伍德林地团,1917年10月在巴雪戴尔战役中阵亡。[2]彭福家中另有两名胞姊妹,自幼丧父的他在少时入读惠灵顿公学,及后升读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接受军事训练和教育。[2][3]
从军校毕业后,彭福选择仿效父亲从军,起初在1936年以少尉身份加入皇家莱斯特郡团,翌年以军官身份转入英属印度陆军,于第11锡克团担任少校,期间在1937年至1938年派驻到英属印度的西北边境省服役。[4]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爆发后,彭福被调入盟军的地中海中部部队(Central Mediterranean Forces),其后又于1942年至1943年调到波伊部队,参与在中东一带的战事。[3][4]1944年,他以一级一般参事官身份调任战术训练中心,直到1945年大战完结为止。[3][4]
战后,彭福返回印度陆军,在1946年出任奎达参谋学院教官,惟在任仅一年便于1947年重返英国陆军加入旗下的皇家炮兵团,并获擢升为名誉陆军中校。[3]他及后于1950年至1952年借调到陆军部出任副助理训练及人事司,1953年再调往皇家海军参谋学院任职。[4]1957年至1959年,彭福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担任英方三军联合代表团秘书,任内为英美两国陆军部的交流提供支援。[3]他也参与筹划英女皇伊丽莎白二世在1957年对美国展开的访问,事后因功获英廷授予MVO勋衔(1984年获自动调升为LVO勋衔)。[5][6]
彭福在军中后期主要在英国本土、非洲和中东任职,其中,他在1959年奉派到东非坦噶尼喀地区出任英皇非洲来福枪团第六营营长,直到当地在1961年独立成为英联邦王国为止(当地其后于1962年成为英联邦共和国、1964年改名坦桑尼亚)。[3]此后,他在1961年至1962年返回伦敦国防部担任上校,以及在1962年至1964年于本地陆军担任第127步兵旅旅长。[3]1964年至1965年,他再一次派驻海外,前往中东到局势严岐的亚丁殖民地担任亚丁高级专员保安行动顾问,负责在亚丁紧急状态期间向当局提供战略方面的意见。[3]
1966年,彭福一度调回英国任职于帝国国防学院,但旋于同年以少将身份被借调往肯尼亚担任新设的国防总参谋长一职,翌年起兼任肯尼亚内阁保安委员会委员。[7]事实上,肯尼亚早在1963年已经从英国独立,并于翌年成为共和国,但当地独立后仍然获英国提供驻军支援至1966年,以确保独立后的政权平稳过渡。[7]因此,尽管彭福在肯尼亚军中地位仅次于身兼三军总司令的肯尼亚总统乔莫·肯雅塔,但任命仅属于过度安排,其主要职责在于协助整顿肯尼亚的海陆空三军和提供充足的培训,从而加快推动肯尼亚三军专业人员和高层将官的本地化。[7]彭福在肯尼亚任职三年后于1969年卸任,并由本土出身的肯尼亚陆军司令约瑟夫·恩多洛准将(Brigadier Joseph Ndolo)接替。[7]为肯定他在肯尼亚的工作表现,他在1969年英女皇寿辰授勋名单中获英廷颁授CB勋衔。[8]彭福卸任后,获调回英国本土出任东南分区指挥官,一任三年,到1972年正式从军中退休。[3]
从军中退役后不久,彭福旋于1972年1月应英皇御准香港赛马会(1996年改称香港赛马会)邀请成为马会首任总经理,直接听命于董事局,负责处理马会一切事务,并成为马会上下最高级的受薪雇员。[9]当时身兼马会主席的汇丰银行大班桑达士爵士有鉴于马会在1969年至1970年爆出轰动一时的“毒马案”丑闻,对香港赛马运动的发展构成冲击,因此他锐意推动香港赛马职业化以提升赛马水平;[10]同时间,马会又准备在开发中的新界沙田新市镇筹划兴建规模庞大的沙田马场,桑达士遂在卸任马会主席前特意罗致了具丰富领导经验的彭福担任马会总经理,以便协助落实各项计划。[9][10]
虽然马会早已在1971年宣布把业余赛马转为职业赛马,[11]但主要的改革都是由彭福与继任马会主席祈德尊爵士和后来的韦彼得于任内推出。[10]首先,彭福于1972年宣布调整赛事奖金,以“高班马”奖金多于“低班马”、以及“长途赛”奖金高于“短途赛”为原则;[12]并规定新马初出时以年龄分组,让三岁、四岁和五岁的同龄马匹分别同场作赛,到混合赛的时候,再由五岁马匹向四岁马匹“让磅”,而四岁马匹则向三岁马匹“让磅”,使赛事安排和规则变得更加规范。[12]其次,彭福上任之初,马会仍查出零星毒马事件,[13]为防范同类事件再度发生,他规定对所有出赛马匹实施赛前检验,其后还于1973年初向所有练马师发出警告,表示马匹一经检出被喂食违禁药物,练马师需负上责任,而喂食非违禁药物前,也须得马会兽医的书面许可;[14]马匹出赛后至“过磅”讯号发出前的一段时间,也不可向马匹喂食任何食物,从而减低出现毒马事件的风险。[14]
此外,由马会主办的赛马赌博活动也有不少革新,当中包括在1973年先后推出“三重彩”和“四重彩”两种投注方法,下注分别买中赛事首三位和首四位胜出马匹的人士,都可获得派彩;[14][15]同年10月,马会也开始增设夜马赛事,使赛马活动更加频密。[11]为了打击非法“外围马”活动,彭福还于1973年成功争取政府授权设立场外投注站,首六家投注站遂在1974年4月设立,马会其后又在短期内于全港各处增设投注站至大约20所,从此投注者无需再亲身前往跑马地马场,也可到马会投注站办理投注手续。[11][15]1974年,彭福引入了电话投注服务以进一步打击“外围马”活动,最初马会一共推出2,000个电话投注户口,成年市民只要缴交50港元便可申请开纳户口。[16]鉴于电话投注服务广受欢迎,使得电话投注户口数目到1977年的时候已急增至40,000个,但仍然有大批申请人士在轮候名单之上。[17]为免青少年接触赌博活动,马会投注站设立之初禁止未满17岁人士进场,到1978年,彭福收紧政策,规定禁止未满18岁的人士进入投注站,而投注站职员也有权向疑似未成年人士查阅身份证,以希望收阻吓之效。[18]


Remove ads
彭福任内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是统筹沙田马场的兴建,事实上,随着跑马活动日益平民化,马会唯一的跑马地马场自196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不敷应用,经常要在赛马日挂起代表看台满座的“红旗”,因此马会方面早于1964年已提出考虑增建一座全新的马场。[19]到1971年10月,政府原则上同意在沙田新市镇兴建马场,有关的统筹工作遂落在彭福身上。[19]彭福上任总经理后不久,即与时任工务司卢秉信和民政司黎敦义等港府官员展开深入讨论,终促成工程于1973年12月全面动工。[19][10]沙田马场由马会斥资七亿港元兴建,整项工程甚为繁浩,马会需要从四个地点采土1,600万公吨,然后填海填出260英亩土地。[19][20]不过,其中102英亩填海土地在工程完成后移交政府,用作兴建公营房屋和透过土地拍卖方式兴建私人楼宇,所以港府不单不费分毫,而且还可透过拍卖土地为库房带来丰厚收益。[17]
在日以继夜赶工下,整个大型填海连马场兴建工程仅用了五年时间便告竣工,并于1978年10月7日由时任香港总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沙田马场启用典礼。[19][21]沙田马场参照当时澳大利亚最新式的马场规格兴建,被誉为世界最完善的马场之一。[11][16][19]建成之初,马场设有一个可容纳多达35,000人的看台,每季可举办237场赛事,而附设的马房更可容纳500只马匹。[19]至于马场的正中心保留用作沙田马场公园,供游人休憩之用。[21]自沙田马场落成后,便取代了旧有的跑马地马场成为马会日间赛事的主要场地,而彭福也自1978年和1979年起分别为沙田马场和跑马地马场引入星期日赛马,使马会每年举办的赛事数目进一步增加。[17]
Remove ads
在骑术培训方面,彭福于1972年设立了马会见习骑师学校,透过培训更多本地骑师以配合赛马运动职业化;[10]另一方面,为了向普通市民推广骑术运动,任内他于1978年成立薄扶林公众骑术学校,是为香港首家公众骑术学校。[10]当时,港督麦理浩爵士夫人十分支持各类身心残障儿童参与骑术活动,并在马会支持下于1975年成立香港伤健策骑协会,而薄扶林公众骑术学校成立后,香港伤健策骑协会也在同一年迁入作为基地,是为香港伤健会麦理浩夫人中心,并由麦理浩夫人本人于1979年主持中心的揭幕仪式。[22]
彭福在马会总经理任内也处理过一些危机,较重大的包括马会马伕的罢工事件。[23]1978年1月,马会旗下沙田马房马伕不满管方违反承诺,扣除马伕部分薪金用作支付他们的宿舍租金和电费,结果在得到其余上水马房和山光道马房马伕响应下发起工业行动,拒绝在1月13日于跑马地马场举行的赛马活动中拖带马匹进场,造成当日全部九场赛事取消。[23]事后,彭福紧急应对工潮,而马会董事局也与马伕方面展开多轮斡旋,最终马会方面同意撤回有关做法,并答应马伕的其他要求,成功在1月21日化解工潮,而被指需要负上责任的马会人事部经理史爱莲(Mrs Eileen Stringer)则在事件中辞职。[24]
除此之外,1979年4月,“红牌”华人见习骑师鲍荣光被指坐拥一部来历不明的名贵轿车,惹来外界质疑他涉嫌贪污受贿,并引起彭福责成马会对他展开内部调查。[25]事件中,鲍荣光被马会牌照小组无限期终止骑师牌照,其后上诉但仍遭驳回,意味其骑师生涯告终。[25]彭福后来向外界透露已把有关鲍荣光的档案送交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作进一步调查,惟事件没有下文。[25]
彭福于1972年1月履新时原本签订五年合约,后来延至沙田马场于1978年启用为止,及后再续任一年,以确保沙田马场的运作走上轨道,同时间让马会有充裕的时间物色继任人选。[10]最终,马会董事局在1979年4月宣布聘任同样出身自英国陆军、并曾于1976年至1978年担任驻港英军司令的夏卓贤爵士接任马会总经理一职,其后彭福于1979年12月正式卸任,结束前后近八年的任期。[10]彭福在任马会总经理期间作风亲善,经常举办记者会与传媒接触,一改以往马会予人较封闭保守的印象,再加上他任内成功推动赛马职业化,又统筹沙田马场的兴建,所以任内表现颇获舆论认同;[10]香港工商日报在1979年5月的专访中,更称颂彭福如“魔术师”般把百年香港赛马史改写,并带进新的纪元,不但在香港赛马史上留下一页可观的成就,也使香港不少爱好赛马的人士留下深刻的回忆。[10]
为肯定彭福任内的工作表现,港府早于1975年委任他为非官守太平绅士,[26]而马会主席韦彼得更在1979年9月17日宣布把位于沙田马场中心的沙田马场公园将改名为彭福公园。[27]韦彼得公布决定时,还特别赞扬彭福“在短短的七年期间,即把赛马体育运动及其行政管理各方面,大大提高至在赛马世界中备受嘉许和称羡的水平”,并表示“没有他的冲劲魄力,决断和创造力,我相信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肯定不会在如此短促时间内有此巨大的建树”。[27]
Remove ads
彭福退休后返回英国定居,并曾于1980年至1986年出任英国赛马顾问局(Horseracing Advisory Council)主席,[3]晚年的他在汉普郡安道夫(Andover)过着平静的退休生活。[3]退休后的彭福仍关注香港的赛马运动,1984年12月,香港马会举办百周年纪念大赛,以志马会成立100周年,当时他还特意应邀从英国来港,以嘉宾身份出席观赏赛事。[28]
2015年4月22日,彭福在多塞特郡内赖默(Ryme Intrinsica)逝世,终年98岁。[29][30]多日后,香港马会主席叶锡安于5月8日发表声明,代表马会董事局对彭福家人和挚友致以最深切的慰问,并赞扬他在马会总经理任内的表现“让香港社会和香港赛马会铭感至深”。[31]5月11日,彭福家属在汉普郡安柏特(Amport)圣玛丽教堂举行悼念仪式,马会也特别委托前任首席执行官韦敬诚将军代表出席,以及代表马会董事局诵读唁文。[31]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彭德于1940年迎娶陆军中校E·H·格雷(Lieutenant-Colonel E. H. Gray)的女儿厄休拉·格雷(Ursula Gray)为妻,[3]两人育有两名女儿,分别取名埃丽卡·吉尔(Erica Jill)和瓦莱丽·盖伊(Valerie Gay)。[32]彭福夫人曾于1978年12月31日大除夕晚在香港维多利亚港主持怡和子夜鸣炮仪式,[33]她于2010年逝世。[3]彭福的兴趣包括射击、高尔夫球和园艺,他是伦敦绅士会所陆海军会会员。[3]在肯尼亚工作期间,彭福是当地首都奈罗比的穆海咖乡村俱乐部(Muthaiga Country Club)会员;[1]至于在香港工作和生活期间,他曾任香港海事青年团地区委员会顾问,也是皇家圣乔治学会香港分会会员。[34]
荣誉
- 以下列出荣誉全称及缩写:^
- 皇家维多利亚员佐勋章(M.V.O.) (1957年10月20日[5])
- 巴斯同胞勋章(C.B.) (1969年英女皇寿辰授勋名单[8])
- 非官守太平绅士(J.P.) (1975年[26])
- 皇家维多利亚副官级勋章(L.V.O.) (1984年12月31日自动调升[6])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