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徐孚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徐孚远(1600年1月10日—1665年7月11日),字闇公,号复斋,直隶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末诗人、政治人物,举人出身。永历末,前往台湾,与沈光文与张煌言并称“东宁三子”。
Remove ads
生平
南京刑部右侍郎徐陟的曾孙。七岁通《春秋》、《国语》之书,有一次在家塾里,一位族兄文章中,错把“蛮夷”二字写成“夷蛮”,遭到塾师大声喝斥,徐孚远却说:“无害也,咎在周内史引人过犯。”塾师于是也想到《国语·周语上》:“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有“夷蛮”这一说法,便愧疚的说:“记诵稍疏,乃为竖子边鼓挝人。”[2]崇祯二年(1629年)与陈子龙、夏允彝、彭宾、杜麟征、周立勋等人组成文社畿社。[3]崇祯十二年(1639年)乡试落第。崇祯十五年(1642年)中顺天府乡试举人[4]。
南明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破南京,多铎派参将洪恩炳入驻松江,徐孚远与好友夏允彝、陈子龙、张密等人,计议起兵抗清,集数百忠义之士,由夏允彝写信与吴淞总兵吴志葵联络,自吴淞江入淀、泖,窥苏州。[5]同年(1645年)冬,在福建娶戴氏。[6]永历十二年(1658年)永历帝命徐孚远为左副都御史。永历十五年(1661年)追随郑成功到台湾,与沈光文及张苍水等人并称“东宁三子”。永历十九年(1665年)三月,结识郑郊。又和叶后诏、郑郊、黄骧陛、林兰友、纪许国兄弟结为“方外七友”。同年五月二十七日,痛哭而卒。张密、郑郊料理其后事。后归葬松江。[7]
Remove ads
著作
有《钓璜堂集》20卷、《海外几社集》20卷、《交行摘稿》1卷、《十七史猎俎》160卷、《几社六子诗集》、《交行诗集》 ;与陈子龙合著《史部史记测义》;陈子龙、夏允彝、李雯、彭宾、王允元、朱灏、顾开雍、宋存楠等合著《六子文选》20卷 合编有《几社会义集》7集等。
注释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