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从言与从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命题性模态(de dicto)与事务性模态(de re)是对于信念、想望、模态内涵性语句的两种不同解读方式。

命题性模态是把词语解读为词语反映的概念[1]事务性模态则是把词语解读为词语指涉的实体对象[2]

示例

信念

小明相信有人这次考试考了满分

本句有两种解读,翻译成形式语言如下:

  • 语句性模态解读: (小明相信:存在x,x这次考试考了满分)
  • 事务性模态: (存在x,小明相信x这次考试考了满分)

在从言解读下,小明的信念并非针对特定对象,只是相信有些不知道是谁的人这次考试考了满分。

在从实解读下,这段话指出了某些人,小明的信念是针对这些特定的人,相信这些人这次考试考了满分。

想望

小美想要嫁给全国最有钱的人

本句有从言从实两种解读,翻译成形式语言如下:

  • 从言解读: (小美想要:存在唯一的x,x是全国最有钱的人,且嫁给x)
  • 从实解读: (存在唯一的x,x是全国最有钱的人,且小美想要嫁给x)

在从言解读下,小美的想望并非针对特定对象,而是一个整体:“小美嫁给全国最有钱的人”,只要有任何对象符合“全国最有钱的人”这条件,小美就想要嫁给那对象。可大致描述成:“小美想要:她嫁给全国最有钱的人”。

在从实解读下,这段话是针对某个特定对象,这对象恰好实际上是全国最有钱的人,小美的想望是针对那对象。可大致描述成:“针对那个全国最有钱的人,小美想要嫁给他”。

一种区别方式是,假如小美一直都是“想要嫁给全国最有钱的人”,目前全国最有钱的人是张三,而某天李四成了全国最有钱的人,小美也清楚这件事。此时如果小美还是想要嫁给张三,便符合原句的从实解读;如果小美变得想要嫁给李四,便符合原句的从言解读。

模态

妈妈是必然有孩子的(妈妈必然是有孩子的)

本句有从言从实两种解读,翻译成形式语言如下:

  • 从言解读: (必然地:若x是妈妈,则x是有孩子的)
  • 从实解读: (若x是妈妈,则x是必然有孩子的)

“必然X”可理解作“不可能不X”或“所有可能情况下都X”。

若以从言解读,这句话是说,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只要小美是个妈妈,小美就有孩子。但这不排除小美仍然有可能没有孩子,例如,在某个小美不是妈妈的可能情况里,小美就可以没有孩子。

若以从实解读,这句话是说,小美如果是个妈妈,则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小美都有孩子。即使在小美不是妈妈的可能情况里,小美也有孩子。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