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从军记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從軍記章
Remove ads

从军记章(日语:従軍記章(じゅうぐんきしょう))是日本帝国为表彰那些为了国家而在战役和事件中服役或参与的人员而设立和授予的徽章。

Thumb
佩戴从军记章的陆军军官(冈市之助中将,约1910年代)

它相当于西方国家的“战役奖章”(Campaign medal)。

从军记章列表

下列勋章中,“支那事变记章”和“大东亚战争记章”在二战后被废除,其他记章也随着二战战败后而失效了。

明治七年从军记章

明治七年从军记章(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Thumb
略勋

这是日本帝国第一个颁布的军事徽章,也是唯一一个由贵金属)所制成的勋章。现已失去其法定效力。生产总数为 3,677 件[1] 。在颁布的法条中,其名称只是单纯的被称为“从军记章”,但为了与后来颁发的徽章相区别,因此又特别被称为“明治七年版” [2]

  • 出台法令:赏牌従军牌制定ノ件(有关奖章与从军章的制定之事)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明治8年(1889年)4月14日太政官布告第54号[3]颁布
  • 停止时间及法律字号:平成14年(2002年)8月12日政令第277号取消其规定
  • 授予对象:参与出兵台湾的从军者[5]
  • 设计
    • 章面:直径8分的圆形银章
      • 正面 - 中央以两列纵书书写“従军记章”,周围环绕着交叉的泡桐树枝。
      • 反面 - 中央写有“明治七年 岁次甲戌”两行字。
    • 纽:由银打造,并附有写着横书的“台湾”两字的饰板 [6]
    • 绶带:1寸宽,配色为中心白色,两侧为青蓝色
Remove ads

明治二十七八年从军记章

明治二十七八年从军记章(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Thumb
略勋

母印由池田隆雄制作[7] 。金属部件是用从清军缴获的大炮金属制造的[8]

  • 出台法令:明治二十七八年従军记章条例(1899 年军事徽章法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明治28年(1899 年 )10月9日敕令第143号[8]
  • 相关法律效力:已不再有效[9]
  • 授予对象:参与甲午战争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面:宝珠形状,1寸直径的圆形
      • 正面 - 插图为交叉的陆军团旗海军军旗,上方顶部带有象征皇室的菊花徽章
      • 反面 - 顶部边缘围绕中心写有“明治二十七八年”,中央则有两列纵书写写有“従军记章”。
    • 纽: 铜制,附有饰板
    • 绶带:1寸2分宽,配色为中心白色,两侧为青蓝色

明治三十三年从军记章

明治三十三年从军记章(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Thumb
略勋
  • 出台法令:明治三十三年従军记章条例 (1899 年军事徽章法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明治35年(1909 年)4月21日敕令第142号[10]
  • 相关法律效力:已不再有效[11]
  • 授予对象:北清事变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面:1寸直径的圆形铜章
      • 正面 - 中央两列纵书写有“从军记章”字样,下方有凤凰展翅图腾;顶部则有菊花图案。
      • 反面 - 在中央有两行字写著“大日本帝国,明治三十三年”。
    • 钮:铜制
    • 饰板:有着横书写着“清国事变”字样
    • 绶带: 1寸2分宽,配色为青蓝色为背景加上3条白线装饰。

明治三十七八年从军记章

明治三十七八年从军记章
Thumb
正面
Thumb
背面
Thumb
1906年4月1日授予平贺让的明治三十七八年从军记章证书(东京大学柏图书馆藏)
Thumb
1906年4月1日授予意大利海军观察武官布鲁萨里上尉(Ernesto Burzagli )的明治三十七八年从军记章证书。
Thumb
略勋

母印的设计由多人制作:正面由池田隆雄制作,反面则由益田友雄制作[12]

  • 出台法令:明治三十七八年従军记章条例(1902 年军事徽章法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明治39年(1909 年)3月31日敕令第51号[13]
  • 相关法律效力:已不再有效[11]
  • 授予对象:日俄战争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面:直径为1寸的圆形铜章
      • 正面 - 陆军团旗、海军军舰旗交叉,上为菊花,下为桐花
      • 反面 - 盾牌中央纵书写有“明治三十七八年戦役”字样,周围有交叉的月桂树枝和枣棕榈叶
    • 纽:铜制
    • 饰板:上有横书“从军记章”字样
    • 绶带:1 英寸 2 分宽,配色方案为中心深蓝色,左右绿色,两侧边缘白色线条。
Remove ads

大正三四年(大正三年乃至九年战役)从军记章

大正三四年从军记章 / 大正三年乃至九年战役从军记章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改正前)
Thumb
反面(改正后)
Thumb
略勋
Thumb
1920年11月1日授予平贺让的从军记章证书(东京大学柏图书馆藏)

母印由佐藤磐制作[14] ,修正后的反面模印则由饭田仁三郎制作[15] 。另外,该纪念章也被确立为国际象征,以纪念 协约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

  • 出台法令:大正三四年従军记章令(后更名为“大正三年乃至九年戦役従军记章令” [16]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大正4年(1919年)11月6日敕令第203号[17]
  • 相关法律效力:已不再有效[18]
  • 授予对象: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战役)和西伯利亚干涉的从军者[19]
  • 设计
    • 章面:直径为1寸的圆形铜章
      • 正面 - 交叉摆设的陆军联队旗和海军军䚀旗,底部为交叉的泡桐树枝,顶部则有菊花纹章。
      • 反面 - 初期版为中央纵书写有“大正三四年战役”字样,修改后版本为中央写有两列纵书:“大正三年 乃至九年”字样,并在底下写“战役”两字
    • 纽:铜制
    • 饰板:上面有着横书的“从军记章”字样
    • 绶带:1寸2分宽,配色为中心白色,左右两侧深蓝色
Remove ads

昭和六年乃至九年事变从军记章

昭和六年乃至九年事变从军记章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Thumb
略勋

该原型是由日名子実三[20]造币局委托制作的。章面正面的金鵄象征着圣战, 而背面则以象征大和精神的樱花为背景, [20]放置了代表新武器的铁盔帽[21]另外,金鹅所坐的盾牌和铁帽,都有“防势”、“防御”之意。 [21]轴上饰有《古事记》中也出现过的瑞草荫藤,以表达事变的荣耀[21] 。丝带的红色代表大和人民的坚强血统、红色真诚和日本国旗, [21] ,黄色代表满洲国的诞生[20] 。由于产量巨大,部分工序外包给了私人公司生产[20]

  • 出台法令:昭和六年乃至九年事変従军记章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昭和9年(1930年)7月23日敕令第225号[22]
  • 相关法律效力:已不再有效[23]
  • 授予对象:参与满洲事变第一次上海事变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面:直径3cm的圆形青铜
      • 正面 - 描绘一只金鵄栖息在古老的盾牌上,有背光,顶部有菊花徽章。
      • 反面 - 陆军和海军的铁帽以散落的樱花为背景,空白处从右到左以十字形写有“昭和六至九事变”三行字样在底部。
    • 钮:青铜制,正面和背面都有日阴蔓的图案
    • 饰版:青铜,横写“军事徽章”
    • 绶带:宽3.6厘米,配色方案为中心深红色,向边缘移动为黄色、浅粉色、褪色猩红色和红虾棕色。
Remove ads

支那事变从军记章

支那事变从军记章
Thumb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Thumb
略勋

为発行数量最多的从军记章[24]。由于接下来设立的大东亚战役勋章在没有颁发及授予的情况下就被同盟国废除了,因此它是实际上的最后一个从军记章。

1940年(昭和15年)4月28日之前所有在军中服役的人员,以及同年4月29日以后在军中牺牲的部分人员,以及协助服兵役并取得成绩的部分人员,共计约有340万人被授予该勋章。。

原型是由日名子実三[20]制作。本章与昭和六年乃至九年事变从军记章一起被定位为“双生章”,而与金鵄同样在神武东征故事中出现的神鸟八咫乌(尽管有两条腿)也被放置在正面的中央,且两枚奖章的钮饰同样采用日阴蔓做装饰[28]

八咫乌有歌颂皇军的战绩是在神灵的指引下前进之意,而徽章反面的山峦、云海和波浪也蕴含着“海行兮”的精神[20]

绶带的赤色象征忠诚之心、红色则代表战斗,香色・纳戸色・浓桔梗色则象征战场中出现的各种山河、天空及海洋,进而代表军人的忠诚及勇武,更代表了能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及制海权的军力、据说,将这些每种颜色的经线与象征和平的白色纬线结合起来,代表了中国事变的主要目的。[20]

此外,考虑到当时的情况,金属部件是通过重复使用旧硬币和铸造的边角料来制造的,并且还通过使装饰板变薄和使手柄变薄来努力节省材料[20]

由于生产数量有限,继昭和六年乃至九年事变从军记章之后,该章还承包给私人公司来制造和组装零件[20]

后来“支那事変”这个名称也被吸收到“大东亚战争”中,1940年4月29日以后支那事变中的许多功勋奖章也与大东亚战争中的功勋奖章合并在一起。其规定也被修改,并决定那些被授予了新设立的大东亚战争从军记章的人将不再授予支那事変记念章[29]。1946年3月29日,大东亚战争从军章与支那事变纪念章一起被废止[30]

  • 出台法令:支那事変従军记章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昭和14年(1945年)7月27日敕令第496号[31]
  • 停止时间及法律字号:昭和21年(1945年)3月29日敕令第177号[30]
  • 授予对象:参与支那事变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面:直径为3cm的圆形青铜章
      • 正面 - 交叉摆放的陆军旗和海军旗,中央为八咫乌、瑞云以及光芒照耀,顶部则有菊花纹章。
      • 反面 - “支那事変”横写于山海之间的云彩之中。
    • 纽:青铜制,正面和背面都有日阴蔓的图案
    • 饰版:青铜制,横写“军事徽章”
    • 绶带:宽度 3.6 厘米。配色为中心有着一条红线,并由深红色到黄棕色再到青蓝色再到深桔梗色的往外扩散。
Remove ads

大东亚战争从军记章

大东亚战争从军记章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Thumb
绶带配色

这是最后设立的军事徽章。原型由日名子実三制作[32] 。章正面中央的菊花图案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光芒,象征“天下万物沐浴威严之意”。一对长剑代表陆海军队,边缘的樱花代表士兵的忠诚和勇气,据说每种颜色的丝带都代表菖蒲,并取其谐音“尚武”的含意 [32] 。同一章节的设计亦刊登于报章[32] ,并计划将部分制造工序外包给私人公司制作[35] 。但太平洋战争末期,由于战局恶化、国力下降,原先用于纪念章制作的铜金属被优先用于军事用途,因此纪念章的成分改用于东南亚大量产出的所取代[34] [注釈 1]。而原本是独立制作的章面和饰板在后来则是改为一体成型制造的,纪念章的反面则除了中心的盾形和铭文外,已被设计成省略为简单的平面饰面。整体品质比起以前的从军章和纪念章还差[36]。虽然该奖项在战争结束时获得批准,以纪念大约 300,000 名在战争中丧生的人,但徽章的生产被推迟了, 并且在只完成了大约 10,000 枚时战争就失败了[36] 。最终,大部分作品被占领军销毁,没有送给目标民众[24] [38] ,并于1946年3月29日因驻日盟军总司令所颁布的禁止使用“东亚战争”字样的命令[30] [39]而与“支那事变从军章”及“支那事变纪念章”一起被废除,。因此,它被勋章和徽章收藏家称为“梦幻的从军记章” [40]

  • 出台法令:大东亜戦争従军记章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昭和19年(1945年)6月21日敕令第417号[41]
  • 停止时间及法律字号:昭和21年(1945年)3月29日敕令第177号
  • 授予对象:参与大东亚战争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面:直径3cm的圆形锡章
      • 正面 - 中央是四面八方的光芒,一对长剑,顶部有菊花纹章,边缘有樱花装饰。
      • 反面 - 插图中央有一个盾牌,上面竖写着“大东亚战争”。
    • 钮:锡制,表面有勾玉图案、管玉、圆珠
    • 饰板:锡制,横书写有“从军记章”
    • 绶带:宽度 3.6 厘米。配色方案为中心黄色,向边缘移动为萌黄、纳多色和深桔梗色。

满洲国的从军记章

国境事変从军记章

国境事变从军记章
Thumb
Thumb
正面
Thumb
反面

它是满洲国为了奖赏参与和中国事变有关的“边境事件”(诺门罕事件)的军人而设立并颁发的军章,然而也有许多日本士兵也获得了该奖章[24]

  • 出台法令:国境事変従军记章令
  • 颁布时间及法律字号:康德7年(1940年)11月25日敕令第310号[42]
  • 授予对象:参与诺门罕事件的从军者
  • 设计
    • 章:直径为3cm的圆形铜锌合金
      • 正面 - 底部是地球的图形,中间是鸽子、天云和初升的太阳,顶部是兰花冠
      • 反面 - 中央瑞云上方横写“边境事件”
    • 钮:丹铜制
    • 饰版:丹铜制,横书写有“从军记章”
    • 绶带:宽3.6cm,配色为中心深黄色,左右淡黄色,两侧靛蓝色

相关项目

注解

来源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