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性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性化是指在角色或事物上从事某些行为、借此使人意识到性[1][2],特别是与男人和女人有关的性。性化与性物化的关系密不可分。sexualization(性化)这个术语是近几十年才出现在在英文里的。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当个体被视为性对象并根据其身体特征和性别进行评价时,性化便发生[3]。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后,其结果表明,相较于男性,女性被以性的方式所表现的频率更高(例如身穿袒胸露背的衣裳、展现妖娆动人的胴体或摆出性暗示的表情)、并且被物化(例如被当成装饰品、或仅展现身体的特定部位而非整个人)。此外、还呈现出狭隘又不现实的物理美感标准。这些都成为了女孩们学习与模仿女性化的对象[4]。拥抱自身性欲的女性被只想要个女人来当自己性玩具的男性视作是性感且有吸引力的,在那些男人的眼里,女性实践这种行为以达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这一纯粹目的并展现出她们的自然人性[5]。根据媒体教育基金会(Media Education Foundation)的论述,媒体中对女性的性化以及女性在主流文化中表现出来的形象,都不利于年轻女孩的发展,因为她们正在以将自己视为性的存在的方式发展自己的人格。[6]
研究报告指出,对年轻孩童的性化在广告中变得越来越普遍[7]。研究将年轻女孩的性化和对她们本身及社会造成的负面后果联系起来,并发现长期观看性化后的材料可能会导致观看者对身体不满、食欲不振、缺乏自信心、忧郁和忧郁症状。而在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通常采用“sexualization”来指性虐待和正常家庭生活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该区域中的儿童和父母间关系的特点是、虽然没有发生可识别的虐待行为,但有“过度”不正当的性欲在其中[8]。美国心理学会还认为,年轻女孩的性化会助长社会对性别歧视和性暴力的宽容态度。[8]
在2003年至2005年,“性化”开始上升到公众问题的地位。这种上升的原因是因为它被一些论述定位为女权主义问题,但这并不是指在那个时期出现了单一一个“女权主义者对性化的看法”,在女权主义者、或以女权主义来诠释自己想法的论述中有很多不同的观点。然而自2003年起、一些媒体中的言行中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相对凝聚的立场:这些行为者的言行语调倾向于在商业化和性别歧视文化的背景下强调年轻女性即使自身有做出有意义的选择的经验也不能这么行使自己的行动。相较于当代的年轻人们、这些媒体的行为者在性化的问题中、将自己定位成对女性主义传统的正统继承者和其关键的见解。
而消费主义和全球化导致了所有发达国家在以年轻女孩为销售对象的服装和玩具等产品的广告里发生了年轻女性的性化。[8]然而社会对女性的美的标准和宣传,确实会对绝大多数的女性造成压力。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70%)女性认为能代表自己的人物中在日常图像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且绝大多数的女性都认为自己感受到媒体中不真实的美的标准的压力。[9]
性化并不总是受消费者欢迎,对女性的性化甚至也未必受男性欢迎,一项于2020年进行、涵盖2,006名年纪超过16岁、横跨英国与美国的电玩玩家的调查显示,62%的女性玩家及50%的男性玩家认为游戏的女角经常被过度性化。[10]
Remove ads
研究报告
对儿童的影响
总结
视角
2006年,一份澳大利亚的报告《恋童癖团体法人:澳大利亚对儿童的性化》[11]所总结的论述如下:
孩童性化后的形象在广告和行销媒介中变得屡见不鲜。十二岁以下的孩童们穿得性感花俏、摆出婀娜姿势,和成人性偶像并无分别,由于她们身上的撩人装扮、这些出现在杂志上的孩童们看起来比她们实际的年龄要大。“恋童癖团体法人”是一个用于描述以类似儿童色情的行为来进行广告行销的讽刺。
2012年一份美国的研究显示,自我性化在6岁至9岁的女童中很常见。绝对多数的女孩认为性化的玩偶是流行的、并将其做为理想的自我,而不是选择非性化的玩偶。然而,其它因素、例如母亲与子女解释电视节目里的情况、谈论宗教信仰则会减少这种倾向。令人讶异的是,女孩的自我性化与她们接受电视、电影等媒体广告的数量无关,而母亲的自我物化和母亲的宗教信仰减轻了其影响。[15]
然而在2010年,苏格兰政府一份题为《儿童专用的性用品:苏格兰议会平等机会委员会的报告》的报告[12]指出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份报告的缺点。其结论是
并没有迹象表明,(在APA的报告里)媒体可能呈现任何关于人际关系的正面形象、或孩童们抱怨他们所见所闻的可能。
苏格兰的该份报告还指出:
这种判断往往将儿童的性化视为最近的发展,但它可不是一个新问题……尽管大众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和与之相关的术语定义可能已经发生改变,但儿童的性化不能指被看作是当代消费主义的后果。
它还指出,过往的报告“以道德上的假设作依据……没有充份释义或说明。”[16]
《让孩童当个孩童:对孩童商业化和性化的独立审查报告》,通称《贝利报告》,是英国政府基于担忧儿童的生活是否受到商业化与性化的负面影响、而委托制作的主题研究。报告于2011年6月出版。[17]
贝利报告的作者是母亲联盟(Mothers' Union)的长官雷格·贝利(Reg Bailey)[18],而该联盟是一个以支援亲子为宗旨、在世界上83个国家都有分布的慈善组织[14]。报告查访了双亲、儿童、组织、商界和公众人士以采纳他们的意见,并对四个家长与群众关注的主题给出相关的建议,这四个主题分别是:
- 1) 儿童生活中的“壁纸”
- 2) 儿童的服装、产品与服务
- 3) 儿童作为消费者
- 4) 让双亲的声音被听见
研究报告根据各有关方面对每个关键主题的研究,以“我们希望看到的”的形式提出了建议。关于“儿童生活中的壁纸”主题,它表示希望能让出现在公共场所的性化图像在双亲可以接受的底线之内,以确保公共场所的影像图像对儿童更为友善;在主题二“儿童的服装、产品与服务”中,贝利报告指出、它希望看到零售商不要再对儿童行销或贩售不适当的服装、产品或服务;在主题三“儿童作为消费者”里,它希望能以符合双亲期望的方式、透过全面监督使儿童免受任何媒体中过度的商业压力。行销商应该要有道德,不试图利用市场上的优势来影响儿童成为消费者,并确保双亲和孩子对行销手法和相关法规有基本的了解;最后一点、在“让双亲的声音被听见”方面,它希望看到双亲能更容易地向企业和主管机关表达自己的关注、而该机构也能听起他们的谏言。[14]
欧洲议会通过一项议案,并提出了性化的定义,如下:
Remove ads
对有色女性的影响
对于白人女性的性化、与对于非白人的有色女性的性化是大不相同的,而媒体在这种性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持续地、一致地播送在形式上加以证实为性化的讯息,则媒体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一种媒体的影响,刻板印象依靠重复地播送使自己持盈守成”。[20]。Celine Parreñas Shimizu表示:“看到少数族群就是看到性,反之亦然。”[21]

在一次纽约拉瓜地亚社区学院的Herbert Samuels 教授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 Mireille Miller-Young教授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的采访中,他们谈起美国黑人身体的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即使在性工作这样相对危险的工作里,黑人女性仍因为她们身体受到社会对她们过度性化与物化的影响而面临更糟糕的处境。黑人女性的身体是被忽略且不受人重视的[22]。在19世纪,有一位名为沙提婕·巴特曼的南非女性以“霍藤特的维纳斯”(Hottentot Venus)[注 1]的名堂为噱头,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游街示众,她的丰乳肥臀也被视为异国女子的风情。在这个事件中,她的个人特质被降低、而性征则被放大。此外还有耶洗别的刻板形象,把黑人女性描绘成“混合了性欲亢进的、受控制的、蛮夷野兽般的、淫乱的女性”。[23]
Remove ads
亚洲女性在好莱坞电影里的形象与性征有直接的关联,无论是她们扮演的角色、或是她们在大众文化里具体登场的任何形象皆然。亚洲女性在性化上的形象与她们在传统文化上的特质有关,两种在媒体中常见的经典形象分别是象征传统女性的“阿莲”和她的反面“龙女”。“阿莲”象征“牺牲自我、遵守三从四德和妇道的传统亚洲妇女”;而“龙女”则是相对应的角色,“一位牺牲自我,利用自己东方美人的特质给白人男性设下美人计、以成全丈夫的女性”,根据电影学者Celine Shimizu所言,“亚裔美国女性的死亡数据象征一种特殊的死亡诱惑,她以阴柔、无害和奴性的女性气质令人着迷,同时掩盖了她那坚韧、危险和霸气的本性”[21]。
从美洲原住民的土地受到白人殖民统治开始,一些美洲原住民女性被称为“squaw”,在阿尔金语里指的是“阴道”,而“squaw”的刻板印象是肮脏、服从、受虐的部落女性,是憔悴、渴望暴力和酷刑的部落俘虏。另一种美洲原住民女性的刻板印象是美丽的印第安酋长的女儿,她抛下部落和文化并嫁给一位白人。[24]
在电视、电影里刻划的拉丁女性角色以一种易于识别的性感形象呈现,例如“令人上瘾的浪漫、感性、性欲十足的甚至是危险的 (Mastro & Behm-Morawitz, 2005, p. 125),压抑自我的、依赖他人的、无能的、在性方面幼稚的、骄傲、不负责任的(Arredondo, 1991; Gil, 1996; King, 1974; Lott & Saxon, 2002)”。古板的拉丁身体特征包括“红唇、细腰、妖艳的巨乳和丰满的美臀”以及“高跟鞋、圈状耳环、寡廉鲜耻的衣裳”。性感拉丁女人的刻板形象有三种典型的例子:酒吧女郎、忠诚且牺牲自我的女性、诱人荡妇。酒吧女郎的形象是“以诱人的姿态起舞,调戏感情并展现自己的倾城魅力”;忠诚且牺牲自我的女性最初是位好女孩、但最后会变坏。她以牺牲自我的身体来保护诺曼系英国人的爱人免受暴力;诱人荡妇则是“善用自己的智慧与性感魅力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25]
Remove ads
美国心理学会的观点
在美国心理学会(APA)2007年的研究报告中,研究了对性化的认知情形与精神影响、对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对自身性形象的发展影响[8]。报告认为,若符合下列任何一个情况之中,则该人是被性化的:
- 一个人的价值是只由他或她的性吸引力或性行为而决定的;
- 一个人在物理吸引力上的标准是是否性感;
- 一个人被性物化。换言之,他或她被当成别人的性工具,而不是一位具有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人类;
- 某人被施加了不合适的性的要素。[8]
一些文化评论家设想,近几十年来、儿童被证明俱备了一定程度不适合在他们那个年龄层该俱备的性知识或性行为。[26]
引发这种性早熟的原因包括媒体对性相关事物的呈现,特别是针对儿童行销与贩售的、含有性涵义的产品,也包括服装[27] 缺乏双亲的管教与监督;透过互联网轻易地取得成人文化;缺乏全面的学校性教育课程[8][28]。APA的报告还表示,性化特别对女孩与年轻女性的自我意像与健康发展有负面影响。[8]
APA援引了下列内容做为促进女孩性化的广告范例:[8]
- 包括女孩在广告里身穿性感撩人的衣裳或展现诱人媚态,
- 让女孩子穿得像是成熟的女性,例如紧身衣、高跟鞋、假睫毛和擦脂抹粉。[29]
- 让女人打扮成年轻女孩的样子,亦即装年轻。
- 让知名的年轻偶像以高度性的方式代言或推销产品。
APA还透过援引唐纳德·F·罗伯兹等人的研究进一步地探究轻少年杂志市场,发现“在8至18岁的女孩之中,有47%的人每天会读前一天的杂志至少五分钟”[8][30]。这些杂志大多聚焦在一个主题,表现自己对男性的性欲望。这在 Duffy 和 Gotcher的研究中被称为“诱惑的化妆”(costuming for seduction)。[8][31]
Remove ads
研究发现,将自己的身体与文化塑造的性化形象进行比对、可能会搅乱女孩的精神,女孩的性化和物化会破坏她们对自己身体的自信心和安定感,导致情绪的波动和自我认同出现问题,例如引发焦虑和羞耻感。[8]社会对女性的美的标准和宣传,会对绝大多数的女性造成压力。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70%)女性认为能代表自己的人物中在日常图像中并未得到充分的展现,且绝大多数的女性都认为自己感受到媒体中不真实的美的标准的压力。[9]换句话说,性化造成的压力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受这种压力的是多数女性,而非少数人。
研究已经找到性化与女性最常被诊断出的三种精神健康问题的关联性:饮食失调、自卑、忧郁症或忧郁症状[8]。还认为女孩的性化对女孩发展健康的性自我形象的能力有负面影响。[8]
媒体对女孩性化的后果是,年轻女孩正在“学习如何将自己视为性对象”[3],当女孩子无法满足理想和主流文化的标准时,她们可能会心生焦虑[3]。性化对于年轻孩童在性身份上的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他们可能会寻求与性相关的媒介,并认为把自己变成性玩物是可以被允许的。[6]
Remove ads
给孩童的产品
一些被视为促进儿童性化的商业产品引起了许多媒体注意:
- 美国品牌Bratz贩售给6岁女童的时尚娃娃,身穿性化的服装,例如过膝网袜、羽毛蟒蛇围巾和迷你裙。[3]
- 针对年轻女孩贩售的高度性化与性感的万圣节服饰,例如一套名为“性感消防员”的服装,由连身紧身迷你裙和高跟靴组成。[32]
- 10、11岁左右的小女孩穿着丁字裤上学。[33]
- 销售给幼儿或学龄前儿童的服装(例如T恤)上面印有“So Many Boys So Little Time”(男孩多秀色 岁月不待人)字样。[6]
- 对七岁女童贩售的比基尼用填充胸垫[34],另外也有些人爱好类似少女胸罩的款式,然而、也有证据表明随着西方女孩青春期的平均年龄下降,她们会比以前的女孩更早使用少女胸罩。[35]
苏格兰政府的研究报告[12]调查英国高街32家零售商后,发现许多较大的连锁商家,包括特易购、Debenhams、JJ Sports和马莎百货等商家都没有供应针对儿童的性化产品,报告指出了整体的盛行率,不过也承认这是立基于一个非常狭隘的研究简报而产生的结论。
文化与传媒
此章节翻译品质不佳,原文在en:Sexualization。 |
性化也是媒体研究和文化研究学者的争论议题。在这个情境中、这个术语并非单纯地用来表示一个社会问题,而是用来表示性别的型式在媒体与文化里出现了更多、更广泛的涵义[36],包括: 在各式媒体里、对性的价值观、习俗和身份的广泛讨论[37] ;以及各种媒体里出现许多与性相关的内容,例如色情文学、斜线小说[注 2]、性行为或自慰指南书、多种色情子类别;新型式的性经验,例如以即时通讯、虚拟现实的方式从事性行为;社会大众对制定及应对色情相关法规的讨论出现分歧;媒体对性丑闻的报导、争议与恐慌。[38][39]
在英文中,“Pornographication”这个词汇被用来描述性产业的风格和内容已经进入主流的文化(例如电视、流行音乐、主流电影)并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或是指某些主流媒体的文本和文化引用性产业的风格、形式或审美观的情形变得更为突出。[40]Brian McNair将这种现象描述为“主流文化色情化”(pornographication of the mainstream),[41]这种现象已经随着色情文化和色情影片的领域扩展而逐渐发展,而色情或色情影片本身也得到了更多的受众。根据Brian McNair所述,这两项发展都可以在“脱衣舞”这项文化的转变中体现,这种文化破坏了后现代西方文化中公共和私人话题之间的界线。这种文化趋势普遍地在生活方式、现实、互动性、自我暗示和公共亲密。[41]
在所有年龄层中,和媒体接触最多的年龄层是儿童和青少年,这是他们更容易接收到讯息、并受到该讯息影响的一段时间。孩童从媒体上接受性教育,他们暴露于性化的图像与超量的讯息中,但却不能、也没有能力去处理它们,这将会影响他们的发展与行为。[6]
年轻女孩在这个充斥性化媒体的环境中被塑造出的形象、让大众变得更容易接受将儿童视为“诱人与性感的”[6]这使人们更难建立健康的性关系,并产生性别歧视的态度。性化还会助长性暴力与对儿童的性虐待。[6]
批评
澳大利亚的作家Catharine Lumby 和 Kath Albury在2010年出版的作品中批评,[42] 认为性化是“一场酝酿了近十年的论辩”,对性与媒体的关注早就不是新鲜事。而最近关于性化的文章多数是批评的,因为它采用“单方面、选择性、过度简化、归纳式的、否定态度”的引证方式。[43]并且已经“在瞩目与监管的言词中达到饱和”。[44]在这些著作与受到广泛关注的报导中,批评者认为、这个词通常被用做为“一个渴望儿童性交易的老头同一个无缘无故引起一切的女孩眉来眼去”。[45]他们认为,这些论述往往忽视了媒体、性别与身体上的女性主义成果,并提出非常保守的性观念,例如只有一夫一妻制中的异性性行为才是正常的。[46]他们认为,这些论点倾向于忽略对性别表现与规范的任何历史性理解,亦经常忽略性与媒体、文化与技术之间的理论与实务关系。[12][45]
对女性的性化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而这应该要被避免,因位它会影响女性如何看待和表达自我。Patrice Oppliger在书籍《Girls Gone Skank》(当平凡女孩变成俗艳贱货)的书评里提出社会塑造个人兴趣的方式。[47] Amanda Mills谈道:“因此、女孩被社会化,参与对自己的虐待,变成狂热的消费者或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反映性剥削的形象和商品。”[48] Audre Lorde 在自己的作品《色情的用途:以色情为力量》(Uses Of The Erotic: The Erotic As Power)中指出,对女性施加的抑制性色情女性导致她们感觉自己优于男人,“表面上,色情被积极地建立成男尊女卑的标记,但另一方面、女性也从中体会到苦处,并对此感到反感、蔑视并怀疑它的存在。[49]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