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惠普尔陨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惠普尔陨石坑(Whipple)是位于月球背面北极附近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弗雷德·劳伦斯·惠普尔(1906年-2004年),2009年4月17日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1] 。

描述
该陨坑位于突出的伯德环形山和皮里环形山东侧,并部分覆盖在皮里环形山的坑壁上[2]。该陨坑中心月面坐标为89.14°N 120.02°E,直径14.53公里[3],深约2.34公里[4]。
惠普尔陨石坑外观接近圆状,环绕着一圈狭窄陡直的坑壁,几乎未受到明显的撞击磨损。由于靠近月球北极,其坑底从未被太阳照亮过,因此,进入坑内的原子和分子挥发物,如水和汞将会被极端寒冷的低温环境所困住。此外,惠普尔陨石坑的雷达回波呈现出较高的同形圆极化比值(CPR)特征,这反映了坑底可能存在一层厚度至少有2米的相对纯净的水冰,这些冰层是饮用水以及构成火箭推进剂液态氧和液态氢(LH2/LO2)的潜在来源。
惠普尔陨石坑的北侧壁紧挨着一片阳光普照的宽阔高地,与该陨坑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该高原在全月球年中,80%的时间都处于阳光照射之下,几乎接近“永昼峰”。基于这一原因,就月表而言,高地表面的温度已相当高,平均达到-50°C(±10°C)。惠普尔陨石坑的低温坑底与相邻高温高原的组合,在月球北极区是独一无二的。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另请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