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感染性动脉瘤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感染性动脉瘤[1](infected aneurysm),也称为真菌性动脉瘤(mycotic aneurysm)或细菌性动脉炎(microbial),是因为细菌感染,在动脉壁产生的动脉瘤,是细菌感染随着血液传播后的常见并发症[2]

威廉·奥斯勒在1885年在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患身上发现蘑菇型的动脉瘤,用真菌性动脉瘤(mycotic aneurysm)来描述。此一用语本身可能造成误解,因为mycotic一般会用在真菌感染。不过因为感染造成的心脏内或是心内动脉瘤仍常用真菌性动脉瘤来描述,只有梅毒性主动脉炎例外[3]

感染性动脉瘤(infected aneurysm)是由Jarrett和他的同事所提出[4],和真菌性动脉瘤相比,感染性动脉瘤可能是比较适合的名称,因为感染性动脉瘤很少和真菌有关[5]。根据一些资料指出,更准确的名称可能是血管内感染(endovascular infection)或是感染性血管炎[6]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动脉瘤的2.6%左右[3]。在临床上,早期诊断发现是有效治疗的重要基础。若没有药物或是手术的治疗,可能会有出现大幅的出血或不受控制的败血症。但感染性动脉瘤初期的症状特异性不高,因此在进行诊断时,若怀疑是感染性动脉瘤就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及诊断[5]

颅内真菌性动脉瘤(Intracranial mycotic aneurysms,ICMA)是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并发症,发生比例约有2%至3%,不过心内膜炎的病患中有15%至29%会有神经相关的症状[6]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