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戈壁鸭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戈壁鸭龙(学名:Gobihadros)是种基础鸭嘴龙类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森诺曼阶至桑托阶),发现于蒙古的巴彦思楞组。身长7.5米。[1]
Remove ads
发现及命名
1993年至2004年间,蒙古古生物学中心和日本原林自然科学博物馆在Bayshin Tsav地区进行挖掘活动,发现了一种新的基础鸭嘴龙类化石,Tsogtbaatar于2008年便研究了该物种。[1]
模式种蒙古戈壁鸭龙(Gobihadros mongoliensis)由Khishigjav Tsogtbaatar、David Bruce Weishampel、David Christopher Evans以及渡部真人于2019年所叙述、命名,意指“来自蒙古戈壁的鸭嘴龙类”。因为叙述文献发表于电子期刊,需使用生物科学标识码使学名具有效性,属的标识码为38EE8AD7-AD50-44BF-B31D-B2675456556A而种的标识码为2DB42EE7-6A64-4D64-AA19-E5D3453BF99C。[1]

正模标本编号MPC-D100/746发现于巴彦思楞组,年代为森诺曼阶至桑托阶,约8500万年前。包含一个几乎完整、关节连接的骨骼和部分碎裂的头骨。还有许多标本被归入本属,其中最具重要性的是编号MPC-D100/763标本,一个完整连接的头骨以及手部。这些标本分别发现于蒙古的不同地区。总体来说,戈壁鸭龙成为目前所知最完整的亚洲基础鸭嘴龙类。[1]
Remove ads
叙述

戈壁鸭龙是中型的鸭嘴龙类。编号MPC-D100/763标本是个未成熟个体,死时约长3米。其他标本体型更大:编号MPC-D100/744标本的股骨长72.8公分,推估身长5.3米;而编号ZPAL MgD-III/3标本长达7.5米,股骨长104公分,根据股骨和胫骨的骨质吸收及骨质再生判断,它代表着一个年长个体,并可能是完全成熟体的最大长度。[1][2]
叙述者列出一些鉴定特征:不同于所有其他已知非鸭嘴龙科的鸭嘴龙类,戈壁鸭龙的前上颌骨具有双层齿突缘、下颌每个牙位最多有三颗牙齿,这是典型的鸭嘴龙科特征,可能在不同的鸭嘴龙科分支中平行演化出来。戈壁鸭龙与巴克龙、原巴克龙、原赖氏龙、破碎龙、特提斯鸭嘴龙的差异在于上髂骨的起伏轮廓、较为侧向突出的髋臼嵴。戈壁鸭龙与特提斯鸭嘴龙、近鸭嘴龙、鸭嘴龙科的差异在于其食指具圆锥形尖爪。[1]
Remove ads
分类
戈壁鸭龙于2019年被分类至鸭嘴龙超科位于鸭嘴龙科之外的基础位置。戈壁鸭龙和其他基础物种组成多分支,彼此确切的亲缘关系不明。戈壁鸭龙的出现被认为是后来北美洲鸭嘴龙类入侵亚洲的一种形式。[1]
古生物学

2021年Justyna Słowiak的团队使用CT扫描检验了一只特别大型的戈壁鸭龙个体ZPAL MgD-III/3标本,发现骨骼中保存了某些异常钙沉积痕迹。根据古病理学的说法,这种痕迹属于一种被称为焦磷酸钙沉积(CPPD)的疾病,常在尾椎或脚趾发现。由于这只个体患有此疾,加上巨大的体型,可能反映着戈壁鸭龙成长到体型极限值,且显示年龄相当老,疾病将导致感染部位的关节深受限制及疼痛所苦。它的疾病很可能是衰老自然产生,而非如物理创伤等外部因素。研究还透过在股骨中观察到紧密排列的生长停滞线(LAGS)与外部基础系统(external fundamental system)来证明是只年老个体。[3]
Remove ads
参考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