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们与恶的距离 II
2025年臺灣戲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们与恶的距离II》(英语:The World Between Us: After the Flames),是文化内容策进院、台湾公共电视、CATCHPLAY与大慕可可于2025年推出的电视剧[1]。该剧为2019年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的第二季,剧情横跨三个年代,涵盖公共卫生、法律、政治与精神疾病等议题。由林君阳执导,吕莳媛编剧,周渝民、薛仕凌、杨贵媚、谢欣颖、于子育担任主演。[2]
全剧于2023年12月开拍,2024年4月杀青,共10集,自2025年6月7日于公视主频、CATCHPLAY电影台首播,同日在Amazon Prime Video[3]、公视+、CATCHPLAY+、爱奇艺国际版等串流平台上架,于同年7月5日播放完毕。
Remove ads
制作
2019年,《我们与恶的距离》播出完结篇后,编剧吕莳媛表示,虽然尚未正式签约,但已开始规划第二季的内容。[4][5]她指出,第二季将开创新的格局,仅延续第一季所传达的核心价值,故事本身并不相连,也不一定探讨相同的社会议题,角色亦不会沿用第一季的设置。[6][7][8]
2020年,公共电视于“2020戏剧孵育项目发表暨媒合会”上宣布《我们与恶的距离II》进入前期制作,预计于2021年2至3月完成剧本,并于该年秋季开拍。同时也预定开放更多非平台投资者参与合制。[9][10]
2023年11月9日,大慕影艺与旗下子公司大慕可可举办联合发布会,正式宣布《我们与恶的距离II》及另一剧集《来!金来号!》于同年12月进入主体拍摄阶段。同日,剧组亦公布五位主演阵容,并发布前期制作花絮影片。[11][12]
2024年11月6日,大慕影艺于2024TCCF创意内容大会举行前导发布会,并公开前导片花。[13][14],最初公开的情报中,该季直面的议题包括“国家政策”、“随机杀人”、“精神疾病”、“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及“国民法官”等议题。[15]
该剧于2025年4月30日公开定档时间,并发布正式海报与前导预告。[2]
该季总制作预算达新台币1.6亿元,为第一季预算的近四倍。其中,新台币5,040万元由文化部“汇聚台流文化黑潮—国际台剧征案”第一梯次补助所提供。[16][17]
Remove ads
本季由前一季原班人马制作,编剧吕莳媛表示,剧本灵感源于其对少年保护、精神健康以及社会安全网议题的长期关注。她指出,基层工作者如公卫人员、社会工作者与少年保护官等职,因制度分工细碎、横向联系不足及资源有限,常导致事件处理有所遗漏。[18]回应第一季播出后所引发的社会讨论,主创团队延伸原先“疗愈”的叙事主题,进一步强调“接住”。[18][19]
承继前一季的制作流程,为深入理解相关现场实务与制度环节,剧组于2019年至2022年的剧本筹备期间展开田野调查,访谈对象涵盖检察官、社工员、公卫人员、辅导教师、司法精神鉴定专家及国民法官等人士,担任此季的剧本顾问包含罗文嘉等人。[20],编剧亦参考了基于真实刑事案件的判决书。这些判决书中详实记录了被告成长背景、家庭环境、亲友描述等描述,使创作团队得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加害者的历程。[21]
导演林君阳表示,第二季最令他关注的主题之一是“医病关系”,尤其聚焦于心理疾病与犯罪行为交织的情境,专业工作者如何提供支持、同时又需照顾自身心理状态的议题,这是当前社会仍未充分探讨的面向。并指出本剧并非仅着眼于加害者的动机,而是透过完整呈现其生命历程,进一步探讨制度与社会结构如何将个体推向加害者的位置。因此剧中亦纳入《精神卫生法》的描绘。[19][22]
本季剧情亦触及台湾政治议题。吕莳媛指出,媒体与政治是当代台湾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两大领域,若未涵纳相关探讨将显不足。因此在剧本设计中,尝试查看政治人物是否应怀抱理想,并思考选民在民主制度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她强调,当期望改变现状时,最直接的手段即为修法,而立法者的产生取决于选举结果,因此选民对候选人的认识与选择尤为关键。[21]
此外,剧中亦融入《国民法官法》制度,设计由国民法官集体票决被告有罪与否的审理过程,借此引导观众反思司法制度与公民角色的关系。[23] 吕莳媛表示,剧本撰写期间适逢台湾国民法官制度即将施行,团队特别研究相关案例,并关注量刑调查制度在实务中的运作,以回溯被告成长背景与生活脉络,尝试拼凑更完整的犯罪成因。基于此,剧情借由历史回溯的方式让观众理解角色行为与选择。亦表示,第二季的主角在某种程度是“观众”本身。[21]
林君阳进一步说明,剧情铺陈旨在让观众代入国民法官的处境,从检方陈述、辩方答辩、证人作证到最终评议阶段,完整呈现司法审理过程。指出根据现行制度,重大刑案可进入国民法庭审理,每位公民皆有可能被法院传唤参与审判,当坐上国民法官席位后,个人的决定将直接影响他人命运。主创团队观察到制度实施以来,部分案件呈现出量刑趋于严厉的倾向,这种现象亦成为剧中关注的社会现实之一。[21]
本季初期提交的前两集剧本原以政治与女性议题为核心主题,但由于该题材与同为大慕影艺出品、同期筹备的剧集《人选之人—造浪者》相似,吕莳媛认为两部作品在内容上略有重叠,遂与制作人林昱伶及编剧团队讨论后决议重写。后经过约一年时间,完成现行版本的前两集内容。[17][24]在早期构想阶段,亦曾考虑将性侵作为主轴,但评估后认为该议题与其他影视作品重叠程度较高,因此最终回归第一季所关注的核心议题。[21]
在初期发展阶段,因剧本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每两集进行一次时间断代,打破传统线性叙事的惯性。由于角色数量众多、关系复杂,林君阳与林昱伶指出早期剧本中人物设置偏多使理解难度增加。[17],内部人员曾有建议删减部分故事线以简化剧情结构,惟林君阳与林昱伶并不支持此举。他们认为吕莳媛擅长刻划人物性格与心理,使观众能够迅速理解各角色状态并与其处境产生共鸣,此外角色之间的故事线彼此交织而非独立存在,剧情铺陈须在节奏与层次上极为拿捏。[17]
林君阳表示,内部曾对“每两集跳跃十年、二十年”的叙事方式感到焦虑,但本季目标是呈现加害者的一生历程。这类非线性结构对拍摄与剪辑构成极大挑战,团队必须设法说服观众接受剧中频繁的时间跳跃,并理解角色成长与行动背后的动机与转折。尽管剧中角色众多,林君阳认为这并不会阻碍观众进入故事,因为剧本本身已提供清晰的人物原型作为引导。[21]
林昱伶坦言,剧中描绘三个年代的社会背景,对制作团队而言构成极大挑战,并涉及场景、美术与服装等多方面的重建与转换。[17][24]她形容本季整体制作的时间与心力“如同完成三部剧”的工作量。同时也指出,由于第一季的成功为编剧带来压力,但吕莳媛仍希望在续作中实现叙事与议题的创新,因此团队选择支持其原始创作方向。[24]
此外,每集片头皆引用自与约翰·多恩散文〈紧急场合的灵修〉及欧内斯特·海明威小说《战地钟声》中的名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Man Is an Island)”,并由吕在句中加入“该”字,使之成为“没有人该是一座孤岛”。林君阳指出,这句话原出自西班牙内战背景,强调个体与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原句具有某种命定与神谕的意味,而“该”字的加入,则带有许多人可能正处于孤岛状态,但人本不该如此的含义。[22]针对本剧以开放式结局作收,令观众在心中对事件进行审视与思辨,导演林君阳指出,该剧每个角色都如同一座冰山,因此邀请观众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25][26]
Remove ads
第二季在角色设置上较前一季更为复杂,不仅涵盖加害者家属、施暴者等多重身份,亦有部分角色同时具备加害与受害的特质,难以以单一类型加以归类。[19]为使剧情与角色架构焕然一新,制作团队选择全面更换演员阵容,不延续前一季的角色脉络,期望从全新的角色群体与议题出发。[21]
林君阳指出,尽管每个角色在剧中皆有明确的发展脉络,但无论对演员或观众而言,理解这些人物皆需投入更多时间与背景研究。他举例表示,剧中故事线反映了公卫护士在制度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该设置可追溯至政策层面,当政策制定者试图修订《社会安全法》以强化社会保护时,实际落实却将诸多额外责任转嫁至第一线公卫人员,进而形成制度与基层之间的张力。[21]导演进一步表示,许多角色背后的社会脉络,来自编剧团队在田野调查中搜集的真实素材。这些细节有助于理解角色行动的根本原因,也让角色形象更具立体性。他认为,剧本本身已提供足够的背景线索,从角色的成长经历、个性特征,到其行为与抉择皆有清楚描绘,因此自认在协助演员诠释角色方面着力不多。[21]
他强调,读本过程在本剧的表演准备中占有重要地位。剧组会共同阅读剧本、讨论台词,从中厘清语言背后动机与情绪。有时导演未必能第一时间理解角色语气的安排,但演员往往能借由对角色的揣摩给予诠释方向,进而逐步勾勒出角色的完整轮廓。[21]
Remove ads

林君阳表示,与《我们与恶的距离》第一季及《人选之人—造浪者》等过往作品多设置于北部都会区不同,本季剧情将场景转移至台湾中南部地区。由于剧情贴近真实社会现象,若直接设置于具名城市,可能引发观众对号入座的情况,因而选择创造虚构地名“清云县清云市”作为主要背景。[21]“清云县”融合云林县、嘉义县与台南市等地景观与社会结构的特征,剧中亦纳入地方政治势力、光电业与农村发展等议题,期望在避免与现实事件过度链接的同时,展现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缩影,深化剧情所呈现的制度与结构问题。[21]
本季主体拍摄自2023年12月开拍,至2024年4月杀青,片中约四成场景摄于嘉义市,并获嘉义市政府“十大旗舰影视新协力项目”补助申请。导演林君阳表示,选择嘉义市作为主要拍摄地点,是因其具有阳光充足的自然条件,契合清云县所需的氛围。[27][28][29][30][31]
其他场景则台北市、台中市、云林县、台南市、高雄市等地取景,其中包含立法院[32]、台中市原台湾省议会议事大楼(今立法院民主时刻馆)[33]、卫生福利部嘉南疗养院[34]等地。
考量主要演员约有50人,临时演员更达近3000人次[2]。由于剧情跨越20年时序,美术组需呈现不同年代的空间差异。为此剧组在开拍前搜集资料,并针对场景细节进行重现,以打造出符合不同时代的场景氛围。[17][35][36]为忠实呈现角色年轻的样貌,后期制作采用数字减龄技术,并透过面部追踪与视觉特效处理,对演员的容貌进行适当修饰与年轻化处理。[37],据林表示,最初与后期特效公司多次讨论,也参考2019年电影《爱尔兰人》,甚至请负责制作该片的好莱坞特效公司报价,最后考量整体预算、时间和资源放弃。[17][38]
导演林君阳表示,剧中设计多个桥段呼应过往执导作品,包括《人选之人—造浪者》、《茶金》[39]、《疫起》[40][41]。并指出《我们与恶的距离》、《我们与恶的距离II》与《人选之人—造浪者》其实同属一个虚构宇宙的延伸。剧中出现的虚构政党“公正党”即源自《人选之人》,而本季聚焦的地方政治也与《人选之人》关注的中央选举相互呼应,因此在本季制作初期,他便与林昱伶讨论直接延用先前设置。[22]
Remove ads
2025年3月,本系演员孟耿如因其夫黄子佼性犯罪丑闻而引发社会高度关注与舆论压力,部分观众要求将其戏份中完全删除。公共电视首次回应称,该剧尚处后制阶段,将审慎面对社会各界意见,并与合制伙伴召开会议研议后续处理方式。[42]
其饰演的角色为男主角的妻子,全面删除或换角重拍都执行不易[43]。经剧组与平台方、主创团队、出资单位多次开会讨论,其中涉及演员重新协调、场景重建、美术重制等实务困难,可能影响整体制作结构与进度。最终对外声明宣布,将在不伤害剧情完整性的前提下,删减孟耿如戏份,仅保留必要桥段。剧组也针对未能即时处理相关争议,向社会大众致歉,并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少儿性剥削,未来将于选角与制作流程中采取更严谨态度。[44][45]
演员
本季主要演员包括周渝民、薛仕凌、杨贵媚、谢欣颖与于子育,片头顺序依序排列。
周渝民于剧中饰演精神科医生马亦森,原本拥有幸福的一家三口,但因一场随机纵火案失去妻儿,性格由乐观转为忧郁。[46]导演林君阳表示,因制作人林昱伶推荐而接洽周渝民,但起初质疑他偶像出身的外型是否适合如此写实的世界观。[47]开拍后发现周渝民状态非常好,并认为其人生阅历累积,使得他对情感的理解有了新的演绎方式,剧中多场戏皆展现细腻表现。[48]周表示,早已将《我们与恶的距离》团队列入个人“愿望清单”,对接获邀约感到开心。并经过超过一年的准备期,包括学习澎湖台语、精神科相关田调及阅读编剧吕莳媛提供的书单,对自己的诠释也相当满意,五场戏中超过四场令他感到满意。[49]
薛仕凌饰演公正党立委高政光,与杨贵媚饰演的议员高张玉敏为地方型政治人物。高政光身为政客后代,但极不认同母亲及其他长辈的理念与行为,后因坚持理念得罪执政党,面临罢免危机;而高张玉敏为了家族荣耀坚持依赖各方势力与手段,导致母子间不理解。薛认为诠释政治人物第二代的角色既复杂又具挑战性,因为地方政治人物与主流政治形象有所不同,且该角色具有律师背景,因此他特别寻求律师朋友的协助,并与编剧吕莳媛进行讨论。[50] 薛仕凌过往因信息焦虑,会刻意减少接收新闻与社交媒体信息[51],但为了此剧,他须观看大量国会直播,并且避免参考特定人物原型,以累积对政治圈的理解。[52]
编剧吕莳媛表示,高政光的塑造相当复杂,仅思考他是分区立委还是不分区立委就让她陷入纠结,后来决定回归最初理想型,并认为理想中的立委“高政光”是人权斗士的化身。导演林君阳补充,这个自己也不太理解的角色由薛仕凌演出,两人过去亦有合作经验,并指出薛仕凌能够以自己的人格特质和表现方式,消化剧中彼此尚存疑问的部分。[22]此外,剧中高政光遭遇罢免的情节,被认为与2025年的政治运动大罢免相呼应,但主创团队表示该剧本早在两年前便已完成。[22]
制作人林昱伶透露,高张玉敏是他在剧本阶段最喜欢的角色,选角时想到杨贵媚在《高山上的热气球》饰演类似地方型且具交际手腕的角色,与此季角色需求非常契合[53],所以就把他放进首选名单。[48],因此将其列入首选名单。杨贵媚表示因导演林君阳的创作风格而接演,认为剧本内容复杂,角色转折丰富且富有责任感,是具挑战性的演出。[54]这是她首次诠释政治人物,为避免模仿真实人物,刻意回避政治节目,专心投入角色。[2]
谢欣颖饰演高家的私生女高政茗,为了博得大妈高张玉敏的喜爱加入竞选团队,却遇重大打击选择逃家。后改名陈又茗与罗自强组成家庭,生下罗誉及罗卉。谢欣颖表示原本角色设置与开拍后不同,原以为高政茗个性倔强且带脾气,但导演提醒角色应更无辜弱势,持续隐忍才会导致后来的失控。[55]由于剧中角色的遭遇悲惨,自己每天都难以走出角色情绪。[56],为了脱离角色,特意剪去一头长发,透过这个仪式感走出角色历程。[57]林君阳表示,谢欣颖饰演的角色原本设置有幻听倾向,但考虑到第一季已深入探讨过思觉失调与幻听议题,他担心再强调此设置可能会造成过度标签化,因此决定淡化设置。[22]
于子育饰演公卫护士许幸珠,为医疗系统与当地居民沟通桥梁,性格温暖热血,是故事中朴实且有人情味的小人物代表。于子育提及剧本结构庞大、角色众多,且公卫护士会面对各方人物,记忆人名较困难,需由剧组口述剧情帮助建立画面感与理解角色。[58]并认为导演的引导对他帮助深刻,曾以亲笔信协助他进入状态,提供所需的表演能量。[59]
纵火凶手胡冠骏由刘子铨饰演。胡冠骏自小就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个性直接且易暴冲,缺乏同理心,经常以恶意破坏的行为来吸引父母注意,最终被父母放弃。[60][61]
陈又茗的丈夫罗自强由黄镫辉饰演[22],该角色一直努力照顾家庭,期盼改善生活,但因投资失利及精神压力失衡而罹患思觉失调,最终犯下杀警案。其子女罗誉及罗卉分别由白润音与郑又菲饰演[22]。罗家失去依靠后,兄妹俩在学校遭受霸凌欺负,罗誉努力扛起家庭重担,照顾妈妈与妹妹。许幸珠的丈夫游文诚则由屈中恒饰演。
因父亲许幸国(张翰饰)失控杀人而成为孤儿的简齐蕙由詹子萱饰演。吕莳媛表示,当一、二集剧本完成时,因角色众多,其他人曾建议删减简齐蕙的故事线,但她坚持保留,认为这部分故事与剧本最初的核心命题息息相关,因此最终决定保留该故事线。[22]
其他演员包括张轩睿(饰王以礼)、蔡振南(饰简光坤)、盛鉴(饰胡家威)、李维维(饰王丽云)、阳靓(饰王菁菁)、陆弈静(饰罗美枝)、朱芷莹(饰简佳凌)、黄迪扬(饰柳少爷)、陈希圣(饰魏主牧)、马国贤(饰简佳鑫)等人。孟耿如(饰牛祐荷),因其人生经历伴有伤痛,对剧本有深刻共鸣,拍摄时经常因情绪波动而哭泣。[43]
Remove ads
部分第一季主演以同样角色客串演出,包括贾静雯(饰宋乔安)与温昇豪(饰刘昭国),但身份因故事年代有别而分别改为新闻主播与名嘴。[46][62]施名帅(饰林一骏)在本季仍以精神科医师的身份出现。[63]吴慷仁(饰王赦)以辩方律师身份回归出演[64],吕雪凤及卜学亮特别出演孙令贤和高振纲一角,此前他们于《人选之人—造浪者》饰演同一角色。[65][66]吴翰林以高振纲的儿子身份客串。[26]张书伟客串民和党参选人翁文康。[63]
音乐
该剧集的主题曲〈废墟之烬〉是一首英式摇滚风格,由许茹芸演唱,许惠婷作词,杨子朴、文慧如作曲的作品,这首主题曲包含绝望中逐渐治愈的意象[67]。
演唱第四集结尾的插入曲〈最好安排〉的歌手是许富凯。曲中嗓音疗愈及催泪,声线温暖,唱法呈现生命的无常及力量,导演期待该曲能随剧情发展引导剧中角色至更有希望之地[68]。第十集中,杨贵媚在剧中演唱黄乙玲的〈人生的歌〉。[69]
跨国营销
为增加国际能见度,投入800万元预算,参与如新加坡亚洲电视论坛在内的各项活动和影视产业从相关人员交流。作为投资及发行方,威望国际的营销策略是尽可能保留著作权,因Prime Video在台湾市占率低,是理想合作对象,经三个月谈判,台湾、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韩国的发行权由CATCHPLAY保留,其余由Prime Video收购后在其市场播映,令该项交易对回收制片成本帮助很大[70][17]。
播出时间
Amazon Prime Video、公视+、爱奇艺国际版及CATCHPLAY+在6月7日22:00上架[2]。
收视率
《我们与恶的距离II》于首周播出期间,在CATCHPLAY+视频平台于台湾、印尼与新加坡皆登上点击排行榜冠军。在CATCHPLAY电影台,35岁至49岁观众族群的平均收视率达0.6。[71]
播出第二周,CATCHPLAY电影台在同时段频道中持续维持收视第一,瞬间收视率超越首周达0.99,35岁以上观众族群最高收视则为0.78。[72]播出第三周时,瞬间收视高点突破1%。[73][74]
播出第四周,该剧平均收视达0.88,瞬间收视为1.33。[75]最终回周期平均收视达0.71,最高瞬间收视则为1.06;公视频道自6月7日播出后至6月28日重播触及人数逾126.5万人观赏。[76][77][25]
线下活动
2025年6月4日,《我们与恶的距离II》于台北市远百信义A13MUVIE CINEMAS台北松仁举行首映记者会,杨贵媚、周渝民、薛仕凌、谢欣颖、刘子铨、于子育、张轩睿、詹子萱和导演林君阳、编剧吕莳媛、制作人林昱伶、江承恩出席此次活动。[78][79][80]宣传记者会后于6月19日、6月25日期间持续进行。[81][8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