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的聋人朋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的聋人朋友》一书收录了八位不同年龄及背景的聋人和弱听人士,讲述他们的故事。
成书背景
此书的文字作者陈意轩[1],与两位聋人分别为路骏怡及沈柏基[2],访问了八位年龄及背景各异的聋人和弱听人士,目的是要记录他们的故事[3][4]。当中,包括在日占时期见证哥哥被斩头、为救父母而拼命叩头向日军求饶的婆婆;有从小坚持刻苦训练而能发音精准、聆听不到琴声但懂弹钢琴,却不擅交际的弱听女子;不堪积压已久的压力而自杀的“聋人女状元”;偷渡来港、到日本工作再回港创业的“手语讲古佬”等[5]。
出版信息
评论
网上专栏作家思言曾在无线电视节目“读上瘾”中评论,并表达她的观点及感受[8]。此外,此书亦被列入由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举办第 25 届中学生好书龙虎榜 60 本候选书目[9][10]。
目录
序︰骑在我们的肩上
第一章︰走过战时的聋人故事
标题 | 被访者 |
日占时期的聋人回忆 | 施蕴香 |
纪老先生的手语专场 | 纪智林 |
被访者简介︰
- 70多岁聋人施蕴香,日战时仅七岁,与健听父母住在中环利源西街。自小便因病致聋的她,没钱读书,不懂手语,跟家人没法沟通。她的四个哥哥,都在日占时被日本兵杀死。“我都有同他们讲不好,但他们都是不肯鞠躬。大哥、四哥被枪毙,二哥、三哥都是被杀头;死的时候,大的30多岁,小的20多岁。”眼睁睁看住哥哥的血洒满一地,她顿时吓昏,醒来后不停地哭,偷偷埋掉哥哥的尸首。至今,她做梦还会看见这景象[11]。到13岁才入聋人学校,可是教师教什么历史,她都完全不明白,“上课,只见老师的嘴巴不停开合”[12]。
- 70多岁聋人纪智林,他年轻时曾去日本做黑工,扮作又聋又哑的日本人,每隔一段时间在当地工作几个月,回港后开设兴隆台湾牛肉面,月入逾90万元,可惜2003年遇到沙士爆发,亏损百万元后被迫结业[13]。
第二章︰这样的口语教学--聋人上学的故事
标题 | 被访者 |
我的中文课 | 轩仔 |
语言的记忆 | 李健如 |
被访者简介︰
曾参加过1973年聋人学校罢课的李健如,当年聋校真铎启喑学校推崇口语教学,禁止学生使用手语沟通。于是学生会撰写抗议信,并联同50位学生罢课,争取口手语并用教学[14]。
第三章︰一些“成功”与“失败”的故事
标题 | 被访者 |
健听和弱听延续彼此的生命 | 李鹂 |
这是一个普通不过的故事 | Cindy |
做聋人,要好Tough! | 邓凯雯Mandy |
像鸟一样自由飞翔 | 海鸟 |
被访者简介︰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