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我,至高无上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我,至高无上者》(西班牙语:Yo el Supremo)是一部由巴拉圭流亡作家奥古斯托·罗亚·巴斯托斯创作的历史小说。作品以十九世纪巴拉圭独裁者何塞·加斯帕尔·罗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亚的生平为原型,虚构地再现了这位亦被称为“弗朗西亚博士”(Dr. Francia)的统治者形象。书名“至高无上者”即源于弗朗西亚自称“El Supremo”,意为“最高统治者”。作为巴拉圭历史上一长串独裁者的开端,弗朗西亚是一位冷酷而精于算计的暴君[1]

事实速览 我,至高无上者, 原名 ...

小说的核心主题是权力与语言,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至高无上者自认为超越了一切权力与历史的束缚:“我不是在书写历史,我是在创造历史。我可以随心所欲地重塑它,调整、强调、丰富它的意义与真实。”[2]这种自信的宣言却在小说中不断受到挑战。因为他正是通过书写与命令来获得权力,而这些相同的手段,也能被他人用来质疑乃至推翻他的权威。甚至他自身的身份——那个代表“我”的人称代词——也并非稳固不变,随时可能被他人夺取,如讽刺诗事件所示。语言虽强大无比,却永远无法被完全掌控,它既可成为压迫的工具,也能成为反抗的武器。

在罗亚·巴斯托斯写作此书的时期,巴拉圭正处于阿尔弗雷多·斯特罗斯纳的独裁统治之下,其在位时间甚至超过了弗朗西亚。许多评论者认为,《我,至高无上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斯特罗斯纳的隐晦讽刺与批判。斯特罗斯纳与弗朗西亚如出一辙,皆以消灭反对派、施行酷刑、镇压异议为手段来维系对国家的绝对控制。凭借对弗朗西亚的描写与对斯特罗斯纳的批判,该书被归入独裁者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也被视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代表作之一[3]。小说于1974年以西班牙语首次出版。

与许多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的作品一样,《我,至高无上者》并未成为国际畅销书,但却赢得了评论界的高度赞誉。文学评论家杰拉尔德·马丁(Gerald Martin)称其为“一种非凡的文化现象”,并指出:“自《百年孤独》以来,还没有哪部小说能像《我,至高无上者》那样迅速且一致地获得如此广泛的赞赏;就其纯粹的历史意义而言,它甚至可能超过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那部享誉世界的杰作。”[4]作品对“权力”与“语言”两大主题的深刻处理同样备受推崇。

然而,斯特罗斯纳政权对这部小说并不友善。由于作品触及现实政治并暗含批判,罗亚·巴斯托斯最终被列为“三位被禁止返回祖国的公民”之一,被迫长期流亡海外[5]

Remove ads

注脚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