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戴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戴胜(学名:Upupa epops,英语:Eurasian hoopoe),俗称臭姑姑、墓崆鸡、冢崆鸟,是犀鸟目戴胜科戴胜属的一种鸟类。[2]戴胜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注 1],故而得名。戴胜有许多异名,如:戴任﹑戴纴、墓圹鸟(金门话:bōng-khòng-tsiáu)、鶝、鴔鵖、鵖鴔等。
戴胜是戴胜属(Upupa)中分布最广的物种。这种鸟类拥有独特的肉桂色羽毛,黑白相间的翅膀,竖立的高冠,黑尾上有一条宽宽的白色带状斑纹,并且有一个长而窄、向下弯曲的喙。它的叫声是柔和的“oop-oop-oop”。
戴胜原产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在中国有广泛分布。其分布范围北部的种群会进行迁徙。
戴胜是中国大陆常见的鸟类,经常被不同的民众观察到。
Remove ads
命名与分类
戴胜在有其双名法学名前,就已被法国博物学家皮埃尔·贝龙和瑞士博物学家康拉德·格斯纳等人于1555年记载的一种鸟类。[4][5]后来,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在其《自然系统》第十版中,沿用了两人的数据,描述了戴胜,并赋予其Upupa epops的学名,并沿用至今。[6][2]
| |||||||||||||||||||||
犀鸟目之支序图[7][8] |
当时林奈将戴胜与Upupa paradisea[注 2]、隐鹮和红嘴山鸦分于同一属下,归于雀形目下。[6]属名Upupa及种加词epops皆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εποψ或εποπος,其中前者为拉丁语,而后者为古希腊语之转写,即指戴胜。[10][11][12]后来于1990年的鸟类DNA分类系统中,这个物种因其多种独立的特征,而被归入完全独立的戴胜目(Upupiformes)中。[13]后戴胜归入佛法僧目下,但仍有研究表明其肌肉及羽毛与其他三宝鸟有相当大的不同,直到2000年代的研究才始证明其亲缘与犀鸟相近而被归入犀鸟目下,而与云雀、杜鹃等外观相似的鸟类较远。[13][14]
戴胜长期被视为是仅有现存一科一属一种的单型属,但随着研究进展,其中一个亚种U. e. africana有时会被视为是独立种,而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马岛戴胜今更是被视为独立物种。[2][13]当前根据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15.1版的名录,含指名亚种在内,戴胜一共有8个亚种。[2][15]
- 指名亚种(U. e. epops):分布于北非与欧洲,俄罗斯叶尼塞河以西、中国大陆新疆与印度西北部。
- 普通亚种(U. e. saturata):由艾纳尔·隆贝里于1909年描述,分布于俄罗斯叶尼塞河以东至朝鲜、日本、中国大陆中部与西藏。
- U. e. ceylonensis:由路德维希·赖兴巴赫于1853年描述,分布于印度中部与南部、斯里兰卡。
- 华南亚种(U. e. longirostris):由托马斯·卡文希尔·杰顿于1862年描述,分布于印度东北部至中国大陆南部、中南半岛与马来半岛北部。
- U. e. major:由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布雷姆于1855年描述,分布于埃及。
- U. e. senegalensis:由威廉·斯温森于1837年描述,分布于塞内加尔、冈比亚至索马里之间。
- U. e. waibeli:由安东·赖歇诺于1913年描述,分布于喀麦隆至肯尼亚西北部、乌干达北部。
- U. e. africana:由约翰·马托伊斯·贝希斯坦于1811年描述,分布于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至肯尼亚中部,南至南非。
Remove ads
“戴胜”一名来自于作为动词的“戴”,及一种古代女性头饰“胜”,是一种修饰额前或戴于头上的饰品,这种饰品就是模仿戴胜鸟的华丽头冠而来。[16][17][18][19]在古代,因其常于养桑蚕的季节出现,因此有着“(燕)降”之名,另也亦有着戴鵀[注 3]、戴鳻[注 4]、戴南、鸤鸠、织鸟等名。[18][19]台湾金门县人会称之“墓崆鸡”或“冢崆鸟”,源自于早期金门多有突出于地面的墓葬,而戴胜又常筑巢于上的习性,但现今金门的戴胜多利用废弃旧屋的破洞隙缝筑巢。[20][21]
描述


戴胜是一种中型体型的鸟类,其体长26—32厘米,体重约47—89克。[22]:410[23]其鸟喙宽平均约5.7毫米、深平均约6.5毫米、嘴峰长平均约56.5毫米,翼长平均约14.4厘米,翼展42—46厘米;跗跖平均长约21.2毫米,尾长平均约10.1厘米。[24][23]
这个物种是一种相当容易辨识的鸟类,以其细长下弯的喙、黑色末端的羽冠,及深粉褐色搭配黑白相间的斑纹为其特色。[23][25]
雌雄外观相似,但雌鸟的体色略显黯淡,不过羽毛磨损的雄鸟与新换羽的雌鸟几乎不能辨认。[23]幼鸟初期外观与成鸟雌性相近,但鸟喙明显较短、且下弯程度较小;待嘴长得如成鸟后,整体色泽则通常更为黯淡、头部与身体偏灰。[23]
分布与栖地
戴胜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部。[22]大多数欧洲和北亚的鸟类在冬季会迁徙到热带地区。[26]在欧洲繁殖的鸟类通常会迁徙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萨赫勒地带。[27][28]这些鸟主要在夜间迁徙。[29]相比之下,非洲的种群则全年定居不迁徙。这个物种曾被记录为阿拉斯加迷鸟;[30]U. e. saturata 在1975年于育空-柯斯科克温三角洲被观察到。[31]戴胜有时也会在其欧洲分布范围以北的地区繁殖,[32]并在英格兰南部于温暖、干燥的夏季繁殖,当时那里有大量蝗虫和类似的昆虫可供食用,[33]然而到1980年代初,北欧的种群被报告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气候变化有关。[32]2015年,爱尔兰观察到创纪录的戴胜数量,该国西南部至少记录了50只戴胜。[34]这是自196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当年观察到65只。[35]
戴胜对其栖地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能供觅食的裸露或植被稀疏的地面,二是有垂直表面且带有空洞(如树木、悬崖,甚至墙壁、巢箱、干草堆和废弃的洞穴[32])的地方作为筑巢地点。这些需求可以在多种生态系统中得到满足,因此戴胜栖息于各种不同的栖地,包括荒原、有林草原、稀树草原和草地,以及森林空地。
在某些地区,如锡兰和西高止山脉,戴胜会根据降雨情况进行季节性迁徙。[36]在迁徙途中,鸟类有时会出现在高海拔地区。一只鸟曾在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探险中于约6,400米(21,000英尺)的高温下被记录到。[37]
Remove ads
行为与生态
戴胜经常展开翅膀和尾巴紧贴地面,头部抬起,进行日光浴,这曾被认为是防御姿态;它们常常在进行到一半时收起翅膀并梳理羽毛。[38]它们也喜欢进行尘浴和沙浴。[39]

戴胜的飞行姿势别具特色,一开始飞行的时候会类似于大型蝴蝶般地拍动翅膀,过一段时间后则显得较为有力,被形容为飞行时如一只巨大的黑白色圆翅蛾。[23][25]

戴胜是一种主要以昆虫为食的鸟类,通常会在地面上啄食或以鸟喙翻找体型较大的昆虫、幼虫、蛹与蠕虫。[22]:411[40][21]其食物大小甚少超越其鸟喙长度。[22]:411曾被记录到的食物包含蟋蟀、蝼蛄、直翅目、金龟科、步甲科)、蜘蛛、白蚁、蚂蚁、蝗虫、蚁蛉、大蚊属幼虫、椿象、蜈蚣等,且也有蜥蜴、蛇、蛙与壁虎等体长约15厘米的小型脊椎动物、腐肉。[22]:411


戴胜属的鸟类是单配偶制,但配对关系显然只持续一个繁殖季节,并且是领域性的。雄鸟经常鸣声以宣示领地所有权。雄鸟之间(有时雌鸟之间)经常进行追逐和打斗,并且可能非常残酷。[22]鸟类会尝试用嘴啄刺对手,有时个体在打斗中会失明。[41]巢位于树洞或墙洞内,入口狭窄。[39]巢可能没有衬垫,或者会收集各种废料。[32]雌鸟单独负责孵蛋。每巢产卵数随地区而异:北半球的鸟比南半球的鸟下更多的蛋,高纬度的鸟比接近赤道的鸟下更多的蛋。在中部和北部的欧洲与亚洲,巢卵数大约是12颗,而在热带地区大约是4颗,在亚热带地区大约是7颗。蛋呈圆形,刚产下时是乳蓝色,但很快会在日益脏乱的巢中变色。[22]它们的重量为4.5 g(0.16 oz)。[38]可能会有补充的巢卵。[32]
此物种的孵化期为15至18天,在此期间,雄鸟会喂食雌鸟。孵化从第一颗蛋产下后就开始,因此雏鸟的孵化时间是不一致的。雏鸟孵化时覆盖着绒羽。大约三到五天后,羽管开始长出,最终会成为成鸟的羽毛。雏鸟由雌鸟照顾9至14天。[22]之后雌鸟会与雄鸟一起寻找食物。[39]雏鸟在26至29天后会飞离巢穴,并再与父母相处约一周。[32]戴胜鸟显示出不一致的孵化时间,这被认为是当食物供应不足时,控制雏鸟数量的一种方式。[42]
戴胜鸟在巢中有发展良好的防御掠食者的能力。孵卵和育雏的雌鸟的尾脂腺很快会分泌一种恶臭的液体,巢中的雏鸟的腺体也会这样。这些分泌物会被涂抹在羽毛上。这种气味像腐肉的分泌物,被认为有助于阻止掠食者,也可能阻止寄生虫,并可能具有抗菌作用。[43]最近的证据显示,分泌物的成分可能会根据雌鸟尾脂腺的微生物组成而有所不同;此外,这些分泌物可能会影响蛋的颜色,作为孵化期间成鸟抗菌健康的指标。分泌物会在幼鸟离巢前不久停止。[38]从六天大开始,雏鸟也能对入侵者喷射粪便,并会模仿蛇的嘶嘶声威吓入侵者。[22]幼鸟也会用嘴或翅膀攻击。[38]
戴胜的叫声如“或魄、或魄”或“hoopo、hoopo”、“hoo-poo-poo”,这也是其英文名称“Hoopoe”的由来。[44][45]在喜马拉雅山区,其叫声与中杜鹃相似,但后者更常以4次叫声组成一个完整单元,而非2或3次。其他叫声包括在惊恐时发出的粗糙嘎鸣声或嘶嘶声,雌鸟在求偶喂食时会发出喘息般的叫声。[37]通常雄鸟的叫声音节越多,繁殖成功率就会越高。[21]
与人类的关系
戴胜鸟在波斯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在波斯诗歌集《鸟的会议》(由阿塔尔所著的《言鸟》)中,戴胜鸟是鸟类的领袖,当鸟类寻找国王时,戴胜鸟指出西摩是鸟类的国王。[46]
戴胜鸟在欧洲大部分地区被认为是小偷,在斯堪的纳维亚则被视为战争的预兆。[47]在爱沙尼亚的传统中,戴胜鸟与死亡和冥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们相信它的歌声预示著许多人或牲畜的死亡。[48]
汉族民间信仰的厕神紫姑也与戴胜有所关系,因为古时祭拜紫姑时常用以占卜养桑蚕之事,因此唐朝诗人贾岛的《题戴胜》一诗中即将两者连接,将戴胜视为其化身:[18]
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能传上界春消息,若到蓬山莫放归。
——贾岛,《题戴胜》
在犹太典籍中,曾有戴胜鸟群协助所罗门王遮荫,并获得了金冠作为其要求的奖赏,却反而遭到猎人猎杀;后来所罗门王遂拉起其羽毛,取代了金冠,成为现今模样的预言存在。[16][49]这种鸟类也作为来往于所罗门王与示巴女王之间的信使。[50]但在《利未记》与《申命记》中,戴胜被视作一种不洁之鸟。[51]
以色列于2008年的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中,从兀鹫、红额金翅雀、太阳鸟等鸟类中,投票选出了戴胜作为其国鸟。[52][53]
戴胜是金门县常见的留鸟,订为金门县野鸟协会会鸟,获选为金门观光公车吉祥物。
在摩洛哥,戴胜鸟主要在草药店的市场上作为活体或药材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未经监管,对当地种群构成潜在威胁。[54]
在BBC的儿童电视剧《花园宝宝》中,三只经CGI强化的戴胜鸟与其他名为"tittifers"的鸟类一起,经常吹奏歌曲。
-
根据记载,戴胜鸟于 18 世纪曾出现于英国
-
赵孟𫖯之幽篁戴胜图
保育状况
根据IUCN的分类,欧亚戴胜鸟被列为"无危"物种。尽管如此,根据该组织的报告,自2008年以来,该物种持续衰退,原因是栖地丧失和过度捕猎。[55]
在南欧和亚洲,捕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31]
在欧洲,戴胜鸟的种群似乎保持稳定,但在一些地区受到了威胁。该鸟在瑞典被认为已经灭绝[56],在波兰则需要"积极保护"。[57]然而,在瑞士,这个物种已经恢复并稳定,但仍然脆弱。[58]
注释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