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打狗外国墓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打狗外國墓園
Remove ads

打狗外国墓园(英语:The Takow Foreign Cemetery),或称打狗洋人墓园,位于高雄市鼓山区登山街60巷,安葬清末打狗港开港以来在当地逝世的外国人士。

Thumb
威廉·霍金斯之墓

历史

1864年时,第一位驻台英国领事郇和永久租借位于哨船头,打狗潟湖北岸“打水湾”(Freshwater Creek)边的这块土地,希望在此建造打狗英国领事馆[1]。然而1867年6月,英国驻北京公使阿礼国爵士来此视察,认为这块土地不适合建造领事馆,比较适合做为墓园。阿礼国乃授权代理领事贾禄(Charles Carroll)将这块地送给当地外国人社群设立墓园,条件为外国人社群需自费兴建一座小型追思礼拜堂。1870年11月,代理领事有雅芝(Arthur Roch Hewlett)成立委员会,募得资金在土地上建造一个有围墙的墓地。1871年5月3日,有雅芝批准建造外国墓园[2]

1925年12月4日,日治时期,英国政府出售在南台湾的所有财产,打狗外国墓园是唯一例外,日本政府并修筑墓园前道路,将墓园维护得相当完善[2]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打狗外国墓园并未向中华民国政府登记,被台湾省政府视为无人认领之土地而于1950年取得。1967年省政府批准土地地目由“墓地”变更为“建地”,土地被分作小块建地出售 ,坟墓被清理以建造民宅[2] ,如今仅存三座可见的墓碑,夹杂在民宅之间,居民与坟墓之间相安无事[3]

Remove ads

空间设施

Thumb
打狗外国墓园现况。

打狗外国墓园的永久租约虽登记在英国政府名下,但墓园完成后开放给任何外国人使用,不分种族信仰[2]

1884年英国领事霍必澜(Pelham Laird Warren)的夫人霍玛莉(Mary Donnithorne Warren)病逝,家属将其葬在外国墓园的第二层左区,并立有墓碑,时至今日,墓碑已毁损,仅残存着墓碑基座。

另外,霍玛莉病逝后,当时的外国人社群筹集资金,于墓园内第一层墓园入口右侧,建立追思礼拜堂,以纪念领事夫人,并回应英国政府捐赠墓地的条件。礼拜堂于1886年1月14日完工,由木材与砖块建造,内部有纪念领事夫人的朱红色花岗岩纪念碑。1910年时礼拜堂已破旧不堪,霍必澜乃要求当局拆除礼拜堂,并新建一座圣祠,花岗岩纪念碑仍安置于圣祠内。

花岗岩纪念碑曾遭遇偷窃事件。据1958年7月31日台湾中央日报报导,标题为:‘多年前英人墓碑,小偷窃取变赃物,高地院正设法发还。’,事实上,遭窃石碑,并非墓碑,而是花岗岩纪念碑。

后来,圣祠约于1967年地目变更后,遭拆毁[2]

Remove ads

埋葬者名单墓园

Thumb
康威·诺克斯·佛莱彻之墓
Thumb
霍玛莉墓碑之残块

自1871年墓园兴建,至1896年最后一次葬礼为止,墓园内共有1座圣祠,38座墓碑,本表列出部分埋葬者之名单,引用自1925年时一位青柳先生(Mr. Aoyai)所抄录之碑文,并由龚李梦哲(David Charles Oakley)整理撰写之名单[2][4]

墓园分为三层,中央为通道,每层各有左右两区。第一层,右区有1座霍玛莉纪念圣祠及1座墓碑,左区有6座墓碑。第二层,左右两区各有11座墓碑。第三层,右区有7座墓碑,左区有2座。合计此座墓园,共有1座圣祠,38座墓碑。

更多信息 姓名, 生年 ...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