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托马索·卡耶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托马索·卡耶坦(英语:Thomas Cajetan),(1469年2月20日—1534年8月9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神学家。[1]1508至1518年间担任道明会总会长,并自1517年获封枢机主教直至逝世。作为当时杰出的神学家,他如今最广为人知的事迹是担任教宗特使驻奥格斯堡期间,以天主教代表的身份反对马丁·路德的教义及新教改革;此外,他也因对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撰写详尽注释而闻名。[2]
-
Summula Caietani, 1530
-
Opuscula omnia, 1596
Remove ads
生平
卡耶坦出生于加埃塔(当时属于那不勒斯王国),原名雅各布·维奥(Jacopo Vio)。成为修士后,他以托马索为教名,而姓氏卡耶坦则源于他的出生地。十五岁时,他加入多明我会,致力于研究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十岁前便在帕多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随后担任形而上学教授。[3]1494年在费拉拉与乔瓦尼·皮科·德拉·米兰多拉的公开辩论,奠定了他在神学界的声誉。
1507年,出任大检察官。1508年,出任道明会的总会长。
1511年,一群红衣主教在比萨召开秘密会议(1511-1512年),反对教宗儒略二世——因其当选后背弃了此前承诺遵守的选举条款。卡耶坦通过一系列出版物对教廷表示强烈支持,这些著作遭索邦神学院谴责,并奉路易十二国王之命公开焚毁。在教宗儒略二世为对抗比萨会议而召开的第五次拉特朗会议(1512–1517年)上,卡耶坦发挥了主导作用。在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他发表了开幕演说,并成功推动通过一项法令,该法令承认教宗权威高于教会会议的权威。为捍卫其立场,卡耶坦撰写了《论教皇与议会权威比较》。雅克·阿尔曼(Jacques Almain)对此著作出回应,卡耶坦遂以《辩护书》予以反驳。阿尔曼主张教廷治理模式须类同世俗政体,并应对统治者设限,卡耶坦对此论点始终未予接受。[4]
因坚定维护教宗特权,卡耶坦受封加埃塔主教,后于1517年获教宗利奥十世擢升为枢机主教兼巴勒莫大主教。[3]
1517年,利奥十世为表彰其功绩,特授其罗马圣西斯托枢机司铎衔。次年晋牧巴勒莫总教区。1519年,卡耶坦辞任巴勒莫牧职,继续担任加埃塔主教。
1518年,卡耶坦作为教宗特使出席奥格斯堡帝国议会,应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要求,负责审查马丁·路德的学说。据希希莱尔·贝洛克记载:“路德并未受到对手粗暴对待,粗暴言行反而来自他本人。但局势发展对他不利——当被质询是否否认大公会议权威时(这本是他对抗教廷的王牌),他竟予以否认,这使他显得十分愚蠢。”[5]
1519年,卡耶坦参与了起草将路德驱逐出教会的绝罚诏书。[3]
卡耶坦证明了自己是一位能干的外交家和行政官,因此被委派参与多项谈判与事务。在1521至1522年的教宗选举会议中,他与朱利奥·德·美第奇枢机(Cardinal Giulio de' Medici)合作,促成托尔托萨主教阿德里安·博伊恩斯当选为教宗哈德良六世。在教宗克勉七世统治期间,他仍保持着影响力。1527年,当波旁与弗伦茨贝格率军攻占罗马后,他曾短暂入狱,随后隐退至教区数年,1530年重返罗马后,他重新在克勉七世身边掌握要职,并代表教宗起草了驳回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要求解除与阿拉贡的凯瑟琳婚姻的请愿书。克莱门特七世任命德维奥加入负责评估《纽伦堡休会决议》的枢机委员会。他反对多数派意见,主张对路德派作出若干让步,尤其支持效仿希腊教会允许神职人员结婚,并依据巴塞尔会议决议推行两体圣餐。[3]
卡耶坦于1534年8月9日在罗马逝世。
Remove ads
参考
扩展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