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扶风之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扶风之战是发生于李唐政权(尚未称帝)和薛举西秦政权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这一次战争中李世民率军重创了西秦势力的主力军队,但是也暴露了自身的缺点。这场战争暂时抑制了西秦势力向关内扩张的脚步,为李渊解决东线战场提供了更多时间,并为唐朝建国后发起浅水原之战吞并西秦打下了基础。

事实速览 扶风之战, 日期 ...

战前背景

唐高祖李渊于大业十三年六月十四日(公元617年7月22日)起兵反隋,十一月攻克长安并控制了关中大部分地区,但是还没有称帝[1][2][3][4][5]。紧邻于李唐的薛举也试图扩展疆域,迅速占领了陇西诸郡,并于大业十三年七月在金城称帝[6]。而后还向东占领了天水[a]、陇西[b]、金城、枹罕、西平、浇河等郡,最终与李唐边疆所接壤。扶风郡内部纷争不断,被西秦趁机进行攻略,由于地理上距离京畿不远,对周边的政权十分重要。至义宁元年秋,李唐、西秦、突厥三方在中国西北地区互相接壤,朔方则被梁师都所占、武威李轨所占。因此在巩固长安后李渊派出刘弘基殷开山谋略扶风,薛举也在同时占领了天水,试图争夺扶风郡,展示出染指长安的意图。

战争过程

开战

薛举先在扶风郡西部打击并吞并了在汧源县的唐弼所部后,率领十万大军东进。他号称有兵三十万,想要彻底占据扶风郡后再围攻京城[18][19][20]。李渊为此派出了两路军队,以李世民所部为主力阻击西秦军,同时又让窦轨前往陇右安抚并便宜行事。

决战

在扶风,李世民所率大军和西秦军不期而遇,在两军遭遇的第一时间,唐军便发起了进攻并成功突破西秦军阵,斩首近万[21]。不敌之下西秦军不得不向后撤退,唐军则一直追击到陇坻(天水郡与扶风郡交接处)[22]。而同时刘世让独自率军在扶风也进行了一番战争,获得数千士卒。

影响

薛举在败退后害怕李世民挥师直下,发出“古来天子有降事否”的感叹[23],但因为郝瑗的劝诫而准备休养生息并重用郝瑗,在后来的浅水原之战中证明了郝瑗谏言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李世民并没有继续进军,由于西秦军队多为骑兵步兵为主的唐军无法有效追击,更重要的是在东线的李密严重威胁到了李唐的发展,李世民不得不在李渊的命令下回军应付。不过在回军之前,唐军用西秦军尸体在天水郡边构筑了一座京观[c],震慑西秦,被形容为“汧渭为之不流”[25]。此举用意在于在精神层面震慑薛举,警告本已败兵的他不轻易东进,最后双方同时休战。西秦一方在后来数月内试图休养生息,恢复军队规模;而李渊这时候则开始着手洛阳的李密等人,直到义宁二年(618年)展开浅水原之战,彻底消灭西秦政权。

注释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