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苦难诗社

2024年泰勒絲錄音室專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苦难诗社
Remove ads

苦难诗社》(英语: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是美国创作歌手泰勒·斯威夫特的第11张录音室专辑。斯威夫特在获颁第66届格莱美奖年度最佳流行演唱专辑后宣布该专辑,并于2024年4月19日由联众唱片发行[3]。该专辑由斯威夫特、杰克·安东诺夫亚伦·戴斯纳共同创作和制作。专辑标准版包括16首歌曲,斯威夫特与美国说唱歌手波兹·马龙和英国独立摇滚乐队弗洛伦斯与机器进行了合作。专辑第2部分《THE ANTHOLOGY》在标准版释出后两个小时惊喜发行,包含了另外15首歌曲。与波兹·马龙合作歌曲《十四夜英语Fortnight (Taylor Swift song)》是专辑首个主打单曲。

事实速览 苦难诗社 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 泰勒·斯威夫特的录音室专辑 ...
Remove ads
事实速览 “The Tortured Poets Department”的各地常用译名, 中国大陆 ...

斯威夫特自称《苦难诗社》创作于其进行时代巡回演唱会的期间,在她收获极大商业与声誉成功的同时,她也正经历著“混乱无章法”与“心碎”的时光,因此,该专辑创作代表了她的“生命线”,在创作过程中,更是充分展现了她在歌词写作与创作的经营结晶。该专辑是一张合成器流行专辑,融合了摇滚和民谣的风格,其制作包括合成器、钢琴和吉他。专辑的主题涉及斯威夫特的心理,对她的公开和私人生活进行内省。

该专辑打破了各种销售和串流记录。专辑于Spotify打破专辑单日和单周全球串流量的纪录,并在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各地的地区榜上登顶,此外也打破了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和英国的榜单纪录。《苦难诗社》在美国《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以首周261万专辑等价单位夺冠,其中包括191万销量,为斯威夫特史上最佳销售周,并延续了她专辑首周获逾100万等价单位的纪录,达7张。斯威夫特凭借专辑曲目成为在《公告牌》百强单曲榜上独占前14名的歌手,其中《十四夜》位居榜首。

该专辑获评两极。多数评论较为正面,乐评人赞扬斯威夫特引人共鸣和幽默风趣的宣泄式创作风格,但部分评论家批评其冗长且缺乏深度。记者将此种现象归因于评论者藉斯威夫特的名气和地位引起轰动效应,忽视音乐方面的艺术评价。部分乐评人于进一步聆听后,对专辑的后续评价则赞赏在音乐和歌词方面隐约浮现的细微差异。为宣传专辑,斯威夫特在2024年5月9日时代巡回演唱会巴黎站第一场演出中对演出曲目表进行调整并将《苦难诗社》的歌曲列入到了演出中。

Remove ads

背景与构思

2022年10月21日,泰勒·斯威夫特发行第10张录音室专辑《午夜》,在乐评与销售表现皆获佳绩[4][5]。2023年,斯威夫特发行重录专辑《爱的告白 (重制版)》和《1989 (重制版)》,作为反制作品母带所有权争议的措施[6][7]。两张重录专辑皆为斯威夫特在时代巡回演唱会制作,该演唱会是史上首场总收入逾10亿美元的演唱会[8][9]。2024年2月4日,泰勒·斯威夫特把社交媒体头像换成黑白色的《午夜》专辑封面。同日,《午夜》在第66届格莱美奖获颁格莱美奖年度专辑和最佳流行演唱专辑。斯威夫特在最佳流行歌唱专辑获奖致词中,宣布将发行她自2022年起持续创作的录音室专辑《苦难诗社》[10]。此消息与她粉丝的猜测背道而驰,后者预计斯威夫特会宣布重新录制2017年专辑《名誉[11][12]

斯威夫特将《午夜》交付联众唱片发行后便开始构思下一张专辑,并在2023年时代巡回演唱会美国场期间持续制作[13]。在制作过程中,她的恋爱生活为媒体广泛报导的话题,尤其是她与乔·阿尔文马蒂·希利英语Matty Healy特拉维斯·凯尔西之间的关系[14][15]。斯威夫特在时代巡回演唱会2024年2月墨尔本场次上表示,《苦难诗社》对她而言就像“生命线”,是一张她“有必要”创作的专辑[16],该专辑使她确信创作歌曲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7]。斯威夫特在Instagram文章称该专辑是“一张反映了短暂、宿命论等时刻之事件、意见和情感的新作品选集——一段既轰动又悲伤的时刻”[18]

Remove ads

词曲

主题与歌词

Thumb
Thumb
波兹·马龙(左)参与演唱《十四夜英语Fortnight (song)》,弗洛伦斯与机器主唱弗洛伦斯·韦尔奇(右)参与演唱《佛罗里达!!!》。

专辑标准版共16首曲目,斯威夫特独自创作了其中2首,其余曲目由她、杰克·安东诺夫亚伦·戴斯纳共同创作。此外,她与波兹·马龙共同创作并演唱《十四夜英语Fortnight (song)》,与弗洛伦斯与机器主唱弗洛伦斯·韦尔奇共同创作并演唱《佛罗里达!!![19]。斯威夫特、安东诺夫和戴斯纳共同制作专辑全曲[20]

该专辑根植于个人的歌曲创作,探讨了斯威夫特对其私人和公共生活事件的内省[21][22]。她从自身动荡的恋情[23]和公众对她名声的看法中汲取灵感[24][25],创作出混乱、无拘无束且毫无保留的叙事词[22][26][27],并透过引喻和提及名人,以对她的私人生活自我参考英语meta-reference[28][29]。斯威夫特透过妄想、愤怒、哀悼和死亡等主题[30][31][32][33]表达该专辑的首要主题——心碎[34][35][36][37]。歌词虽唤起易碎和辛辣的情感,但也融入了幽默和夸张[26][34][31]。乐评人认为这些歌词为斯威夫特展现她的自知[31]或自觉[38]。斯威夫特视该专辑为情感宣泄的练习[39],称其内容犹如宿命论,中心思想为“渴望、憧憬、失落的梦想”[24]

乐评人称《苦难诗社》是一张后分手专辑[22][40][41]安·鲍尔斯英语Ann Powers全国公共广播电台撰文表示,在整张专辑中,斯威夫特试图理解产生情感暴力的缘由[42]。音乐教授塞缪尔·穆雷在The Conversation撰文认为该专辑以通俗剧叙事手法,并称“(斯威夫特)在分享内心深处的想法时,歌颂情感的易碎”[43]。《商业内幕》的卡莉·阿尔格里姆表示该专辑的内容展现斯威夫特最混乱、性感和有趣的一面[44]。《独立报》的海伦·布朗认为斯威夫特的歌曲创作取材于她的乡村音乐根源,并以此探索细节丰富的叙事手法[45]。虽然一些乐评人认为该专辑有自传的特点[45][46],但Pitchfork的沙阿德·迪苏扎表示该专辑融合了自白和虚构的叙事手法[47]

制作与音乐

该专辑的标准版主要由斯威夫特和安东诺夫制作,为合成器流行专辑[注 1]。制作方面,该专辑以中速节奏为主,由微弱的合成器和少量的鼓机英语drum machine组成[注 2]。乐评人认为该专辑的制作风格相当简约[注 3],并将其以合成器为主的音乐风格与《午夜》比较[注 4]。《PopMatters》的伊戈尔·班尼科夫称该专辑“简单、具独立风格且近乎寂静”[57],《卫报》的亚历克西斯·佩特里迪斯英语Alexis Petridis认为该专辑具有斯威夫特2014年专辑《1989》的“光滑的80年代风格流行摇滚[55]。《泰晤士报》的威尔·霍奇金森英语Will Hodgkinson称该专辑为合成器流行与80年代强力谣曲的结合[58]。斯威夫特主要以低音声区英语vocal register演唱说唱、对话风格的语句[29][38][42]。穆雷分析称该专辑运用了斯威夫特的常用手法,如单音旋律和谈话般的宣叙调风格[43]。《经济学人》认为该专辑的音乐较为阴郁,与适合跳舞的流行曲大相径庭[59]

多首曲目采用了较精简的配乐,主要使用钢琴[42][36]或吉他[60],并融入各种风格。例如《但爸爸,我爱他英语But Daddy I Love Him》和《罪不可赦英语Guilty as Sin?》结合现场鼓声和乡村、摇滚音乐的作用[61];《崩坏英语Down Bad (Taylor Swift song)》则在活泼动态的韵律呈现节奏布鲁斯的特点[25][61];《新鲜出狱》由西部摇滚的电吉他组成[44];《我能救赎他 (我真能做到)》、《佛罗里达!!!》和《谁会害怕从前那个渺小的我?英语Who's Afraid of Little Old Me?》则是对南方哥特英语Gothic country风格的试验[56]。《纽约客》的泰勒·福格特称《苦难诗社》融合了梦幻流行和南方哥特风格,并带有些许乡村氛围[62]Uproxx的乔什·库尔普则认为该专辑应为无类型音乐[21]

该专辑的第二部分《THE ANTHOLOGY》主要由室内流行英语chamber pop[63]流行民谣[57]的钢琴抒情曲组成[64]。斯威夫特和戴斯纳制作了其中的大部分曲目。《THE ANTHOLOGY》多有原音、民谣取向的音乐[65],并融入原声吉他的拨弦、柔和的钢琴声和细微的合成器[46]。乐评人将其风格与斯威夫特2020年专辑《民间故事》和《永恒故事》比较[注 5]。《每日电讯报》的尼尔·麦考密克认为,此种较柔和的声音可使歌词更精妙,并透过歌词探索斯威夫特的人物研究(如《Cassandra》、《Peter》、《Robin》)或自我反思(如《The Albatross》、《The Bolter》、《I Look in People's Windows》、《I Hate It Here》)[46]

Remove ads

市场营销

标题与封面

Thumb
专辑简称“TTPD”的官方标志

专辑标题缺少的撇号(如“Poets”在文法上应为“Poets'”)引起各方对于文法正确性的讨论。多位学者指出斯威夫特将“Tortured Poets”用作定语名词修饰“Department”,一如1989年电影《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而非用作名词的所有格[67]。专辑封面由贝丝·加拉布兰特英语Beth Garrabrant拍摄,为魅力摄影风格的黑白照片,内容是斯威夫特躺在床上,穿着The Row英语The Row (fashion label)圣洛朗[68][69]的黑色内衣、透明上衣和高腰短裤[70][68][71]。众多品牌、组织、运动队和连锁店模仿专辑封面和名称,并创作大量模因[72][73][74]。媒体称该专辑拥有暗黑学术英语dark academia般的视觉艺术风格[75][76][77]

Remove ads

宣传与发行

斯威夫特在格莱美奖发表专辑后,她于2024年2月6日透过社交媒体展示标准版的曲目表[19]。斯威夫特发表了专辑的4个实体版本“手稿”、“逃脱者”、“信天翁”和“黑狗”,分别以对应的加值曲目命名。她于时代巡回演唱会澳洲场和新加坡场发表了除“手稿”外的实体版本[78]。此外,她与目标百货合作推出了“Phantom Clear”独家收藏版黑胶唱片[79]

斯威夫特于Apple MusicSpotifyYouTube、Instagram和Threads等线上平台宣传单曲,并促使粉丝找寻彩蛋[80]。关于该专辑的宣传内容多样,例如由斯威夫特精选的Apple Music播放列表,内附她先前发行的歌曲,主题源自悲伤5阶段[81];由Spotify主办,位于洛杉矶葛洛夫购物中心英语The Grove at Farmers Market快闪图书馆[82];在全球多地出现的QR码壁画,其连结导向未于斯威夫特YouTube频道公开发布的短片[83][84];斯威夫特的Instagram个人页面会显示专辑发行倒数;在Threads发表使用了与斯威夫特和专辑相关的主题标签后,会出现闪光特效[85]iHeartRadio天狼星XM为庆祝专辑发行,宣布将播出含斯威夫特独家内容的特别节目。iHeartRadio于专辑发行当日将品牌暂时更名为“iHeartTaylor”[86][87]

Thumb
斯威夫特自2024年5月的时代巡回演唱会巴黎场重新编排歌单,并加入新演出场景

2024年4月19日,《苦难诗社》发行,2小时后,其双专辑英语double album版本《THE ANTHOLOGY》在数位平台惊喜发行英语Surprise album,含另外15首曲目[88]。专辑标准版发行2日前已在网络上泄漏英语Music leak[89]X(Twitter前身)为此暂时停用了“泰勒·斯威夫特泄露”(Taylor Swift leak)的搜寻结果[90]。《苦难诗社》有19种实体版本:9种CD版、6种黑胶唱片版、4种卡式录音带版。CD和录音带的豪华版于斯威夫特官方网站独家发售[91]。实体版本内附美国创作歌手史蒂薇·妮克丝创作的诗[92]。主打单曲《十四夜》和其音乐视频与专辑同步发行[93]环球音乐在7月2日将《即使心碎我也无怨无悔》向意大利电台派台[94],7月12日向美国当代流行电台派台[95],7月16日发行数字单曲[96]。《THE ANTHOLOGY》黑胶和CD版于11月29日发行[97]

自2024年5月的时代巡回演唱会巴黎场[注 6]起,斯威夫特重新编排演唱会歌单,加入《苦难诗社》曲目,并称其为“女性愤怒音乐剧”(Female Rage the Musical)[101][102]。5月17日,斯威夫特限量发行3种数字版本,分别收录了《The Black Dog》、《Cassandra》、《谁会害怕从前那个渺小的我?》的手机录音样本[103]。5月24日,斯威夫特在官方网站限时发售该专辑的3种数字版本,附加曲目分别为现场版本的《一生缺憾》、《我的男孩只会亲手毁坏心爱玩具》或《炼爱术英语The Alchemy》/《危险关系英语Treacherous (Taylor Swift song)》混搭版[104][105]。另有多种CD限量版本,分别附有原音版的《但爸爸,我爱他》[106]、《十四夜》[107]、《新鲜出狱》[108]、《崩坏》或《罪不可赦》[109]等歌曲。

Remove ads

专业评价

评论

更多信息 综合得分, 来源 ...

媒体对《苦难诗社》的评论多为正面[116][117]或褒贬不一[118]。根据评论聚合网站Metacritic,该专辑获76分(满分100,基于24条评论)的加权平均分,达“正面评论为主”评级[111]。《THE ANTHOLOGY》获69分(基于6条评论),达“正面评论为主”评级[112]

部分乐评人认为《苦难诗社》是斯威夫特音乐作品的一大里程碑。《独立报》的海伦·布朗[45]、《The Arts Desk英语The Arts Desk》的艾莉·罗伯茨[26]、《泰晤士报》的丹·凯恩斯[115]、《PopMatters》的杰弗里·戴维斯[54]和《Q》的威尔·哈里斯皆赞赏该专辑是斯威夫特最扎实的作品之一,并认为其作曲、演唱风格和抒情语调既大胆又具雅致般的实验性质[119]。《综艺》的克里斯·威尔曼[36]、《i》的埃德·鲍尔[75]和《观察家报》的基蒂·恩派尔则称该专辑为典型的斯威夫特专辑[120]

乐评人赞赏斯威夫特的词曲创作。The Line of Best Fit英语The Line of Best Fit的保罗·布里奇沃特称该专辑为斯威夫特迄今最连贯的作品,并表示其音乐精致且象征性强[32]。《金融时报》的卢多维克·亨特-蒂尔尼认为该专辑是斯威夫特风格的演化,其歌曲创作经“极具吸引力的转变”后进入喜怒无常的通俗剧[37]。《卫报》的亚历克西斯·佩特里迪斯英语Alexis Petridis和《美国词曲作家英语American Songwriter》的亚历克斯·霍珀称斯威夫特为专辑创作了生涯迄今最风趣的歌词,并为其添加微妙的配乐,展现了她“在风险厌恶的流行乐时代背景下承担风险”和“不断进化并突破自我极限”[55][121]。在较为审慎的评论中,Pitchfork的奥利维亚·霍恩认为该专辑的歌词没有“提炼全面的情感事实,且倾向抑制而非刺激”[50]。《纽约时报》的林赛·佐拉兹、《偏锋杂志》的乔纳森·基夫和《Exclaim!英语Exclaim!》的亚历克斯·哈德森则表示专辑部分歌词糟糕且冗长,哈德森称其中不少歌曲“误将冗长作诗意”[122][52][65]

歌词中动荡、无拘无束的情绪也获乐评人关注。多篇评论赞扬该专辑沉重、未经修饰的情感[75][22][36][123],《Clash英语Clash (magazine)》的劳伦·韦伯称该专辑是对衰退的心智能力之“迷人、恶毒、混乱的写照”[114]。鲍尔认为该专辑展现了斯威夫特重获新生之自由,且“不再顾虑歌曲所谈论或支持的对象,仅专注于她本身”[42]。《滚石》的罗伯·薛菲德和《综艺》的克里斯·威尔曼也对该专辑提及相似观点,分别称其为斯威夫特“光彩夺目地混乱”和“引人入胜又大胆”的作品[34][36]。威尔曼表示该专辑将巧妙设计与情感宣泄相结合[36]。《前音后果》的玛丽·西罗基则认为该专辑的歌词风格既怪异又刺耳,并提到该专辑是斯威夫特自我模仿英语self-parody的尝试,而非展现她的词曲创作才能[51]

不少乐评人,如佐拉兹[122]、《新音乐快递》的劳拉·莫洛伊[48]Stereogum的汤姆·布雷汉,认为斯威夫特和安东诺夫在该专辑的合作中缺乏创新,因其音频她们先前制作的专辑相似[29][124]。《纽约客》的阿曼达·佩特鲁西奇英语Amanda Petrusich提到她偏好戴斯纳对该专辑的贡献,认为其风格“更平和、温柔且出人意料”[125]。霍恩和英国广播公司的马克·萨维奇认为该专辑的旋律听起来既单调又古板[39][50],但其他乐评人称简约的音乐恰好与斯威夫特高度自我的歌词相映[52][120][55]。霍珀认为该专辑展现了“斯威夫特作为艺术家的自信已达巅峰”[121]影音俱乐部的玛丽·凯特·卡尔提到该专辑相当精良,但在斯威夫特已“无须自证”的时刻发行,只会影响她的艺术才能,使其停滞不前[126]。《Paste英语Paste (magazine)》一篇匿名评论也提出相似观点,并批评该专辑仓促、空洞且无法引人共鸣[28]

评论后分析

多位记者和专栏作家交叉检视了《苦难诗社》的评论和反应。多家出版物认为该专辑获评两极[31][116][127]The Ringer英语The Ringer (website)的内森·哈伯德称该专辑是斯威夫特自《名誉》(2017年)以来最具争议的专辑[128]。《纽约时报》[129]和《Vox》的记者将此现象归因于2020—2024年间斯威夫特高涨的名声和媒体对她的“过度曝光”,如她发行了8张专辑、影响深远的时代巡回演唱会、与特拉维斯·凯尔西的关系等[15]。一些媒体称《Paste》的匿名评论“苛刻”[116][130]。《南华早报》的素米玛·坎丹加瓦认为《Paste》因斯威夫特的粉丝“在维护喜爱的歌手时可能会相当激动”,而隐去乐评人姓名[131]。该专辑在Pitchfork的评分为斯威夫特生涯最低分。Sputnikmusic英语Sputnikmusic在短时间内发表了3篇不同评分的评论,每篇评分都比前一篇低,《巴黎时装公报》的明英表示此种评分方式令她相当困惑[132]。斯威夫特透过社交媒体分享专辑的正面评论并注明作者,一些媒体认为这是她对《Paste》和其他负面评论的回应[133][134]

部分媒体认为专辑初期的评价展现了评论音乐的主流方式存在缺陷[15][135][136]彭博新闻社的洁西卡·卡尔提到,“冗长”的专辑使评论者须“熬夜到黎明听完专辑”以及时发布评论,也使他们过于仓促地评论,并批评了《Paste》对歌手本人的挖苦和《滚石》的“即刻经典”评价[135]。The Ringer的诺拉·普林西奥蒂将两极分化的评价归因于双专辑的惊喜发行;内森·哈伯德则认为《纽约客》、《纽约时报》和《Paste》等媒体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评论家,他们利用斯威夫特亿万富翁的身份淡化她在专辑中详细描述的个人问题[128]。卡尔认为部分“知名出版物”迎合八卦而非认真分析专辑[135],明英强调有些评论提及斯威夫特的公众形象而非音乐本身[132]。《纽约客》的希尼德·奥沙利文说明斯威夫特的专辑内含多层自我参考的“传说”,乐评人因未考虑到此种要素或聆听时间不足,而写下负面评论[137]

Slate》的克里斯·莫兰菲提到一些乐评人收回了他们对专辑的初期评论,并称他们在评价时过于匆忙。莫兰菲表示之后的评论普遍认为《苦难诗社》在多听几次后“越听越喜欢”。莫兰菲也提到他相比一周前更喜爱该专辑[138]CNN的奥利弗·达西表示他对《苦难诗社》的评价过于仓促,专辑的评论那时褒贬不一,他也同其他乐评人,认为专辑过长且无法使他留下印象。但他在一周后评价“再用更多时间细细品味这2小时的音乐盛宴,并仔细探究其细微之处后,我准备宣布这是斯威夫特最好的作品之一”。达西认为该专辑不能以“TikTok的速度”消化,并批评那些不去“酝酿”专辑,而期望“立即满足”的乐评人[136]

Remove ads

年终榜

更多信息 出版物/乐评人, 奖项 ...
Remove ads

商业表现

斯威夫特凭借《苦难诗社》刷新多项销售纪录。《卫报》评论称该专辑“以多项指标巩固了斯威夫特作为本世纪最流行歌星的地位”[150]。该专辑在Spotify为最多预先储存的专辑,且以单日3亿次播放量刷新《午夜》此前创下的历史纪录,并在5天内累积逾10亿播放量,是史上首张一周内播放量破10亿的专辑[151][152]。该专辑刷新亚马逊音乐单日播放量纪录[153],且为Apple Music最多单日播放量的流行专辑[151]。该专辑于发行首周在全球获17.6亿次播放量,刷新历史纪录[154]。联众唱片在报告中提到全球首周销量逾400万专辑等价单位[117]

在美国,根据《公告牌》的数据,《苦难诗社》在4天内的销售量逾160万专辑等价单位[155],而黑胶唱片销量逾70万张,刷新单周黑胶销售纪录(此前纪录为斯威夫特2023年专辑《1989 (重制版)》)[151]。该专辑在6天内获逾7.99亿次流媒体播放量,刷新由德雷克2018年专辑《Scorpion英语Scorpion (Drake album)》保持的单周流媒体纪录[151]。《苦难诗社》于发行首周以261万专辑等价单位在《公告牌》二百强专辑榜夺冠,其中含191.4万张纯销量和8.91亿次流媒体播放量。该专辑为斯威夫特的第14张冠军专辑,并与杰斯并列为获最多冠军专辑的单人歌手。该专辑的一周最高销量在《公告牌》专辑等价单位史上位居第2,在纯销量史上英语List of fastest-selling albums位居第3[91]。该专辑在二百强专辑榜的前10周均于榜首,为史上第5张达成此纪录的专辑[156][注 11]。《THE ANTHOLOGY》全曲31首皆进入《公告牌》百强单曲榜,并首次在榜单独占前14名。斯威夫特以32首在榜歌曲刷新最多入榜歌曲的女性歌手纪录,且为首位生涯获逾50首前10名歌曲的女性[157]

《苦难诗社》在全球各地也刷新了排行榜纪录。在德国,该专辑创下史上最高单日流媒体播放量,并以国际单人歌手的身份刷新7年前的销售纪录,登上专辑榜首[158]。在英国,该专辑是自7年前以来所有歌手中最热销的专辑,也是自18年前以来非英国歌手中最热销的专辑,首周销量达27万张。该专辑是斯威夫特在英国专辑排行榜的第12张冠军专辑,且与麦当娜并列为拥有最多冠军专辑的女性歌手[159]。该专辑也是自1994年起英国最热销的黑胶专辑,打破此前由《午夜》创下的纪录[160]。《苦难诗社》在澳洲ARIA专辑榜是斯威夫特的第13张冠军专辑,刷新女性歌手在该榜的纪录。斯威夫特凭借专辑曲目在ARIA单曲榜打破在前10(占10首)、前50(占29首)和前100名(占31首)中同时拥有最多入榜歌曲的纪录[161]。该专辑在发行首周于《公告牌》加拿大专辑榜夺冠,为斯威夫特的第14张冠军专辑,并刷新榜单史上单周最高黑胶销量和流媒体播放量纪录[162]。10首专辑曲目于《公告牌》巴西百强单曲榜英语Brasil Hot 100入榜[163]

奖项

更多信息 奖项/组织, 年份 ...

曲目表

更多信息 标准版[173], 曲序 ...
更多信息 THE ANTHOLOGY版[174], 曲序 ...

注释

  • ^[a] 为合声制作人。
  • 专辑实体版本额外分为《黑狗》、《信天翁》、《逃脱者》和《手稿》四个版本,每个版本均额外包含了该版本的同名歌曲。
  • ^[b] 包含《thanK you aIMee》/《卑鄙》的时代巡回演唱会现场版本的专辑专辑实体限定版中《thanK you aIMee》风格化为《thank You aimEe》。
  • 歌曲中文名为星外星唱片中国大陆进口版和环球唱片台湾引进版官方译名,如歌曲无中文名则代表该歌曲暂无官方译名。[2][175][176][177][1]

排行榜

更多信息 排行榜(2024年), 最高排名 ...

销量认证

更多信息 地区, 认证 ...

发行历史

更多信息 地区, 日期 ...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