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受伤的天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受伤的天使》,是一部2016年哈萨克电影,由埃米尔·拜加津执导,讲述1990年代四名哈萨克少年的故事。
Remove ads
内容
《受伤的天使》的故事发生于1990年代之初,当时的哈萨克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和犯罪问题,偏远农村地区被形容为“只有懒人和罪犯”[1]。在村落里,房子用不起眼的灰泥墙筑成,甚少有装潢,附近有干旱的草地与废弃的工业设施;由于经济困难,政府每天在晚上九时后停止当地的电力供应[2]。
电影分为四部分,每部分分别讲述一名少年的故事,围绕道德、犯罪、惩罚等议题[2]。这些少年对未来有所向往,却被现实环境所不容[3]。在所有部分中,少年的家长无法与他们的儿子沟通,只好坐视他们坠落[2]。
扎拉斯(努尔雷别克·萨克塔加诺夫饰)是一名释囚之子,因父亲犯下盗窃罪而感愤怒、蒙受耻辱;后来,他为商人运送面粉来养家,又开始改善与父亲的关系,但此时却犯下大错[2]。巴拉潘(马季亚尔·阿里普拜饰)有悦耳的嗓音,但他参与歌唱比赛的计划因患病而被摧毁;满腔怒火的巴拉潘加入校园暴徒组织,敲诈、威胁儿童交出金钱,以图发泄[1][4]。托阿德(马季亚尔·纳扎罗夫饰)是一名贪婪而孤单的少年,他在下水道捡拾废弃金属,遇到了三个从孤儿院逃出的男孩,这些男孩有人是吸毒者、有人患有精神障碍;托阿德从男孩口中得知他们有一只受伤的天使作为“看不见的同伴”,又盗取了三人偷来的赃物[1]。阿斯兰(奥马尔·阿迪洛夫饰)是一名计划习医的资优学生,他意外令女友怀孕,便帮助她堕胎,此事的余波令他逐渐变得疯了,学业也受拖累[2]。
Remove ads
制作
导演埃米尔·拜加津擅长处理青少年题材,他计划创作一个电影三部曲,《和谐课程》是第一部,此电影则是第二部[5][6]。《受伤的天使》的片名取自芬兰画家胡戈·辛贝里的名作《受伤天使》,拜加津解释指他多从艺术作品获得启发[6]。此电影谈论到成长的痛苦,并包含了拜加津对国家现况的告白[3]。
此电影的电影摄影师为伊夫·卡普,他经常把角色拍摄在门窗、走廊、镜子内,也会拍摄角色的背影或特写;镜头移动被减至最少,角色的动作以静态镜头捕捉[2]。除了巴拉潘的歌声和一首充满忧伤情绪的《哈萨克斯坦国歌》外,此电影没有其他电影配乐[2]。
反响
《综艺》的评论认为,《受伤的天使》与拜加津的前作《和谐课程》非常近似,但远不如前作般引人入胜,不能带来强烈的情感,受形式主义箝制;而且,与《和谐课程》相比,此电影没有阐述角色的心理面貌,也没有探究适者生存的概念,故此没前作那样能够令观众对角色建立兴趣[1]。《好莱坞报道》的评论认为,《和谐课程》比《受伤的天使》的四个故事较连贯,后者亦没有前者的诗意影响;评论又指出,此电影的每一帧画面的构图均带有简朴美[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