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抚州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抚州话即抚州赣语,亦称为赣语抚州片,或称之为抚广片、抚州南城片,主要分布在江西抚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同赣语其它方言片相比,该片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致性最强。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8年1月13日) |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7年12月1日) |
分布地域
抚州话主要分布在江西抚河流域和福建省西北部,包括抚州、临川、崇仁、宜黄、乐安、东乡、进贤、金溪、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以及福建的建宁和泰宁等15个市县。
渊源
抚州话属赣语,自上古至春秋战国时期,抚州一直都是越人的活动地带。秦汉以后,朝廷对江西进行了几次移民,赣语遂逐步形成。抚州在春秋战国时为百越之地,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西北境置县。初名临汝,因境内有临水、汝水得名。三国吴太平二年(公元257年)立临川郡,辖临汝、南城二县,隶属扬州。晋元康元年(公元291年)属江州。南朝梁普通三年(公元522年)析临汝县置定川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临川郡为抚州。唐光启三年(887年)割据赣东的抚州人危全讽开始了抚州历史上第一次修筑城墙的工程,历时三年才竣工。史料表明当时抚州的人口分布已相当密集。古赣语在吸收中原汉语的过程中,本身的语言特点也就逐渐成型。
主要特点
- 该片声母的突出特点是透定二母今开口呼读为[h](金溪、乐安例外);知三章组字除乐安读[ʈʂ],[ʈʂʰ],[ʂ],广昌、进贤读[ts],[tsʰ],[s],[tɕ],[tɕʰ],[ɕ]以外,抚广片内的其他市县都读[t],[tʰ],[s];来母细音读[t](南丰、广昌、东乡、进贤例外)。
- 韵母系统普遍保留了鼻韵尾[-m],[-n],[-ŋ]和入声韵尾[-p],[-t ],[-k]之间的对应或部分对应。[-t]韵尾也有人标作[-it]或[-iʔ],[-k]尾实际发音多为[-ʔ]。
- 该片一般有六至七个调类,以七个为常见。七个调类的平、去、入各分阴阳,上声一个调类。古全浊上声字一部分或大部分字今读阴平是该片的显著特点。阴入阳入的调型同南昌等地正好相反,阴入低、阳入高。
分片
该片可分为临川、南城两个小片,范围大致同抚州府、建昌府旧域相当。
- 临川小片包括抚州市、临川、崇仁、宜黄、乐安、东乡、进贤、金溪。共同点是泥来洪音相混(东乡泥来洪细一般都不混),来母细音读[t](东乡、进贤例外),庄组和精母洪音今读[ts],[tsʰ],[s](乐安、宜黄例外)。
- 南城小片包括南城、黎川、资溪、南丰、广昌以及福建的建宁、泰宁。本小片江西境内各县的共同特点是泥来不混,[n l]为两个独立的音位,来母细音不读[t](南城、黎川例外),庄组和精组洪音除资溪以外,今读同临川小片有明显不同。有三种类型:南城、黎川读[ts],[tsʰ],[s],南丰、乐安读[t],[tʰ],[s],广昌精组洪音读[t],[tʰ],[s],庄组读[ts],[tsʰ],[s]。
抚州赣语音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