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抹刀颌翼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抹刀颌翼龙属
Remove ads

抹刀颌翼龙属学名Spathagnathus,意即“抹刀形的颚”)是梳颌翼龙科的一个属,化石发现于晚侏罗世的德国索尔恩霍芬石灰岩模式种兼唯一种是罗氏抹刀颌翼龙Spathagnathus roeperi),是从单块颌骨获知。抹刀颌翼龙是颌翼龙亚科已知最古老的成员,也是继喙嘴翼龙科布尔诺美丽翼龙之后从索尔恩霍芬布伦采石场发现的第二种翼龙。该分类单元独特的齿骨解剖特征可能表明其以有硬壳的动物为食[1]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Remove ads

发现与命名

Thumb
抹刀颌翼龙模式产地

1993年,波鸿化石清修技术辅助学校(Schule für Präparationstechnische Assistenten)的学生西蒙娜·考尔福(Simone Kaulfuß)、马伦·森德巴赫(Maren Sendelbach)和安德里亚斯·海纳(Andreas Heiner)在布伦的白垩采石场发现一块翼龙吻部。1993年起,在马丁·罗珀(Martin Röper)和莫妮卡·罗斯盖格(Monika Rothgaenger)的指导下对采石场进行了系统挖掘。当地很少发现翼龙化石,布尔诺美丽翼龙正模标本则是一个例外。该吻部化石收藏于慕尼黑古生物学和地质学博物馆英语Palaeontological Museum, Munich,清修完毕后由奥利弗·劳胡特等人于2017年初步描述,描述者认为该标本属于一个新物种,可能为颌翼龙亚科成员,并将在以后的文献中命名[2]

2025年,亚历山德拉·费尔南德斯(Alexandra E. Fernandes)、赫尔穆特·蒂施林格(Helmut Tischlinger)、莫妮卡·罗斯盖格与奥利弗·劳胡特(Oliver Walter Mischa Rauhut)命名并描述了模式种罗氏抹刀颌翼龙(Spathagnathus roeperi)。属名由拉丁语spatha(抹刀)及希腊语gnathos(颚)组成,形容该属吻部的形状。种名致敬已故的索尔恩霍芬米勒市长博物馆英语Bürgermeister-Müller-Museum前任馆长马丁·罗珀[1]

Remove ads

分类

Thumb
复原图英语paleoart

费尔南德斯等人在系统发育分析中将本属恢复为乌拉圭的塔夸翼龙姐妹群,两者均属梳颌翼龙科颌翼龙亚科。结果如以下分支图所示[1]

梳颌翼龙科

黎明神龙翼龙 Aurorazhdarcho

纤弱梳颌翼龙 Ctenochasma elegans

辽翼龙 Liaodactylus

南翼龙 Pterodaustro

格格翼龙 Gegepterus

北票翼龙 Beipiaopterus

花园翼龙 Kepodactylus

鸢翼龙 Elanodactylus

飞龙 Feilongus

莫干翼龙 Moganopterus

鹭翼龙 Ardeadactylus

颌翼龙亚科

环河翼龙 Huanhepterus

匙喙翼龙 Plataleorhynchus

葡萄牙颌翼龙 Lusognathus

锥颌翼龙 Gnathosaurus subulatus

大尾颌翼龙 Gnathosaurus macrurus

抹刀颌翼龙 Spathagnathus

塔夸翼龙 Tacuadactylus

Gnathosaurinae
Ctenochasmatidae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