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吉尼坎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瓦吉·拉奥·盖克瓦德(英语:Shivaji Rao Gaikwad[a],1950年12月12日—)或称艺名拉吉尼坎塔(英语:Rajinikanth,/rəˌdʒɪnɪˈkɑːnt/ rə-JIN-ih-KAHNTH[b]),印度男演员,主要在考莱坞工作[2]。在长达5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拍摄了众多电影,涵盖泰米尔语、印地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孟加拉语和马拉雅拉姆语电影,其成就和受欢迎程度普遍在印度电影史上名列前茅[3][4]。拉吉尼坎塔以独特的电影风格台词和特质而闻名,在国际上拥有庞大的粉丝群并拥有一群狂热的追随者。印度政府于2000年授予他莲花装勋章,2016年授予莲花赐勋章,这是印度第三和第二最高的平民荣誉,并于2019年授予他电影领域最高奖项——达达萨哈布·法尔克奖,以表彰他对印度电影的贡献[5][6]。
拉吉尼坎塔1975年在K·巴拉昌德的泰米尔剧情片《珍贵的音调》中首次亮相,之后其演艺生涯始于一小段时期,在泰米尔电影中扮演敌对角色。他之后参演了S·P·穆瑟拉曼电影《布瓦纳是个问号》(1977年)、《荆棘与花》(1978年)和《她就是这样》(1978年),凭《荆棘与花》赢得泰米尔纳德邦国家电影奖特别奖最佳男主角[7][8]。到本世纪末,他已经在所有南印度电影业工作过,并在泰米尔电影界建立了自己的事业。随后,他在翻拍自印地语电影《美国往事》(1978年)的动作惊悚片《比拉》 (1980年)中一人分饰两角,创下迄今为止最大的商业成功,借此赢得了影星地位并树立动作英雄的形象[9]。1982年,他在《三张脸》中一人分饰三角,该片为他赢得了泰米尔纳德邦国家电影奖特别奖最佳男主角。隔年,他以T·拉玛·拉奥的票房冠军影片《盲法》(1983年)首次进军宝莱坞[10]。1980年代后半叶,他主演了几部成功的泰米尔语和印地语电影。
1995年电影《沙巴》可谓拉吉尼坎塔事业自此以来最成功的电影,也是多年来票房最高的泰米尔电影[11];该纪录被自己之后的《战士之子》(1999年)[12]。中断几年后,他以喜剧恐怖片《古宅舞灵》(2005年)重返演艺圈,再次成为票房收入最高的泰米尔电影。他的下一部电影是S·香卡的《大行善者》(2007年),成为第三部进入10亿俱乐部的印度电影。拉吉尼坎塔在科幻片《宝莱坞机器人之恋》(2010年)及其续集《宝莱坞机器人之恋2.0》(2018年)中扮演了双重角色,既是科学家,也是一台机器人,这两部电影都是印度上映时最昂贵的作品,也在印度票房史上名列前茅。2023年,他带来了动作喜剧大片《狱卒》,在考莱坞产生了重大影响,票房超过60亿卢比,使他当时成为该行业唯一拥有两部50亿卢比电影的演员[13][14]。他也以《狱卒》再次成为印度片酬最高的演员,单部电影总计收入21亿卢比。
拉吉尼坎塔曾荣获多项奖项,涵盖了印度国家电影奖、泰米尔纳德邦国家电影奖、南迪奖和南印度电影观众奖。他也被《亚洲周刊》列入南亚最具影响力的人物[15][16];也被《福布斯印度》评为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印度人[17]。
Remove ads
早年及家庭
拉吉尼坎塔1950年12月12日出生于迈索尔邦(今卡纳塔克邦)班加罗尔的马拉地家庭,本名西瓦吉·拉奥·盖克瓦德(Shivaji Rao Gaikwad)[18][19][20]。母亲是家庭主妇[c],父亲拉莫吉·拉奥·盖克瓦德(Ramoji Rao Gaekwad)是警官[19]。他的祖先来自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县的马瓦迪·卡德帕萨[22][23]。他是家中四个兄弟姊妹中的老四,两个兄长和一个姐姐分别名为萨蒂亚纳拉亚纳·拉奥(Satyanarayana Rao)、纳格甚瓦拉·拉奥(Nageshwara Rao)、阿斯瓦斯·巴鲁拜(Aswath Balubhai)[24][18]。1956年,父亲退休后,全家搬到了班加罗尔郊区的哈努曼塔那加尔,并盖了一间房子[18]。他九岁时就失去了母亲[25]。
拉吉尼坎塔在班加罗尔的加维普拉姆政府卡纳达模范小学(Gavipuram Government Kannada Model Primary School)接受了小学教育[26]。小时候的他“好学又淘气”,对板球、足球和篮球很感兴趣。在此期间,哥哥将他送进了罗摩奎师那修道院,这是一座由罗摩奎师那传教团建立的印度教修道院;在此学习了吠陀经、传统和历史,将灵性深深印入心中。[27]除了精神课程外,他也开始在修道院上表演戏剧。他对戏剧的渴望在数学中不断增长,并曾有机会扮演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叶卡拉维亚之友的角色。他在该剧中的表演获得了卡纳达诗人D·R·班德利的称赞。[18]拉吉尼坎塔六年级后,进入阿查里亚帕塔萨拉公立学校学习,直到完成大学预科课程。拉吉尼坎塔完成学校教育后,做过包括苦力在内的几份工作[28],最后在班加罗尔都市交通公司找到了公车售票员的工作[29][30]。他在获得卡纳达剧作家托皮·穆尼亚帕(Topi Muniappa)提供出演神话剧的机会后,持续参加戏剧演出。直到看到一则广告后,决定到新成立的马德拉斯电影学院参加表演课程。[31]虽然家人并不完全支持他加入研究所的决定[31],但受朋友兼同事拉吉·巴哈杜尔(Raj Bahadur)激励加入该研究所,对方甚至并在此阶段提供自己财务支持[32][33]。
拉吉尼坎塔在电影学院学习期间,得到了泰米尔电影导演K·巴拉昌德的注意[34]。巴拉昌德为拉吉尼坎塔取了艺名,以避免与同行演员西瓦吉·加纳森混淆,此艺名取自该导演早期的电影《钱德拉坎特少校》中一个角色的名字[35][36]。巴拉昌德建议他学习讲泰米尔语,拉吉尼坎塔随即听从[37]。虽然拉吉尼坎塔能读泰米尔语,但无法用此语种书写[38]。
Remove ads
私生活
拉吉尼坎塔在班加罗尔担任公车售票员期间,结识了一位名叫尼尔玛拉(Nirmala)的医学生,并展开一段恋情。女方在看到拉吉尼坎塔的舞台剧表演后,鼓励他从事演艺事业,并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代表拉吉尼坎塔向阿迪亚尔电影学院提交了申请。尽管拉吉尼坎塔接受了邀请并持续闯荡演艺事业,但从此与尼尔玛拉失去了联系。[39]
拉吉尼坎塔与埃蒂拉吉女子学院的学生拉塔·拉吉尼坎塔结婚,对方曾在学院杂志上采访过自己[40][41]。1981年2月26日,两人在安得拉邦蒂鲁帕蒂举行婚礼[42]。夫妻俩育有两女:艾西瓦娅及桑达瑞亚。女儿们共为他生了四个孙子。[43][44]
拉吉尼坎塔是坚信灵性的虔诚印度教徒[45]。他也是从事瑜珈和冥想的修行者。拉吉尼坎塔在每部电影上映前都会虔诚地参拜主要的印度教寺庙;例如,他在2007年《大行善者》上映前拜访了蒂鲁马拉范卡德瓦拉庙,并在次年《库塞兰》上映前拜访了安得拉邦巴山地尼乐园的实谛·赛·巴巴。[46]他有时也会前往喜马拉雅山朝圣[47]。
他经常提到拉玛克里斯纳[48]、萨奇丹南达·萨拉斯沃第、拉加文德拉·缇莎[49]、马哈瓦塔·巴巴伊[50]和拉玛那·马哈希是自己钟爱的精神领袖[48]。
作品列表
奖项

备注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