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拉脱维亚语:Latvijas Nacionālā bibliotēka)成立于1919年8月29日,是拉脱维亚的国家级文化机构。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简称NLL,参加有众多国际性的图书馆组织。其主建筑以 '光之城堡' 为人所知。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在里加共拥有八处馆区。2008年5月15日,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的新馆竣工。 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的首位管理人为 Jānis Misiņš, 为图书馆员以及拉脱维亚自然科学图书馆的创办人(1862–1945)。现在所见的建筑是由在美国打响名号的拉脱维亚建筑师Gunnar Birkerts(1925–2017)于1989年所设计,并于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兴建,最终于2014年开幕。
Remove ads
历史
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成立于1919年八月二十九,其初始名称为国立图书馆(Valsts Bibliotēka)。[1]其第一位图书馆员为 Jānis Misiņš(1862–1944),他以自己丰富的藏书为图书馆的馆藏奠基。[2]一年后的1920年,馆内藏书已达250,000册。[3]同年开始, 所有出版上必须同时将出版品缴交一份至图书馆收藏。
1939至1940年间,国家图书馆接管了许多波罗的海德意志人的藏书,其中许多人移居到纳粹德国。这些很大部分是波罗的海历史与考古学会(成立于1834年)的藏品,该学会是波罗的海日耳曼人的重要学术机构[1]。1940年为止,该图书馆馆藏已达到一百七十万册,[3]藏书丰富而需要一处存放于里加老城区(Jēkaba iela 6/8 and Anglikāņu iela 5)。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入侵拉脱维亚(1941–1944)。 在这段时间,德国将图书馆名称由国立图书馆改为地区图书馆(Zemes bibliotēka、Landesbibliothek),借此削弱拉脱维亚作为主权国家的事实。
在苏联统治期间,该机构更名为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图书馆(Latvijas PSR Valsts bibliotēka)。[1] 根据苏联传统,该图书馆于1966年获得荣誉名称,以纪念苏联拉脱维亚作家,已故总理维利斯·拉齐斯。1946年起,苏联下架馆藏中“具反动危险”的作品,直至1988年苏联放弃控制前,受管制的馆藏只有获特别准许才能借阅。[4]
自1991年拉脱维亚重新独立开始,该机构便更名为拉脱维亚国家图书馆。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