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拉麦陨石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拉麦陨坑(拉丁文“Lamèch”)是月球正面高加索山脉东北部一座较大的撞击坑。以法国气象学家和月面学家费利克斯·尚拉·拉梅克(Félix Chemla Lamèch)之名命名,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认定。
描述
拉麦陨坑四周:东北部有欧多克索斯环形山、南面临近亚历山大环形山;西南偏南是卡利普斯陨石坑、西南则是卡西尼环形山;拉麦陨坑西面毗邻雨海,西北坐落着阿尔卑斯山脉;东面和东南方分别是死湖和梦湖;南面是澄海[1]。其月面坐标为北纬42.79°、东经13.15,直径12.4公里[2],深度1.46公里[3]。
该陨坑外形呈碗状,侧壁较周围月表高约490米[4],坑底面积不大,其中心距内侧斜坡约为陨坑直径的四分之一,陨坑尚无明显侵蚀现象,但内部缺少其他令人感兴的特征。陨坑的形态特征符合“BIO 型”(该类陨坑的典型代表-毕奥陨坑的称谓)月坑。
陨坑的西面有一座有趣的“L”形山峰,其非正式的名称为“厄尔布鲁士峰”(Elbrus)。
月球陨坑的分类
1978年查克·伍德(Chuck Wood)和雷夫·安德森(Leif Andersson)对月球正面的陨石坑进行了分类[5]。
直径200公里以上且无中央峰的撞击坑经常被非正式地称为盆地;大小类似月海,但内部没被暗黑的熔岩充填(或仅少量)的大型撞击坑有时被称为“Thalassoids”(平坦而低洼的表面)。
Remove ads
另请参阅
备注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