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扫罗级潜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扫罗级潜舰(Sauro class submarine;或译“苏诺级”、“沙洛级”)、为意大利海军使用的常规柴电动力潜舰。由意大利芬坎特里造船公司设计在蒙法尔科内镇的造船厂制造。1980年至1995年间、以四个系列(亚型、改良型)分三批建造完成、正式投入意大利海军服役。其中1988年就役的Ⅲ型在升级作战系统,之后的系列Ⅳ进行了各项装备更新等。较早期的Ⅰ及Ⅱ型在2003年逐渐除役,并且由与德国技术合作及在意大利建造的212A级潜艇,作为取代扫罗级的下一代潜舰。
Remove ads
概述
扫罗级潜舰是由1960年代量产服役的托蒂级潜舰改良放大,并引进美国研发的HY-80高张力钢板作为船壳材料,因此扫罗级的安全潜航深度增加到300米,并且改用七叶片螺旋桨,可减低航行时产生空穴的噪音。
扫罗级的量产可以细分为四个批次,第一与第二批次的技术规格相同。第三批次为了应对苏联海军的现代化潜舰,因此将船体增加50公分,并将潜舰作战系统更换为可以采用电子讯号整合潜舰导航、声纳与电子情报搜寻资讯、目标指示与追踪功能的SACTIS作战系统,提升潜舰作战效率。
第四批次原订计划为扫罗级后续改良型潜舰,代号S90,S90潜舰的满载排水量将近3,000吨,且将安装意大利海军与Maritalia合作开发,以柴油为动力来源的水下绝气推进系统。但是Maritalia公司后来破产,加上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防预算大幅缩减的情况下S90计划中止。为了维持水下战力意大利海军在1990年代订购了第四批次的扫罗级潜舰。第四批次综整了过去扫罗级的使用经验并加以改良,船体比第三批次又增加2米,并重新布置感应器的安装位置。在此批次的舰艇导入了消音瓦,降低全舰噪音制造量。
Remove ads
外销失败
扫罗级的设计源自1960年代的托蒂级,为主要在地中海及亚德里亚海活动的意大利海军而设计,由于意大利半岛有众多海湾及水深较浅,所以扫罗级被设计成适合在狭窄及浅水水域中活动,并具备一定的远洋操作能力[1]。但是意大利在二战后缺乏潜舰外销记录,而且扫罗级的设计、性能及价格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如西德的209级潜艇及法国的奥古斯塔级潜艇,扫罗级并无突出之处。芬坎蒂尼集团曾经使用扫罗级竞逐多个国家的潜舰采购案的竞标,可是在国际潜舰市场上都铩羽而归。其中在1980年代后期甚受注目的澳洲潜舰采购案,澳洲皇家海军为淘汰妖王级向国际潜艇设计厂商招标,芬坎蒂尼集团以放大版的扫罗级参与竞标,可是该提案不但败于最终成为柯林斯级潜艇基础设计的瑞典471型潜舰,更被澳洲评审机关称为性能还不如将要被替换的妖王级,成为最早出局的设计方案。
2001年美国同意向台湾出售8艘潜舰,但行政院为中华民国海军编列有购买8艘新潜舰的三项军购案在第五届及第六届立法院遭到当时以中国国民党为首的在野泛蓝阵营立委连番抵制及退回69次[2],到2007年军购案虽在党团协商后获通过,但采购潜舰的预算被删除,海军期盼已久的8艘新潜舰被泛蓝阵营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而落空[3]。由于中华民国海军购买新潜舰的预算于2002年已受阻于立法院的政治斗争且难有突破,美国方面曾经建议中华民国海军考虑采购外国海军的二手潜舰,当时考虑的对象是意大利海军在1980年代起服役的8艘扫罗级潜艇,最早建成的4艘当时已经逐渐除役,另外较后期服役的4艘如有国家愿意接手,也可分批从意大利海军除役及移交,如中华民国政府同意采购二手的扫罗级潜舰,美国可以出面代购,经美国厂商翻新后再转交给台湾,可是中华民国海军认为最早服役的4艘扫罗级,舰龄比现有的剑龙级潜舰更旧,扫罗级的基本设计及性能也没有比正在使用中的两艘荷兰潜舰好,所以没有接受这项提议[4]。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海军据报亦曾经考虑购买除役的扫罗级潜舰,建立该国的潜舰部队,但最后没有下文。
Remove ads
同型舰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