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击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棒球和垒球的团队运动中,击球(英语:Batted ball)是指击球员将投手投出的球击入场内。击出的球可以是界内球,也可以是界外球,依击球品质分为高飞球、冲天炮、平飞球及滚地球。在棒球比赛中,界外球算作是投手的好球,但若投手在该打席已经有两次好球,且非擦棒被捕或触击,则不会再记一次好球。高飞球是指以弧形方式飞行且有较远飞行距离的球;冲天炮是指飞行距离极短的高飞球;平飞球是指贴近于地面飞行的球;而滚地球是指击出后不久落地并滚行。上述类型以平飞球最常发生意外,对守备员、裁判及场边观众构成威胁,历史上曾有人因此而过世。

界内与界外

在棒球场上,从本垒画出两条界线,分别往一垒及三垒方向,并一直延伸到外野的本垒打墙[1]:147;两条界线之间的区域,包括界线本身,属于界内区[1]:147;在球场内,界内区以外的区域为界外区[1]:149。
通常,界内与否是根据球在首次落地的位置或首先被球员接触的位置来判断。也就是说,击球落在界内区域或先被界内区的球员接触是属于界内球,而落在界外区或先被界外区的球员接触属于界外球。然而,在一垒或三垒以前的击球将根据首次被球员接触的位置或停球的位置来判断[1]:147。
滚地球通常需要通过一垒或三垒后,才能确认是界内球,此项规定订于1860年至1879年间[2],其规定防止击球员故意将球触击至本垒板附近的边线区域,其角度会使球进入远离守备员的界外区域,使击球员能安全上垒[2]。
守备员可以尝试在球落地前接杀任何在球场内的球,这也包含在界外区;但守备员若离开球场,例如进入观众区或球员休息区,则接杀无效,视为界外球[1]:39。
在今日,击出的球若在界内范围且未经落地的情况下,越过本垒打墙即为本垒打[1]:22;但在1931年以前并非如此[3],球必须在被捡起或停留时在界内区,才算本垒打[4]。在1931年以前,球落地后翻越本垒打墙即为本垒打;但在今日,纪录上会是场地规则的二垒安打[5][6]。
界外球通常算作一次击球,记好球一次,若已经两次好球则通常不纪录[3];在慢速垒球中,界外球始终算作一次好球,若已经有两次好球则击球员出局,纪录上为三振[7]。
Remove ads
击球类型
美国职棒大联盟对于击球品质分为四类,为高飞球、冲天炮、平飞球及滚地球[8][9][10][11]。

高飞球(Fly ball)是指以弧线飞行的球,并飞至外野[1]:147。出于统计目的[注 1],美国职棒大联盟对到外野的飞球称为高飞球,而留在内野的飞球称为冲天炮[9]。
守备员会试图在球下降时接住高飞球,如果球在落地前被接住,则记录为出局[12]。但早期的棒球规则,球落地后反弹被守备员接住,即出局;在1864年后,界内球落地后反弹被守备员接住,不会立即出局;在1883年后,球在界外区落地即算界外球[6]。
冲天炮(Pop-up)是指留在内野的飞球,击球员有极大的几率会出局[8];在无人出局或一人出局,且一垒和二垒皆有跑垒员,若击球员将球击成冲天炮,有很高的几率会被宣判为内野高飞必死球,无论守备员是否接杀,击球员皆会出局[13]:188。

平飞球(Line drive)是指贴近地面且近乎直线飞行的飞球[14]。这是最容易形成安打的击球类型,占70%[15]。当两人出局前一垒有跑垒员时,内野手有接触击球员击出的平飞球但未确实接捕,则停止球成立而击球员出局,垒上所有跑垒员回到该次击球前的垒包[13]:52-53。
滚地球(Ground ball)是指飞行的轨迹极低,很快的接触地面后在地面滚行;而高飞球、冲天炮及平飞球在落地后的滚行,不被视为滚地球[1]:149。
统计数据

美国职棒大联盟的官方网站使用上述四个击球类别作为统计数据,作为击球状况的一部分。例如,在2022年赛季,波士顿红袜队的指定打击朱利奥·丹尼尔·马丁尼兹的击球中,滚地球占38.2%,高飞球占30.8%,平飞球占26.7%,冲天炮占4.3% [16]。
FanGraphs网站提供击球的统计数据,但对于冲天炮及高飞球皆统称为高飞球,然后针对高飞球中另外标记冲天炮占高飞球的百分比[17];FanGraphs对于马丁尼兹在2022年赛季的统计数据中,有38.2%为滚地球,39.7%为高飞球,22.1%为平飞球[注 2][18];而马丁尼兹在所有高飞球中,冲天炮占5.8%[18][17]。
根据FanGraphs的统计,在2010年美国职棒大联盟球季中,有44%为滚地球,35%为高飞球,21%为平飞球,在高飞球中有11%为冲天炮[17]。
Remove ads
特殊的规则
以下有特殊的规则。

当不足两个出局且一垒和二垒上都有跑垒员时,击球员击出了冲天炮被内野手掌握,依照规则无论接杀与否,击球员出局[1]。
内野高飞必死球由裁判宣判,在冲天炮被内野手掌握时应立即的做出宣判[1]:149,裁判会将右手臂直指空中,然后做出出局的手势[19]。如果被宣判为内野高飞必死球的冲天炮没有被球员接触,落在界外区或在经过一垒或三垒前滚到界外区,则内野高飞必死球的宣告失效,视为界外球[1]:149–150。以上的内野高飞必死球规则于1895年制定[3]。
擦棒被捕是球轻轻的接触到击球员的球棒后,被捕手接捕[1]:149;当未满两次好球时,记好球一次;若已经两次好球,则击球员出局[20];此项规则于1895年制定[3]。

触击是一种特殊的击球方式,指击球员手握球棒触球,非以一般的挥棒方式击球[1]:145;触击较常在无人出局一垒有跑垒员时使用,借此通过触击使场上的跑垒员推进至得点圈[21]。
与其他类型的击球不同,当两次好球时,击球员若以触击击成界外球,则击球员出局[1]:41,这项规则起源于1894年,目的是防止击球员故意连续的将球击出界外,使投手疲劳,影响比赛节奏[22]。
安全问题
在击球的类型中,平飞球是最危险的击球类型,在棒球历史上,有许多人员因此受伤,此类被称为强袭球;以下是发生于美国职棒体系的几次较著名的强袭球事件:
参见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