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攻击运输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攻击运输舰(Attack transpor)是美国海军的一种舰船分类,属于特化版本的远洋运输舰,其设计目的为将登陆部队运送至登陆地点。与标准运输舰不同的是,标准运输舰通常来自商船队,并依赖码头或补给舰进行登陆,而攻击运输舰则自带一支登陆艇舰队,例如LCVP登陆艇或希金斯艇。




攻击运输舰与登陆舰不同,后者会直接冲上海滩以卸载士兵。此外,它们的英国对应舰种为步兵登陆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建造了至少15个级别、总计388艘APA(运输)与AKA(货物)攻击运输舰。根据舰型不同,它们通常配备一门或两门5英寸舰炮,以及多种40毫米与20毫米防空武器。
至1960年代末期,共有41艘此类舰船被重新分类为两栖登陆平台(LPA) ,但它们仍然保留原有的舰名与舷号。[1][2][3][4]
Remove ads
分类
1940年代初期,随着美国海军因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威胁而扩编,部分民用客轮与货轮被征用并改装为运输舰,并获得AP系列的舷号。其中部分舰艇配备了重型吊艇架(davit)及其他设备,以便运载登陆艇进行两栖作战。
1942年,当AP舷号已超过100时,美国海军认为这类两栖作战舰艇与传统运输舰有所区别,因此创建了“辅助人员运输舰,攻击型”(Auxiliary Personnel, Attack,缩写为APA)分类,并将当时已服役或建造中的58艘AP重新指定为APA(包括AP 2、8-12、14-18、25-27、30、34-35、37-40、48-52、55-60、64-65及78-101)。APA归类于美国海军的辅助舰。
这些舰艇的正式改编于1943年2月执行,但此时已有两艘APA指定舰“约瑟夫·休斯号”与“爱德华·拉特利奇号”在改编前即已沉没。此外,1942年沉没的两艘运输舰“乔治·F·埃利奥特号号”与“利兹敦号虽号”已具备攻击运输舰配置,但未及正式改编即告损失。
随着二战的进行,数十艘美国海事委员会的S4、C2、C3及VC2(胜利级)型商船被改装为攻击运输舰,最终APA舷号达到247。然而,其中14艘(APA 181-186及APA 240-247)在完工前即遭取消。
此外,作为1950年代海军现代化的一部分,两艘新型C4级货船亦被改装为攻击运输舰,分别编号为APA-248与APA-249,即“水手级货轮”。[5][6]
Remove ads
攻击运输舰的主要舰级包括:
- 麦考利级(2艘)
- 两者均由弗内斯造船公司建造,于1928年建造,1940年被海军收购
- 麦考利(APA-4),原为(AP-10)
- 巴尼特(APA-5),(AP-11)
- 海伍德级(5艘)
- 全部由阿拉米达造船厂建造,作为商船使用。于1918年开始建造,1940年被海军收购
- 海伍德 (APA-6)、(AP-12)
- 乔治·埃利奥特 (AP-13)
- 富勒 (APA-7),(AP-14)
- 威廉·P·比德尔(APA-8)、(AP-15)
- 内维尔(APA-9)、(AP-16)
- 哈利·李(APA-10)、(AP-17)
- 约翰·佩恩(APA-23)
- 约瑟夫·休斯(AP-50)
- 爱德华·拉特利奇(AP-52)
- 哈里斯级(8艘)
- P1型船
- 东延级(2艘)
- S4型船
- 吉列姆级(32艘)
- 胜利船
- 哈斯克尔级(117艘)
- C2型船
- 奥姆斯比级(3艘)
- 萨姆特级(4艘)
- C3型船
- 阿瑟·米德尔顿级(3艘)
- 新月城级(4艘)
- 弗雷德里克·芬斯顿级(2艘)
- 温莎级(9艘)
- 贝菲尔德级(34艘)
- 杰克逊总统级(7艘)
- C4型船
- 保罗·里维尔级(2艘)
Remove ads
使用情况
[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攻击运输舰参与了太平洋战区的多次战役,并在美国海军的跳岛战术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攻击运输舰被派往欧洲战区,参与了火炬行动(入侵北非)、哈士奇行动(入侵西西里)、入侵意大利及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攻击运输舰最后一次在战场上的使用是在二战最后的大规模战役——冲绳岛战役中。[8][9][10][11]
尽管美军在阿留申群岛战役中集结了强大兵力,但北太平洋战区仍被尼米兹上将列为太平洋战区的第三优先级,因此分配到的物资和支援有限。结果,仅有攻击运输舰(APA)被指派参与突袭,未能获得任何攻击货运(AKA)的支援,导致侵略部队面临极大的后勤压力,因为运输舰不得不承载大量士兵与装备。此外,由于这些部队在1943年5月11日进攻阿图岛前未能进行整合训练,装备短缺与准备不足导致了登陆时的混乱。[12][13]
重要事件
- 美国海军“托马斯·斯通号”(APA-29)于1942年11月7日在西班牙帕洛斯角外海遭鱼雷击中,后于1942年11月25日在阿尔及尔港搁浅并被放弃。
- 美国海军“爱德华·拉特利奇号”(AP-52)于1942年11月12日在摩洛哥费达拉湾遭U-130号潜艇发射鱼雷击中。U-130的指挥官恩斯特·卡尔斯成功突破护航舰队,击沉三艘运输舰。“爱德华·拉特利奇号”的船员试图将其搁浅,但因全船电力丧失,最终船舰迅速由艉部下沉,共有15名船员罹难。
- 美国海军“约瑟夫·休斯号”(AP-50)于1942年11月11日在卡萨布兰卡海战期间,遭U-173号潜艇发射鱼雷击中2号舱。该舰艏部迅速下沉并进水,船长下令弃船。最终与船长史密斯及约100名船员一同沉没。[14]
- 美国海军“约翰·佩恩号”(APA-23)于1943年8月13日在瓜达康纳尔岛伦加角外海遭敌军攻击而沉没。
- 美国海军“欣斯代尔号”(APA-120)于1945年4月1日在冲绳岛遭受神风特攻攻击,超过15名船员丧生。该舰的引擎室受到严重损害,后来经过修复。
- 美国海军“亨里科号”(APA-45)于1945年4月2日在冲绳遭受神风特攻攻击,导致37名海军人员及14名陆军人员丧生。当日18时28分,两枚250磅炸弹穿透两层甲板并在主甲板爆炸,引发火灾与进水,直到21时才成功控制损害。[15]
- 美国海军“特尔菲尔号”(APA-210)于1945年4月2日在冲绳遭神风特攻机攻击,飞机撞击船侧后坠入海中。该舰后来修复。
- 美国海军“拉格兰奇号”(APA-124)于1945年8月13日在冲绳巴克纳湾遭遇二战最后一次神风特攻攻击,造成21名水兵丧生,89人受伤。
- 美国海军“科尔伯特号”(APA-145)于1945年9月17日在冲绳遭水雷爆炸损害,造成3人丧生,并对舰体造成严重破坏。
Remove ads
退役
到了1950年代末期,已明显可见传统登陆艇将很快被履带登陆车(LVT)与攻击直升机取代,以运输作战部队登陆。攻击运输舰(APA)无法支援所需的大量兵力,因此在1960年代开始被新型两栖舰艇逐步取代。至1969年,幸存的攻击运输舰被重新指定为“两栖运输舰”(LPA),并保留其原有编号,但仅剩少数仍在服役。这些最后的舰艇于1980年全数退役并出售至国外,仅有少数过时的二战时期舰体仍存放于美国海事管理局的预备舰队内。因此,APA/LPA的舰种编号现今可视为已完全绝迹。
影视作品
1956年电影《全速离船》(Away All Boats)描绘了攻击运输舰的作战行动。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该小说由一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攻击运输舰的军官撰写,并广受欢迎。[16]
参见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