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放索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放索社
Remove ads

放索社荷兰语PangsoyaPangsoia闽南语Pàng-soh),文献中又有记载为放䌇社台湾平埔马卡道族古聚落名,为位在屏东平原凤山八社之一。位址为今日屏东县林边乡水利村放索[1]:83-84、田厝村、崎峰村附近[2][3],为凤山八社中最南端的社群聚落。明末清初的航海手册记载放索社位在下淡水溪海港,台湾沿岸往南往吕宋航线上。荷兰东印度公司1635年发动搭加里扬之战之后,未曾与公司冲突的放索社于1636年主动与公司和解。

Thumb
清·谢遂《职贡图》〈凤山县放䌇等社熟番〉,现藏国立故宫博物院

概述

明末清初的航海人针路手册《指南正法》记载:蚊港亦称台湾,系是北港,往南为打狗子,东南边有海湾,东去有淡水(下淡水溪),又称放索。[4]:27

荷治时期,为报复荷兰士兵被杀,以及意图控制台南、高雄平原,荷兰东印度公司大员当局与新港社千人联军在1635年圣诞节发动搭加里扬之战,攻击尧港、大冈山附近、今阿公店溪南岸、当时势力强盛的搭加里扬社,搭加里扬社与南方邻近社群从高雄平原迁逃到屏东平原;1636年2月10日,在搭加里扬社群更南边远方,未曾与荷兰人冲突,有三千人口的大社群放索社群七个村落,主动派代表前往大员求和。和解后公司派军由海路前往放索社上岸,前往拜访迁逃后的搭加里扬社群。[5]:242-243

拉美岛(今琉球屿,又称小琉球)是位在放索社海岸西南方对面约十多公里的离岛。1622年金狮号(Goude Leeuws)登岛人员、1631年贝佛维克号(Beverwijck)船难生还者遭拉美岛人杀害(荷兰人为纪念金狮号故称金狮岛)。公司为了报复,1633年派军攻打拉美岛但作战失败,1636年4月台湾评议会决议与放索社及南方各社签订协议,结成友好关系,寻求放索社人一起对付拉美人。大员周边的社群与拉美人为世仇,并不了解拉美人的语言;而放索社及拉美人保持友好关系,也多少知道拉美人的语言,但不知道该岛的情况,洞窟及人口多少。从4月中开始,公司几次与包括放索社在内的各社联军出兵攻打拉美岛,最后完全清空拉美岛的族人,然后将全岛土地贌租给汉人,成为公司重要的椰子来源。[6]

Thumb
1636年彼得·扬生·范·米德堡(Pieter Janszoon van Middelburch)奉台湾长官普特曼斯之命测绘台湾各处海岸,此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官方地图承包商芬伯翁荷兰语Johannes Vingboons1660年代大员以南海岸抄本,将放索社(Het Dorp Pangsoya)标示在西边的下淡水溪Tamsuy)、茄滕溪('t Rivierken van Dollatack, ofte Cattia)与东边的放索溪('t Rivierken van Pangsoya,今林边溪)之间[7]
Thumb
1665年前后芬伯翁绘制《福尔摩沙岛与渔翁群岛图》,拼接自多幅1636年彼得·扬生测绘台湾海岸图,将放索社('t dorp Pangsoya)标示在西边的下淡水溪(Tampsuy)、茄滕溪(Rivierken van Dollatock offte Cattia)与东边的放索溪('t Rivierken Pangsoya)之间[8]

伊能嘉矩考据,放索社原称“阿加社”,住在高雄县楠仔坑及左营旧城附近,后来为明郑屯田所逐,迁往东港。李国铭认为伊能嘉矩的说法与荷兰文献的记载不符,根据荷兰文献,放索社在荷兰人进入台湾之前就已居住在今日林边乡下淡水溪以东的海边一带;荷兰绘制的古地图,将放索社(Dorp Pangsoya)标示在下淡水溪(Tamsuy; Rivier van Dollatock off Cattia)出海口东边、放索溪(Rivier Pangsoya,今林边溪)出海口西边的海边。[1]:83-84

清治时在海边设置“水师放索塘”,放索社移往今南州乡社边附近,乾隆年间施行屯番制,将放索社众移往埔姜林隘(埔羌营庄、蒲姜林隘寮,今枋寮乡玉泉村)、枋寮隘(士文溪谷口),后来又为河洛人所逼往南迁往水底寮庄东边的“番仔仑”、新开庄、中庄、内寮、顶营庄等地。[来源请求]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