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菌丹(英语:Captafol),学名:N-1,1,2,2-四氯乙硫基四氢苯二甲酰亚胺,是一种广谱灭真菌剂,属三氯甲硫基类杀菌剂[2][3]。除了白粉病,几乎可适用于所有植物真菌感染疾病[3]。它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美国于1987年停止将其用作杀菌剂生产,但允许继续使用现有库存。直到199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禁止在洋葱、土豆和西红柿以外的所有作物上使用敌菌丹。2006年,甚至这些例外作物也被禁止,此后美国禁止在所有作物上使用敌菌丹。自2000年以来,其他几个国家也纷纷效仿,截至 2010年,还没有任何国家允许在粮食作物上使用敌菌丹[4]。美国国立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所将敌菌丹皮肤推荐接触限值设定为 0.1 mg/m3[5]。
事实速览 敌菌丹, 识别 ...
| 敌菌丹 | 
|   | 
| IUPAC名 (3aR,7aS)-2-[(1,1,2,2-Tetrachloroethyl)sulfanyl]-3a,4,7,7a-tetrahydro-1H-isoindole-1,3(2H)-dione
 | 
| 别名 | N-1,1,2,2-四氯乙硫基四氢苯二甲酰亚胺 | 
| 识别 | 
| CAS号 | 2425-06-1  Y | 
| PubChem | 17038 | 
| ChemSpider | 17215880 | 
| SMILES | 
ClC(Cl)C(Cl)(Cl)SN1C(=O)[C@H]2C\C=C/C[C@H]2C1=O
 | 
| InChI | 
1/C10H9Cl4NO2S/c11-9(12)10(13,14)18-15-7(16)5-3-1-2-4-6(5)8(15)17/h1-2,5-6,9H,3-4H2/t5-,6+
 | 
| InChIKey | JHRWWRDRBPCWTF-OLQVQODUBH | 
| ChEBI | 81938 | 
 
 
 
| KEGG | C18754 | 
| 性质 | 
| 化学式 | C10H9Cl4NO2S | 
| 摩尔质量 | 349.06 g·mol−1 | 
| 外观 | 白色晶体 | 
| 熔点 | 161 °C(434 K) | 
| 沸点 | 高温分解 | 
| 溶解性(水) | 0.0001%[1] | 
| 蒸气压 | 0.000008 mmHg (20°C) [1] | 
| 危险性 | 
| 主要危害 | 职业接触致癌风险 | 
 
| 闪点 | 不可燃 | 
| 允许暴露限值 | 无[1] | 
|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 
关闭
1965年美国公开了敌菌丹的专利[6]。并在另一项专利中描述为与噻苯达唑复配使用.[7]。
敌菌丹的国际贸易受《鹿特丹公约》的管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