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良十世
天主教會第217任教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良十世(拉丁语:Leo PP. X;1475年12月11日—1521年12月1日)原名若望·迪·洛伦佐·德·美第奇(Giovanni di Lorenzo de' Medici),1513年3月11日当选教宗,同年3月19日即位至逝世为止。[1]良十世生于佛罗伦斯共和国,为洛伦佐·德·美第奇次子,早年是佛罗伦萨共和国统治者。
![]() |
马丁·路德在他任内的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引发宗教改革。
其堂弟儒略·迪·朱利亚诺·德·美第奇后来也成为教宗克莱孟七世。
Remove ads
人格
良十世以声色悦耳、生性乐观著称[2] 他擅长演讲,举止优雅,其书信手迹(书法)亦极为优美。[3]他对音乐、戏剧、诗歌以及古代与现代的经典作品都着迷不已,尤其偏爱那些兼具机智与学识的作品; 他也热衷于即兴创作拉丁文诗歌。[4]他说,“让我们享受教宗的职位,因为天主已经赐给我们了。”这无疑表明了他天性中的享乐倾向,以及面对崇高庄严的教宗职责时那份明显的漫不经心。[5] 尽管性格如此世俗化,良十世依然会进行祷告和斋戒,并在举行弥撒前公开忏悔; 他也严肃认真地参与教会的各项宗教仪式。[6]
过去,良十世长期遭到骇人听闻的诽谤攻击,被指责生活放荡、亵渎神明、信奉无神论,甚至被指控犯有谋杀罪。然而,这些指控在经历19世纪历史学家威廉·罗斯科及20世纪历史学家路德维希·冯·帕斯托尔(Ludwig von Pastor)的研究后,均被认为缺乏实证支持。[7] 著名的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评估说,良十世过于聪明,以至于难以(或不愿)全盘接受天主教会的所有教条。 休谟认为良十世是公认最杰出的教宗之一,他仁慈、乐善好施、慷慨大方、待人友善,是各类艺术(尤其是音乐和建筑)的热心赞助者,也是各种美德的典范。 [8]值得注意的是,在宗教改革的早期阶段(1518年),当马丁·路德应教宗特使要求对其主张进行解释时(作为当时一次调解努力的一部分),路德在其信函中甚至也称赞了良十世的个人品德。[9]
“我没有那么愚蠢,要去攻击一位大家都称赞的人。”威尼斯大使马力诺乔吉的最终报告,支持休谟对良十世的评价:仁慈,俱有各种天赋。[10] 写于1517年3月的报告指出了良十世的一些主要性格:[11]
教宗脾气温和,慷慨大方,审慎使用权力,热爱和平;他从不想卷入战争,除非被他的追随者纠缠进去。他热爱科学,对于文学和教会规条都有很高的造诣。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家。
历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她的《愚政进行曲》(The March of Folly)中对六位文艺复兴教宗作了批判性研究,并支出其治理缺点,良十世是其中的第五位。
Remove ads
译名列表
- 良十世:天主教香港教区礼仪委员会:禧年专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天主教教区档案 历任教宗作良。
- 利奥十世:《大英简明百科知识库》2005年版[永久失效链接]作利奥。
- 利奥十世、列奥十世或莱奥十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1993年版作利奥。
- 雷欧十世:国立编译馆[永久失效链接]作雷欧。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