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教宗主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教宗主义 (当被用以指称教宗所拥有的权力时,被称为Popery,形容词形式为Popish;当被用以指称一种意识型态时,被称为Papism,形容词形式为Papist,亦可被用以指称其奉信者)一词在英语中主要是对于天主教的贬称,曾经经常被新教和东正教用来给他们所敌视的天主教徒扣帽子,意指后者在接受教宗对于基督教的权威这一方面上与前者不同[1]。这个词在英格兰宗教改革期间(1532-1559)流行起来,当时居住在英格兰的基督徒脱离了天主教并创立了圣公宗。弃绝教宗权威的人与仍然拥护罗马教廷的人之间出现了分歧。该术语被认为是具有贬义性的[2][3][4][5]。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它仍在更正敎徒的作品中被广泛使用。直到今天, 在英国仍然有效的一些法例中,该术语仍然被使用。

教宗主义一词在现今的人写作时中有时被用作反天主教的狗哨,或者作为区分天主教与其他自称大公敎会的基督敎会的贬称方式,如东正教、新教当中的路德派当中的福音大公派或圣公宗当中的盎格鲁大公派。2008年,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在一次抨击普世主义的会议上以第二种方式使用了教宗主义一词,自此之后,这个术语在希腊正教会内被更广泛地使用[6][7]。
Remove ads
历史
根据《牛津英文词典》所提供的资料,“教宗主义者”这个术语于1522年首次被使用[8]。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这个术语一直被信奉新教的作家普遍使用,例如它经常出现在汤玛斯·麦考利的《詹姆斯二世即位以来的英格兰历史》和那个时期的其他作品中,即使在那些不带有宗教偏见的作品中 也是如此。
这个术语出现在联合王国某些残留的法例中,例如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689年的《苏格兰权利宣言》。几个世纪以来,天主教徒一直被排除在英国王位之外。1701年,议会通过了《定居法案》,要求只有信奉更正教的君王才可以统治英格兰和爱尔兰[9]。根据1701年的《定居法案》,任何信奉“教宗主义式的宗教”的人都不可以继承英格兰王国国王的王位,该法案继续适用于英国和所有英联邦成员国[10]。在《2013年王位继承法》修订并于2015年生效之前,《和解法》还禁止任何与“教宗主义者”结婚的人登上王位。在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格兰禁绝对于教皇的忠诚之后,人们担心信奉天主教的世俗领袖会反对新教并受到天主教会的不当影响。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在他的讽刺文章《一个小小的建议》中使用了这个术语,当中他带有讽刺意味地提议出售爱尔兰婴儿以供富有的英格兰地主吃掉。丹尼尔·笛福在广受欢迎的《鲁滨逊漂流记》中写道:“我开始为自称教宗主义者一事感到后悔,并且认为这可能不是最好的宗教。”
类似的术语,如“教宗权”(英文: Popery)一词和出现得较为晚近的“教廷主义”(英文: Papalism),有时会被使用[11][12][13],如1698年的《教宗权法案》和《均分法案》。新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女先知艾伦·怀特(Ellen G. White)在她的著作《大争议》(The Great Controversy)中使用了“教宗主义者”和“教宗权”这两个术词,这本书因其浓厚的反天主教色彩而受到了严厉的抨击。
在1928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阿尔·史密斯被他的政敌扣上了“教宗主义者”的帽子,他是第一个获得主要政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天主敎徒,导致公众担心,如果他当选,华盛顿当局自此之后将会遵循罗马教廷所下达的命令。截至2022年,约翰·肯尼迪和乔·拜登是仅有的两位信奉天主教的当选者。
Remove ads
隐秘教宗主义
在早期, 该术语以“隐秘教宗主义者”(英文: Crypto-Papist)的复合形式出现,指的是天主教当中的改革派人士、新教信奉者或不属于圣公会的宗教团体成员,据称他们实质是天主教徒[16][17]。活跃于十九世纪的、居住在俄罗斯的、信奉东正教的世俗神学家(lay theologian, 即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神学家)阿列克谢·霍米亚科夫声称“所有新教信徒都是隐秘教宗主义者”[18]。不过, 与他身处于同一时期的、信奉东正教的博学家帕维尔·弗洛伦斯基神父则声称亚历克西斯自己所持有的神学观点与新教教义十分相似[19]。
虽然这个术语可能只是用以暗示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出现天主教会化的现象,但是历史上确实出现过有人暗中归依天主教的事例,如英格兰王国国王詹姆斯二世、巴塞洛缪·雷莫夫和叶利扎维塔·费奥多罗维奇。有些人后来可能会公开宣称自己归依天主教,如乔治·卡尔弗特、巴尔的摩第一男爵。有些人试图调和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如瑞典王国国王约翰三世。
Remove ads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