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文锦渡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文锦渡事件(英语:Man Kam To Incident)是香港六七暴动期间发生于1967年8月的一场边境冲突。
事件源于一批穿梭边境作业的华界搬运工人在文锦渡警岗张贴大字报,但香港警察后来把大字报撕走和在警岗外架设铁丝网,引起搬运工人不满。8月10日,搬运工人包围文锦渡警岗,其后挟持到场调停的大埔理民官鲍富达、驻港英军麦仕德中校和边境警区披顿等人员,并迫令对方解除武装和缴械。鲍富达、麦仕德和披顿在武力威迫下于翌日凌晨签署一份“认罪保证书”后,众人始获释放和发还被夺走的武器。香港政府于同日清晨宣布对有关文件不予承认,同时宣布全面封闭中港边境,以待局势缓和。
背景
1967年5月,香港爆发了持续大半年的六七暴动,暴动源于一家塑胶花厂劳资纠纷引发的工潮,工潮在左派的介入和文化大革命风潮席卷香港的情况下愈演愈烈。[1]左派份子从5月6日开始与警方发生连场冲突,迫使香港政府一度实施局部地区宵禁,左派团体其后更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对港英迫害斗争委员会”(简称“斗委会”),以“反英抗暴”为号召挑战殖民地政府,对殖民地政府的管治构成威胁。[2]
另一边厢,香港边境沙头角还于7月8日爆发沙头角枪战,当日数百名来自华界的中国大陆民兵闯入英界袭击沙头角警岗,[3]造成五名警员殉职和11名警员受伤。[4]驻港英军在事件中奉召驱逐越境进入英界的大陆民兵,同时港府也宣布对沙头角实施宵禁。[5][3]事后英军和啹喀兵暂代警方的边境巡逻工作,但边境局势仍然不稳。[6]
经过


8月5日,大约30名穿梭边界从事食品搬运的大陆工人由华界抵达英界的文锦渡关卡时,不满原本张贴于桥头警岗墙上宣扬毛泽东思想的标语被撕走,愤而夺走警岗内的两把枪支,并且包围和闯入警岗。[7]时任大埔理民官鲍富达(Trevor Bedford)和第48啹喀步兵旅旅长马田准将(Brigadier Peter Martin)随后到场调停,两人签署了一份保证书,准许工人在英界内张贴非煽动性标语、确保大陆居民在英界的安全、以及不反对大陆居民在英界内举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集会,工人方才散去。[7][8]
8月9日,又一批大陆搬运工人在文锦渡英界内张贴大字报,但晚上被边境当局以大字报具煽动性内容为理由撕走,当局还于文锦渡的英界桥头架起铁丝网,防止有人走近警岗。[9][8]翌日下午约1时30分,一名大陆搬运工人因为手推车被铁丝网撞翻而报称受伤,未几约40多名搬运工人包围警岗,要求当局回应他们的三点诉求,即履行8月5日的三项保证、拆除铁丝网、以及向受伤的搬运工人作出赔偿。[10][11][12]这次鲍富达在玛丽公主直属第10啹喀来福枪团第1营副营长麦仕德中校等军警陪同下前来调停,但双方谈判陷入胶着状态,包围警岗的工人更将鲍富达和麦仕德等人困在警岗之内,而包括第10啹喀来福枪团第1营在内的英军则在文锦渡外围戒备。[13][12]
8月10日晚上约11时,这批大陆工人用铁勾和斧头撞破铁丝网,继而冲入警岗挟持鲍富达、麦仕德、英军和警务人员等十多人,迫令他们解除武装和缴械。[10][11]随后,鲍富达和麦仕德等指挥人物被解到警岗外的文锦渡桥头,[12]当时英军担心工人会把人质押往华界而计划展开营救,但鲍富达和麦仕德则以扩音器叫英军不要轻举妄动。[5]被挟持期间,鲍富达和麦仕德等人多番被工人强迫签署一份“认罪保证书”,以接纳工人较早时开出的三点诉求,但起初被他们拒绝。[12]双方纠缠了一段时间后,有工人拿着斧头走到鲍富达面前,另一工人则用利刀指着他的背部,而麦仕德也被人用手枪指着背部。[8][11]结果鲍富达、麦仕德和边境警区警司披顿(William Paton)三人在工人的武力威吓下就范和签署“认罪保证书”。[12]签署后,工人把鲍富达、麦仕德和披顿等八人带到文锦渡关卡的桥上宣读“认罪保证书”,最终于8月11日清晨约5时释放他们,并发还夺走的武器,事件才告平息。[12]港府事后立即于8月11日清晨发表声明,强调鲍富达等人在受到生命威胁的情况下签署“认罪保证书”,对有关文件不予承认,同时宣布全面封闭中港边境,以待局势缓和。[8]
Remove ads
相关条目
注脚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