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华民国斐陶斐荣誉学会
臺灣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斐陶斐荣誉学会(英语:The 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希腊语:ΦΤΦ(首字母縮寫))是中华民国励学会性质之高等教育相关组织。成立于1921年5月25日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的上海公共租界青年会,初名为“中国斐陶斐励学会”,由国立北洋大学美国籍教授爱乐斯(Joseph H. Ehlers)发起。学会名称取自哲学、工学、理学之希腊文字首Φ、Τ、Φ,将中文名称定为斐陶斐。1964年在台湾台北市复会时更为现名,1995年后开始举办“中华民国斐陶斐荣誉学会杰出成就奖”。截至2022年目前在台湾总共有57所大专院校分会,会员7万多人[1]。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1922年5月4日,“中国斐陶斐励学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大会,制定了组织章程选举会员。国立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为会长,唐山交通大学教授李斐英、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为副会长,圣约翰大学牛惠生为总干事,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廷金为副总干事,金陵大学包文、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圣约翰大学卜舫济为委员。
1923年,北洋大学毕业生李书田以优异成绩毕业,被评为“中国斐陶斐励学会会员”。
1932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当选斐陶斐励学会全国总会会长[2]。1934年,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南开大学斐陶斐励学会[2]。
1937年7月2日,中国斐陶斐励学会在上海交通大学总办公厅召开第四届大会。会长、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副总干事、南开大学教授杨石先,北洋大学校长李书田等出席。
Remove ads
1964年在台湾复会运作,并更名为斐陶斐荣誉学会[3][4]。
1995年后开始举办“中华民国斐陶斐荣誉学会杰出成就奖”以表扬有卓越成就之斐陶斐会员。
历任会长
依据官网所示,列举斐陶斐荣誉学会在台复会后历任会长如下: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