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斗六南圣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此庙原本位于于斗六市大同路,1967年动土,于1971年落成。[2]
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一尊来自中国的关公神像海飘至云林县海滨,被渔夫安置于渔村半年之久,后为某古董商所收购,收蔵于台北市广州街。该古董商几经走访皆难供奉本神像。台北某些信士得悉,付巨额谢金,暂接驾到台北市复兴南路某信众家,经清洗修饰安粉再奉送到此庙。此尊神像高一丈二尺一寸二分、重约六百多台斤的樟木雕刻,据时任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何浩天及神像雕刻专家鉴定雕刻手法及刻纹型态判断,系出自明朝初期之雕刻。[3][4]
此尊神像使得各地前来参观之香客络绎不绝,位于大同路的五百坪旧殿难容纳,后经信徒大会在1976年夏天决定迁宫,迁于现址南圣路三0一号[5]。此现址地乃昔日称为番仔沟的一部分,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前保护科技部主任周宝中曾和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研究所所长陈木杉,在该庙后花园与水池旁发现大量的番仔沟遗址古物,是继梅林遗址及坪顶遗址后,台湾史前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发现[6]。1998年拆除旧殿,所供奉神像于新宫安置,之后逐渐扩充新宫建筑,2009年关平太子、周仓将军神像开光[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