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斯壮罗山天文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斯壮罗山天文台(英语:Mount Stromlo Observatory)位于澳大利亚堪培拉外围,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NU)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院的一部分。2003年,澳大利亚最古老的望远镜和天文台的其他几架望远镜被山火摧毁。
历史
天文台于1924年在澳大利亚成立,名称为英联邦太阳天文台。在这之前的十年间,斯壮罗山遗址已经被用于观测,彼得罗·巴拉奇于1911年使用位于那里的奥迪望远镜建立了一个小型天文台[1]。为容纳奥迪望远镜而建造的圆顶是在新建立的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建造的第一座英联邦建筑。在1911年,澳大利亚太阳天文台的一个代表团前往伦敦寻求英联邦的援助。帝国联盟寻求捐款以协助筹集资金[2]。新首都的想法一经确立,就开始了确定该地点适宜性的调查工作。到1909年,澳大利亚科学促进会得到了休·马洪(内政部长)的协助[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天文台专门从事太阳和大气观测。战争期间,这些车间通过生产枪支瞄准器和其它光学设备为战争做出了贡献。战后,天文台转向恒星和银河天文学,并更名为英联邦天文台。天文台台长R.Woolley博士致力于获得对更大反射镜的支持,他认为南半球应该尝试有效的与美国望远镜进行竞争[4]。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于1946年在附近的堪培拉成立,几乎立即进行了联合工作人员任命和研究生的学习。1957年,正式将斯壮罗山天文台合并,成为天文系的一部分[5]。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科学研究院,最终于1986年成立了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院[6]。



2003年1月18日,毁灭性的堪培拉风暴袭击了斯壮罗山(周围是松林种植园),摧毁了五架望远镜、车间、七所房屋和列入遗产名录的行政大楼[7]。唯一逃离火灾的望远镜是1886年的15厘米法纳姆望远镜。火灾的遗迹保存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它们包括一个熔化的望远镜镜和一块熔化的光学玻璃(燧石)。后者有木炭和电线碎片,它们是由大火的猛烈热量熔化而成的[8]。
重建工作已经完成,天文台现在是巨型麦哲伦望远镜建设的主要合作伙伴[9]。现任天文台台长是马修·科利斯(英语:Matthew Colless)[10]。
台长的住宅在2003年的火灾中被毁,2015年重建并向公众开放作为纪念馆[11]。
Remove ads
研究
1993年,MACHO项目首次探测到一颗恒星与另一颗恒星的引力透镜,称为微重力透镜(Alcock等人,1993;帕钦斯基,1996年)[13]。这一发现是通过用翻新的50英寸大墨尔本望远镜对麦哲伦云进行重复成像而得到的,该望远镜配备了8个2048乘2048画素CCD的马赛克[14]。该相机由加利福尼亚州粒子天体物理中心(CFPA)建造,当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数码相机(Frame和Faulkner 2003)。MACHO项目总共进行了2000多亿次恒星量测,处理在天文台和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的数据。
布莱恩·施密特组织了一个国际合作组织,称为高红移超新星搜索队,利用Ia超新星型研究宇宙膨胀的变化率。1998年,研究小组得出结论,宇宙膨胀与预期相反,是加速膨胀。这种普遍的加速暗示了暗能量的存在,并被《科学》杂志评为1998年的顶级科学突破[15]。因为这些观测为宇宙加速提供了证据,布莱恩·施密特与索罗·珀尔穆特和亚当·黎斯共同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6]。
由马修·科利斯共同领导的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于1997年至2002年4月11日在英澳天文台(AAO)用3.9米英澳望远镜执行,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星系红移调查[17]。 该调查总共量测了245,000多个星系,与史隆数位巡天一起,提供了低红移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最终量测结果。
Remove ads
先进的仪器
斯壮罗山天文台的仪器小组为双子星天文台建造了两台仪器[18]。这包括部署在北双子的近红外积分场光谱仪NIFS和南双子座的自我调整光学成像仪GSAOI。NIFS在接近完工时,在2003年1月18日的山火中被毁并重建。
一架新的快速量测望远镜SkyMapper于2014年建成[19]。SkyMapper位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另一个天文台(赛丁泉),可以在斯壮罗山远端操作[20]。
位置
斯壮罗山天文台位于位于堪培拉市中心以西,靠近韦斯顿湾区,海拔770米的斯壮罗山上。堪培拉的主要供水处理厂就在附近[22]。
工程遗产奖
天文台收到了澳大利亚工程师颁发的工程遗产国际标记,作为其澳大利亚工程遗产认可计划的一部分[23]。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进阶读物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