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登城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登城墙
Remove ads

新登城墙为旧新登县县城(曾名新城县)城墙,位于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现存城墙约1714米及护城河,但各城门均已不存。

事实速览 新登古城墙, 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

新登为三国吴黄武五年(226)置县,名新城县,属东安郡。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吴越改新城为新登,属杭州。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又改为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又改为新登县,1958年并入桐庐县,1961年又划归富阳县(今杭州市富阳区)[1]。唐大顺二年(891)吴越将领杜棱始筑城池,周二千五百七十一步,高二丈三尺,设有四门,分别为东门熙春门、南门太平门、西门顺成门和北门宁海门,北宋天禧五年(1021)又筑新城[2]。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因倭寇入侵,知县范永龄再度筑城,工程四个月即成,即今城[3]

新登城墙围山而建,西、南临葛溪,东临松溪,南面隔溪正对贤明山,呈不规则形,南北宽,东西狭,外壁以条石砌筑,顶部使用部分城砖。始筑时周三里(实一千二百十三步,约1940.8米),高一丈六尺(约5.12米),墙垛高出五尺(约1.6米),万历三年(1575)知县温朝祚塞城垛,并另加女墙三尺五寸(约1.12米)[4]。原设陆门四座,分别为东门元始门、南门亨通门(又名嘉会门)、西门利遂门和北门贞成门,万历元年(1573)重开小东门昭阳门(原有后塞),各门均有城楼、门外设桥,后因南门楼不利于学宫而改为平房,此后城墙在清雍正、乾隆、道光、同治和光绪年间均有维修。民国时测得城周五百七十六丈五尺(约1844.8米),高一丈四五尺不等(约4.48-4.8米)[5]。今测总长约2100米,其中北门附近有近300米损毁严重,其余完整部分为1714米,高5-7米,宽3-5米[6]

护城河平均距城墙约50米,唐代杜棱建城时即凿,原在城北松溪筑新堰引水入濠,明天顺六年(1462)知府吴濬在城西北葛溪上另筑塔山堰,并重新凿胡公渠引水入濠。民国时测得濠周八百四十丈五尺一寸(约2689.6米),宽一丈一尺七寸(约5.44米),今测长约2400米,宽约3米,河壁以块石砌筑[7][8][9]

原县城内以连通南门和北门的街道为主街(今共和街),主要建筑有县署(位于西南隅今新登镇政府处,已不存)、学宫(新登县学文庙,位于东北隅今新登中学处,尚存泮池)、城隍庙(位于东南隅)和武庙等。

2019年3月26日公布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0],2023年6月29日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11]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