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草岭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嶺潭map
Remove ads

草岭潭,为现今台湾云林县古坑乡草岭地区历史上多次出现过的天然堰塞湖。最新一次为2025年7月丹娜丝台风豪雨后第五次形成,但仅三天便消失。

事实速览 草岭潭(1999年), 位置 ...

地理条件

云林县草岭地区位于极不稳定的地层,历史上曾经多次因为重大山崩而拦截浊水溪支流清水溪,以及其支流竹篙水溪溪水形成堰塞湖,但先后均因天然坝体的溃决而消失[2]

形成

第一次堰塞湖

1862年6月7日晚间9点至11点之间(同治元年五月十一日亥时),嘉南地区发生1862年台南地震,首次有文献纪录草岭潭堰塞湖形成。1898年决堤。

第二次堰塞湖

1941年12月17日上午3时19分发生1941年中埔地震,草岭潭第二次形成。

1942年3月14日开始溢流,但未溃决,1942年8月10日因连日豪雨,西南面崩落之岩屑将原有之天然坝堆高至170米,同年10月23日容量达1.2亿立方米,成为闻名的草岭潭[2]

1951年5月18日决堤。

第三次堰塞湖

豪雨造成。

第四次堰塞湖

1999年9月21日凌晨时分的集集大地震,草岭再度发生大规模山崩,造成29人罹难,同时将约1亿2500万立方米的土石堆积于清水溪谷中,形成长约5公里,高约50米的天然土坝,草岭也再次因山崩土石阻塞清水溪河道而形成新草岭潭[3]。新草岭潭形成之后数日,台湾省政府水利处航测蓄水量可达1至2亿立方米,相当于石门水库的蓄水量[4],一度成为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而1999年11月测量结果显示,当时新草岭潭的水位高约为海拔540米,所形成的回水向上游延伸约5公里,满水位时最深水位58米(原湖底新测海拔约500米[5]),累积蓄水量约4600万立方米[6]

2001年新草岭潭先后遭遇桃芝台风纳莉台风侵袭,使得上游地区大量山崩土石快速堆积于湖中,造成严重淤积,湖面快速缩小,之后仍继续不断的淤积,使湖面日益缩小。2004年7月2日至4日的七二水灾,造成新草岭潭被淤沙完全填满,出水口的堤坝遭冲毁,新草岭潭堰塞湖至此消失,结束近5年的寿命[7]

Remove ads

第五次堰塞湖

2025年7月因丹娜丝台风连日豪雨造成土石崩塌阻断清水溪流,大约在同月7日时再次形成堰塞湖,同月9日水利署第四河川分署和古坑乡公所人员上山勘查,认为属立即危险等级,向附近乡镇发在溃决警示[8][9]。本次堰塞湖坝体高60米、长320米,坝体体积约215万立方米,蓄水面积约62公顷,2025年7月9日蓄水量约2245万立方米。[10][11]坝体于2025年7月9日晚间溢流后,堰塞湖水位下降23米,蓄水量降至420万立方米,且已恢复通洪能力。[1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