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新郑石牌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新郑市牌坊,为曾经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老城内的20余座石牌坊,多数为明朝时为高拱及其父兄所建的功德坊。其中位于北街和南街的七座牌坊,于1963年被列为第一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原牌坊已尽毁,2018年起于新郑南街原位复建了四座牌坊[2]。
简介
位于北街和南街的七座石牌坊分别为[1]:
- “明柱国太师高文襄公祠”坊:位于北街高文襄公祠大门外;
- “父子兄弟进士”坊:为山西等处御史为高尚贤、高捷,高拱所建;
- “少保宗伯”坊: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为高拱建;
- “柱国元辅”坊:为高拱建;
- “少师大学士”坊:明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监察御史郜永春为高拱建;
- “少傅冢宰”坊:明隆庆六年(1572年),监察御史为高拱建;
- “庙堂砥柱”坊:明万历四年(1576年),为高拱建。
-
“少师大学士”坊(2018年复建)
-
“庙堂砥柱”坊(2018年复建)
-
“少傅冢宰”坊(2018年复建)
七座石牌坊每一座宽10米,高约8-10米。其中“少师大学士”坊位于南街北口,高达十米多,有高大的斗拱和形如四方巨柱的大梁,二梁两端透雕麟麟一对,中雕二龙戏珠;左右副梁上雕有单凤朝阳、海马负图,以及狮子滚绣球和龙云等图案。石坊的正门与两侧便门之间的两根坊柱上,也都浮雕有金甲武士像。“明柱国太师高文襄公祠”坊高十米多,顶为蟠龙正脊,中间有一兽驮宝瓶,瓶上刻有精细花纹图案。两端立吞脊吻兽。坊形飞檐出厦,四角挑起。其他如“少保宗伯”坊、“庙堂砥柱”坊以及“父子兄弟进士”坊等,在建筑及雕刻艺术上,也都有相当价值[3]。
1966年8月,时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七座牌坊被作为“四旧”拆毁[1]。2018年起,新郑市政府对南街进行改造,对原位于南街的四座石牌坊进行了复建[2]。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