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施镇洋
臺灣木雕工藝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施镇洋(1946年—),彰化县鹿港镇人,台湾木雕工艺师,泉州传统雕刻技艺,参与参与多项庙宇修复,2009年国家工艺成就奖得主,2011年被指定为台湾人间国宝。
此条目疑似为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 (2022年11月18日) |
![]() | 此条目类似自传,或内容主要由条目所述的当事人或当事方编写。 (2022年11月18日) |
生平
施镇洋,1946年出生于彰化鹿港,父亲施坤玉为传统建筑之大木匠师,专职寺庙与神龛[1],因受父亲影响,对于木雕工艺有浓厚兴趣。1958年,鹿港镇文开国小毕业后于后考取鹿港初中,14岁时辍学投入父亲承揽的寺庙木雕职场。1966年,施镇洋21岁入空军高炮部队服役,1971年,经由大甲镇澜宫修建委员会主任委员蔡裕卿介绍与大甲蔡美燕小姐结婚,育有二女一男。
1964年施镇洋19岁,第一次随侍父亲出远门承揽屏东里港双慈宫制作正殿与凌霄宝殿神龛,接着参与大甲镇澜宫神龛中港与后壁五面龙形大浮雕制作,竹山李勇庙、大庄浩天宫、台中孔子庙神龛、彰化太极恩主寺大门、藻井之制作[2]。34岁离开父亲施坤玉团队,于鹿港镇成立华泰雕刻工艺中心[2],自立门户开始承接木雕如神龛或神桌制作等。1986年,获第国际狮子会民间寺庙雕刻“金狮奖”,同年,受聘彰化县文化局“台湾省政府教育厅薪传研习班”木雕课老师。随着台湾兴起古迹修复,施镇洋开始受托修复传统建筑,如1991年受托承修第二级古迹彰化元清观、1994年承修第三级古迹鹿港城隍庙门堵及新建三川门部分[3]。
1982年,施镇洋应邀参加鹿港国际青年商会举办的全国民俗才艺活动,活动中前副总统谢东闵建议创作小型工艺作品方便观赏收藏,逐渐转入木雕创作领域并积极参展。作品《鹿苑长春》、《荷塘清趣》、《富贵白头》、《瓜瓞绵绵》、《带子上朝》、《降福》、《偷闲》等获国立台湾博物馆、国立传统艺术中心、法国巴黎中华新闻文化中心、国立台湾工艺研究发展中心等单位典藏[3]。1992年,获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4]。1996年,获颁中兴文艺奖章并获选为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木雕传习教师。
1986年,施镇洋于 41 岁受聘为彰化县文化局“台湾省政府教育厅薪传研习班”木雕课程老师,之后在 52 岁那年开始为期四年,执行文建会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筹备处“施镇洋木雕传习计划”,并于 55 岁那年起受聘至大学相关系所授课,包括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古物维护研究所、国立云林科技大学文化资产维护系、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至今仍致力于木雕创作与教育推广[2]。
2009年获国家工艺成就奖,2011年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现文化部)指定为重要传统艺术“传统木雕”保存者。
作品及风格
施镇洋泉州传统雕法技巧纯熟,熟稔大、小木作及凿花等技艺。其创作部分,喜欢摹拟书家的笔意线条、取材传统文化,重视吉祥意涵,以阴刻或镂空透雕呈现[2][5]。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