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饭岛柳莺

莺科柳莺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飯島柳鶯
Remove ads

饭岛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ijimae),又名艾吉柳莺伊豆柳莺饭岛氏柳莺,为柳莺科柳莺属下的一个种。该物种为日本特有,并根据1950年文化财保护法指定天然纪念物[3]且在台湾与菲律宾亦有纪录。[1]

事实速览 饭岛柳莺, 保护状况 ...
Remove ads

分类

Thumb
饭岛魁 (1861–1921), 饭岛柳莺以他的名字命名[4]

饭岛柳莺是一个单型的,首次由莱昂哈德·斯坦内格于1892年描述,基于1887年春季在三宅岛新岛(位于东京伊豆群岛)收集的三个模式标本[4] 最初由斯坦内格命名为Acanthopneuste ijimae[5] 籾山徳太郎 并在1923年一篇关于伊豆大岛鸟类的论文中沿用了此名。[6]:206 1926年,在一篇关于琉球群岛鸟类的论文中,黑田长礼将其视为冠羽柳莺的一个亚种,命名为Acanthopneuste occipitalis ijimae[7]:85山阶芳麿于1935年亦采用此名称。[8]:431 1938年,克劳德·布坎南·提斯赫将其视为冠羽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的一个亚种[9][10]艾伦·罗伯特·菲利普斯于1947年根据来自冲绳岛南部的三个标本亦同样处理,组合名称为Phylloscopus coronatus ijimae[11] 1953年,奥利弗·L·奥斯丁黑田长久基于鸟鸣鸟巢习性的差异,将其提升为一个独立物种,名称为Phylloscopus ijimae[12]:543 隔年查尔斯·沃里也采用了此分类法。[13]:22肯尼思·威廉森将其视为淡脚柳莺的亚种,命名为Phylloscopus tenellipes ijimae[9] 然而,由于其鸣声、筑巢习性和DNA的差异,[5] 该物种再度被提升为独立物种,名称为Phylloscopus ijimae[14]种小名为纪念对日本鸟类学有贡献的饭岛魁[4][15]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冠羽柳莺 (Phylloscopus coronatus) 可以透过其头冠条纹来区分[16]

饭岛柳莺是一种小型雀形目鸟类,总长约11.5 cm(4.5英寸),体重约10 g(0.35 oz)。[17]头冠颈背呈灰绿色,背部为亮橄榄绿,两侧呈灰色,腹部为白色。[5] 它有一条长长的白色或淡黄白色眉线,黑色的眼纹,深棕色的虹膜[5]相对较长且“基部宽大”,上为深棕色,下喙为淡黄色,腿和脚为粉棕色。[1][5]

该柳莺在外观上与冠羽柳莺Phylloscopus coronatus)相似,但可借由头冠上无中央条纹及其较浅的黄色尾下覆羽来区分。[5][16]鸟鸣与叫声也与东冠柳莺不同,包括“swss, swss, swss”、“swee-swee-swee-swee-swee”、“shwee-it, shweet, shweet, shweet”,以及柔和的“se-chui, se-chui, se-chui”和“phi-phi-phi”。[5][18]

Remove ads

辨识特征

体长 10 至 12 公分。喙部稍长,下嘴全黄;雌雄同色,体色呈略带橄榄绿的青绿色,冠至枕部略呈灰色,腰与尾上覆羽较偏鲜绿色。尾羽呈暗褐色,除了中央一对外,外瓣羽缘呈亮黄绿色,最外侧的三对尾羽内瓣具白色羽缘。眉线细长且延伸至后头,呈乳白色,前段较偏黄而后段较白,眼先及过眼线呈深橄榄褐色,略显出白色眼圈。颊及耳羽呈灰白色,并夹带橄榄褐色细斑。飞羽及覆羽呈绿褐色,大覆羽具黄白色羽端形成一条不明显的翼带,翼下覆羽及腋羽呈黄白色。喉至腹部呈白色,胸侧及胁带偏灰色。尾下覆羽偏黄,有些个体较明显,有些则没有。上喙暗角褐色,切缘橘黄色,下喙橘黄色,尖端亦同色。与极北柳莺不同。跗跖及趾橘黄色[19][20]

分布与栖地

饭岛柳莺在夏季繁殖于伊豆群岛,从伊豆大岛青岛,以及吐噶喇群岛中之岛[17][21] 在春秋季节,曾于本州静冈爱知和歌山三县)、水之子岛种子岛屋久岛冲绳岛八重山群岛(位于琉球群岛)出现的记录。[17][21] 其越冬地尚不完全明了;少部分可能在伊豆群岛(如三宅岛和八丈岛[18])及琉球群岛过冬,也曾在台湾和菲律宾的吕宋岛有纪录。[16][21] 它栖息于“低地落叶林混合亚热带常绿林”及月桂林,包括林缘赤杨Alnus)及竹林,亦见于灌木丛[16][21]

繁殖期时迁徙至伊豆(北起大岛,南至青岛)。越冬时飞往日本本州岛山形福岛新潟横滨静冈和歌山九州岛大分宫崎琉球群岛台湾[22][19],甚至菲律宾吕宋岛[23][24][25][26][27][28]

生态

昆虫是其主要食物 — 在日文中写作汉字(饭岛虫喰),[18] 其日文名意为“饭岛氏食虫者” — 其食物还包括种子。[21] 它会单独或成小群(有时与其他物种一起,特别是北长尾山雀Aegithalos caudatus))在低矮树枝、树冠及地面觅食,亦会在空中捕食猎物。[21][29]

繁殖季节自四月至六月或七月。[17][21] 巢筑于距地面约0.5—2米(1英尺8英寸—6英尺7英寸)的阔叶树竹子上(这种筑巢习性不同于冠羽柳莺,后者筑巢于地面或土坡中)。[21] 每窝产卵数量为2至4颗,通常以3或4颗最为常见。[21]

保育状况

由于栖地丧失破碎化,该物种的数量正在减少,估计总数少于1万只。[1] 此外,杀虫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其猎物的可得性。[5][16] 该物种在2000年三宅岛火山喷发中受到严重影响。[21]

估计全球种群约有3%的饭岛柳莺被列入2016年《台湾鸟类红皮书名录》,保育状况为“易危”。[30]:38(该物种亦被列入2016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俗名为日本冕柳莺,保育状况为“近危”。[31]:523)在菲律宾,该物种列入菲律宾受威胁陆生动物国家名录,作为吕宋的迁徙鸟,保育状况为“易危”。[32] 在2020年日本环境省日本红色名录中,Phylloscopus ijimaeイイジマムシクイ日语イイジマムシクイ)的保育状况为“易危”,[33] 并且在1998年和2007年的版本中亦是如此。[17]

参考文献

扩展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