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血吸虫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寄生虫病,感染源为日本血吸虫,为人畜共通传染病[2]。日本血吸虫病最早于日本被发现,中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都有日本血吸虫病的病例。日本最大的感染地带山梨县在1996年2月宣布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终结[3],2000年福冈县也宣言片山钉螺(学名:Oncomelania nosophora)的灭绝。最后一次是在福冈县久留米市发现片山钉螺,所以久留米市为了哀悼片山钉螺建立了《宫入贝供养碑》。日本是世界上人工绝灭了日本血吸虫的唯一的国家[4][5]。
临床病征
日本血吸虫从皮肤进入体内,由皮下微血管到肝窦,躲在微血管内产卵,最终在上肠系膜静脉丛寄生。可能造成片山热、肝脾肿大、门脉高压、腹水、结肠炎。
治疗
吡喹酮(Praziquantel)为有效治疗的主要药物。
历史
在病因不明的年代,日本血吸虫病因其腹部严重肿胀(腹水)等独特症状,被视为一种恐怖的“奇病”,尤其在山梨县的甲府盆地一带,此病被称为“地方病”(ちほうびょう),带给当地居民极大的苦难。
此病的病原体日本血吸虫的活体于1904年在日本国内被首次发现,其后其中间宿主——淡水螺宫入贝,以及经由皮肤接触尾蚴的感染途径也相继查明,终于揭开了这种神秘疾病的面纱。以此为转捩点,日本医学界、政府与居民展开了长达近百年的全国性防治工作。这场艰巨的斗争结合了药物治疗的开发、以地方社区为主体的灭螺行动,以及将疫区水道水泥化等大规模的环境改造工程。
最终,日本于1978年确认最后一例新增感染者,并于1996年正式宣布扑灭此病,成为世界上唯一成功根除日本血吸虫病的国家[6][7][† 1]。这段从对抗未知疾病到成功根绝的历程,不仅是日本近代公共卫生史上的重要篇章,其防治经验也为至今仍受此病困扰的中国、菲律宾等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9][10]。
注释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