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镰仓时代年号列表

维基媒体列表条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本鎌倉時代年號列表
Remove ads

日本自第三十六代孝德天皇即位并建元大化起开始使用年号(日语:年号ねんごう Nengō元号げんごう Gengō)为其纪年方式,并在文武天皇于701年5月3日(大宝元年三月二十一日)再度恢复使用年号后,一直持续使用年号至今。日本的年号常取中国古籍中的辞句为典故,而改元的原因除天皇即位外,多数出于迷信及牵强附会。因天皇即位而进行的改元通常在天皇即位翌年进行,但有时候也会因为乱世而不在天皇即位翌年改元。日本自醍醐天皇起开始因“辛酉革命”的缘故在辛酉年进行改元(当时为901年,由昌泰四年改元延喜),并自村上天皇起开始因“甲子革令”的缘故在甲子年进行改元(当时为964年,改元康保)。日本自醍醐天皇起也会因灾祸等不祥之事而改元(当时为923年,改元延长)。自平安时代中期(天德应和年间)起,改元之事均载于改元宸记中,而改元的程序也确立为先由大臣上奏年号勘文,然后天皇于选定会议中决定新年号。虽然自镰仓时代起,日本的政治实权落入武家手中,然而武家政权一般不会干涉朝廷进行改元,直至江户时代幕府方开始插手改元事务。[1]

Thumb
土御门天皇因即位而改元正治

以下列表仅收录镰仓时代[注 1]启用的日本年号。以下列表中,各年号的使用期与典故主要出自小学馆出版的《日本大百科全书》,而每个年号的典故都分别附上维基文库的文本链接供参考。

Remove ads

列表

更多信息 年号, 使用期 (西历年月日) ...
Remove ads

注释

  1. 1185年4月25日(元历二年/寿永四年三月二十四日),平氏坛之浦之战战败并灭亡[2][3],故此处取平氏灭亡当年为院政时代的结束时间、镰仓时代的开始时间[4]。此处亦取1333年(元弘三年)为镰仓时代的结束时间[4]
  2. 堀河天皇的年号“宽治”也以此句为典故。[6]
  3.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和”。[8][9]
  4.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岁”。[8][9]
  5. 近卫天皇的年号“久安”也以此句为典故。[12]
  6. 《日本大百科全书》作“付”。[15]
  7.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酉”。[21][22]
  8. 《续汉书》作通假字“历”。[24]
  9. 《日本年号大观》误将“贞应”作仲恭天皇之年号。[30]
  10. 后堀河天皇的年号“元仁”和后醍醐天皇的年号“元德”均以《周易·乾》的同一句为典故。[34][35]
  11. 《日本年号大观》在“先帝”二字后多出“之”字、将“以奉”作“承”[38],另《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在“皇天”二字后缺“之”字[39][38]
  12. 后光明天皇的年号“庆安”也以此句为典故。[41]
  13. 《魏书》实际文本未见此句。[43]
  14.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缺“长”字。[45][46]
  15. 《日本大百科全书》误作《尚书》本文所出[48],《日本年号大观》则特别注明《尚书》本文不见此句,并同时列出《尚书注》对应文本[46]
  16.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历”。[50][51]
  17. 《日本大百科全书》误作另一疏义《尚书正义》[60],《日本年号大观》则仅作《书义》[61]
  18. 《宋书》实际文本未见此句。[64]
  19. 《日本年号大观》误作“二年”。[71]
  20. 《日本年号大观》将“大”作通假字“太”、缺“也”字。[76]
  21.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阏治”。[78][76]
  22. 《日本大百科全书》作“揆”。[80]
  23. 《日本年号大观》缺“之”字[83],另《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将“学”作“为”[84][83]
  24.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太宗实录[85][83],《册府元龟》本亦多采《唐实录》之文[86]
  25.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利”。[88][83]
  26. 《日本年号大观》作“此五行者是以正身安国矣”[92],《日本年号全书》(日本の元号がわかる事典 Nihon no gengō ga wakaru jiten)未附引文[93]
  27. 《日本年号大观》称菅原在嗣上奏的年号勘文典出《孔子家语》,《日本年号全书》(日本の元号がわかる事典 Nihon no gengō ga wakaru jiten)从之[93]。《日本大百科全书》则称菅原在嗣上奏的年号勘文典出《周书》,引文为“居正安其身”[95],《日本国语大辞典》从之,惟其引文为“君正安其身”[96];《周书》实际文本均未见此两句[97]
  28.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合”。[99][100]
  29. 后二条天皇的年号“嘉元”和后醍醐天皇的年号“元弘”均以《艺文类聚·天部上·星》所引的同一句《贺老人星表》引文为典故。[99][102]
  30. 《日本年号大观》误作同卷《大禹谟》之注,并特别注明《大禹谟》之注不见此句,且同时列出《皋陶谟》之注对应文本。[103]
  31.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缺首个或第二个“德”字(两个“德”字相邻)。[105][103]
  32. 《日本大百科全书》误作同列传中之〈马武传〉。[107]
  33.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将《旧唐书》作《唐纪》或《唐记》、将“政”作“正”。[111][112]
  34. 《梁书》实际文本未见此句。[113]
  35.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误作《唐书》。[115][116]
  36.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元”。[120][116]
  37.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作“历”。[122][123]
  38.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缺“者”字、将“体性”作“元德”、将“生养”作“始生”。[35][123]
  39. 镰仓幕府单方面废除后醍醐天皇,并拥立持明院统系的光严天皇担任北朝的首任天皇[125]。光严天皇在1332年5月23日(元弘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改元正庆[126],惟该年号在1333年7月7日(正庆二年/元弘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因其被后醍醐天皇废位而被一同废除[127][128]
  40. 《日本年号大观》误作“十八日”。[129]
  41. 《日本大百科全书》与《日本年号大观》均缺“见”字、将“祐”作“裕”、将“隆”作“降”、将“含”作“合”。[130][129]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参考书籍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