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旬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旬星
Remove ads

旬星(英语:Decan/ˈdɛkənz/;埃及语“bƫktw”或“baktiu”,“与工作有关的”[1])是古埃及天文学中使用的36组恒星(小星座),用于方便地将360度黄道划分为36个部分,每个部分10度,既用于神通术也用于偕日升计时学目的。在地球每天的自转过程中,每个旬星都以地心说的管道在地平线上连续升起。每个旬星 的上升标志着古埃及人夜晚新的小时(希腊语“hōra”)的开始,至少从第九或第十王朝(公元前2100年左右)开始,它们就被用作恒星钟

Thumb
埃及第十一王朝晚期棺盖上的“对角星座”;发现于埃及艾斯尤特希尔德斯海姆罗默与佩利扎乌斯博物馆英语Roemer- und Pelizaeus-Museum Hildesheim

因为每十天也会出现一个新的旬星(也就是说,每十天,在太阳升起前的黎明时分,在一段时间被太阳的光线遮挡后,一组新的旬星恒星群会在东方天空中重新出现),古希腊人称之为“decanoi”(δεκανοί; pl. of δεκανός“dekanos”)或“十分之一”。

根据星座的拟人化模式,旬星让位于27或28个月球站英语月球站

更多信息 西方的黄道带, 旬星 ...
Remove ads

古印度

在印度,将黄道带划分为36个十度部分被称为drekkana英语drekkana(drekkāṇa)、dreshkana(drekkana)或drikana(dṛkā̇a)[15]

德雷卡纳斯(英语:drekkanas)的肖像和使用最早由舒吉迪瓦亚英语Shujidhvaja亚瓦纳贾塔卡英语Yavanajataka中提及(269–270 CE),伐罗诃密希罗在他的布里哈特 · 萨希塔英语Brihat Samhita中给予了详细的论述and(550 CE)。现代学者认为,旬星是通过希腊人传入印度的,希腊人是从埃及人那里了解到它们的[16]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进阶读物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