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时辰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中国古时将一昼夜按十二地支的顺序分为十二个时段,每段称作一个时辰,合现今两个小时。时辰为  : 子时:23点到1点;丑时:1点到3点;寅时:3点到5点;卯时:5点到7点;辰时:7点到9点;巳时:9点到11点;午时:11点到13点;未时:13点到15点;申时:15点到17点;酉时:17点到19点;戌时:19点到21点;亥时:21点到23点。

十二时辰制的出现时间不是很清楚,有西周说、战国说[1]、汉朝说[2]等,现在大多认为是在先秦[3],汉代命名依序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4]

时辰

Thumb
一面中国近代的表盘示意图,上面标注了十二时辰
Thumb
天津南开大学行政楼前的日晷,上面用篆书写有十二时辰之名
Thumb
一支日本江户时代制作的机械钟,表盘上外圈为十二时辰,内圈的数字为当时日本流行的“不定時法ふていじほう
更多信息 十二支, 名目 ...

初正

Thumb
宋《宝庆四明志》卷四(清抄本)中所记录的当地海洋潮汐时间,已用“初“、”平”字样
更多信息 十二支, 时间段 ...

宋以后,又出现了初正计时,即将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如子时分为子初、子正,丑时丑初、丑正,午时分为午初、午正等。[5]如此一日则分为二十四个区段,称“小时”。[6]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的《四时潮候图》已经使用“未初”、“酉初”、“戌正”、“卯末”等记载潮汐时间。[7]

南宋王应麟玉海》和《宋史·天文志》均载[8]

每时初行一刻,至四刻六分之一为时正,终八刻六分之二则交次时。

即是说,每个时辰为八刻六分之二,前四刻六分之一为时初,后四刻六分之一为时正。[9]明代实行九十六刻制后,时初为一至四刻,时正为五至八刻。[9]这样一天内的时间就分成了[10]

一日分十二时,每时又分为二,曰初、曰正,是为二十四小时。

明清时期西方计时法传入后,因为同样将一日分为二十四个区段,因此将同样概念的hora(hour)翻译为“小时”,而时辰也称为“大时”。[9]

Remove ads

历史

将一日分为若干时辰的计时制在很早就已出现,但时辰划分方式及划分数量则不明,先秦文献中可见一日四时、一日十时、一日十六时、一日十二时等划分方法。[3]左传》昭公五年记载展庄叔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通俗编》卷一引杜预左传注:

始分一日为十二时。其名目但曰夜半。曰鸡鸣。曰平旦。曰日出。曰食时。曰隅中。曰日中。曰日昳。曰哺时。曰日入。曰黄昏。曰人定。未借及十二支也。今恒言犹或兼之。曰夜半子时。鸡鸣丑时。日出卯时。日没酉时。黄昏戌时。人定亥时。略得古之遗。

关于十二时制开始施行的年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认为“古无一日分十二时之说,自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不知始于何时,至今不费。”但俞樾在其《诸子平议》中则根据《商君书》中并举年月日时,认为“则六国时已有此说矣。意所谓时者,尚是平旦鸡鸣之属,而非今之所谓十二时欤?”,后来也有学者反过来认为《商君书》可能是汉代的托名伪作,书中年月日时并举,正是汉代历法运用的结果。[11]

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卷三四)中认为,“一日十二时始于汉,盖自太初改正朔之后,历家之术益精,故定此法。”

在秦汉简牍中,能够找到十二时制的实行案例,如睡虎地秦简的《日书》乙种,以及清水沟汉简的《历谱》等。均能证明在秦汉间甚至战国晚期已有十二时制,但在放马滩秦简中的《日书》甲种、居延汉简、汉代的《淮南子》、《论衡》等出土或传世文献中则能见到十六时制的使用。[12][13][14][3]

魏晋南北朝时期还一度流行过一种二十四时辰制,即以十二支四维八干合为二十四个表示时刻的名称。其中四维即方位,分别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有时分别以卦象艮、巽、坤、乾表示,而八分别为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如此,二十四个时辰从北起顺时针就分别为: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已、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壬。[15]

如根据李谦授时历议》和郭守敬授时历经》所编的《元史·历志》中载:

中大通五年癸丑四月,己未朔食在丙。

梁中大通五年即公元533年,此处的“丙”即上述二十四时辰之一。唐以后,此种二十四时辰制仅见于术士择葬中使用。[15]

周之前还有百计时制,即将一日分割为一百个“刻”[15],其后十二时辰成为主要计时制之后,为了与十二时辰制相合,汉代曾将百刻改为一百二十刻,但施行时间不长。梁武帝曾一度改成九十六刻及一百零八刻制,但其后又恢复百刻制。[15][16]以后,一时辰被分成八又三分之一刻,即一时辰有八刻加两个“小刻”(一小刻为六分之一刻),如此,一天又有一百刻。[15][16]末,机械钟表传入,使用一日二十四小时,一百刻制又改为九十六刻制,即一时辰有八刻,前四刻为初刻,后四刻为正刻。如“午时三刻”即相当于今11时45分。[16][17]

参看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