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明长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明长城,为明朝自洪武至万历年间历时二百余年所修筑之军事防御体系,经二十次大规模营建,形成西起甘肃嘉峪关、东抵辽东虎山的连绵边墙,全长8,851.8公里,为现存规模最完整之长城主体[1]。其建筑始于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修缮居庸关等关隘,至隆庆年间戚继光于蓟镇首创包砖空心敌台,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百里一城”之严密防御网络[2]。2009年经国家文物局实测确认,明长城东端起点为辽宁丹东虎山,西至嘉峪关,涵盖人工墙体6,259.6公里、天然险段2,232.5公里及壕堑359.7公里[3],与埃及金字塔、婆罗浮屠及吴哥窟并称“东方四大奇观”。


历史
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大修古北口的长城,洪武十四年(1381年)修建老龙头长城、小河口长城。
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开始,陆续修建辽东镇的辽河西和辽河套一带的长城。
明宪宗成化三年(1467年)辽阳副总兵韩斌负责修建长城。成化十年(1474年)徐廷璋、范瑾督造宁夏河东长城[4],“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5]夯土长城是明长城的主要部分,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每一米造价约为一两银子。成化十五年(1479年)十一月,筑宁县沿河边墙。[6]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尚书王琼于内复筑边墙一道。[8]李成梁修建辽镇长城(九门口长城)。嘉靖二十年(1541年)修“嘉峪关墙一道,南至讨来河十五里,北至石关儿十五里,共三十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曾铣在二边以南建造长城。嘉靖三十年(1551年)于北京北部、东部大修长城,至三十四年(1555年)结束。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首创在蓟镇建立包砖长城,加厚城墙,又建空心敌台,能存放兵器火药,16年内一共建空心敌台1017座。
Remove ads
地理分布
位于河北省的明代万里长城,东起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西至河北张家口地区怀安县马市口村进入山西省天镇县界。同时由北京市怀柔区结起一道内长城,经八达岭后进入河北省怀来县,复入北京市门头沟区,然后再进入涿鹿县,至涞源县,由涞源县七亩地村进入山西灵丘县境内。

北京段明长城由河北蓟县进入北京平谷县彰作关,经密云县到怀柔区北京结地区分为两叉,外线长城向北经延庆四海冶由白河堡附近出北京进入河北赤城县境内,内线长城经昌平、延庆、河北怀来县,复入北京门头沟地区,再从东灵山地区出北京市。北京段明长城在明十三陵外存在多道长城。
陕西省长城东起清水营(今陕西府谷县东北),经过府谷县﹑神木县﹑榆阳区﹑横山县﹑靖边县﹑吴起县﹑定边县七县区。西至花马池(今宁夏盐池县东北)。成化年间由延绥镇巡抚都御史余子俊率领将士4万人历时3月筑成。

宁夏位于黄河河套,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读史方舆纪要》称其为“关中之屏蔽,河陇之上噤喉”。宁夏长城位于黄河之东,所以被称为“河东墙”,每隔30里修筑一军堡,每隔60里筑一城。明朝中叶后放弃内蒙古河套平原,退守宁夏。[9]
明廷在青海浩门城、门源城、永安城皆修建有长城,长约360公里。至今大都损毁严重。
参见
参考资料
研究书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