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星系年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星系年表星系星系团、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年代学。

20世纪之前

Remove ads

20世纪前期

Remove ads

20世纪后期

  • 1953年Gerard de Vaucouleurs发现直径大约是200万光年室女座星系团是被约束住的巨大超星系团
  • 1954年沃尔特·巴德鲁道夫·闵可夫斯基辨认出银河系外电波源天鹅座A的光学对应体。
  • 1959年剑桥大学干涉仪发现数百个电波源,并编辑成3C目录。其中有许多在后来被发现是类星体电波星系
  • 1960年Thomas Matthews测量出电波源3C 48的位置,经确度达到5"。
  • 1960年Allan Sandage已可见光研究3C 48,并且观察到异常的蓝类星体。
  • 1962年Cyril Hazard、 M.B. Mackey、和A.J. Shimmins利用月掩星精确的测量3C 273的位置,并推论出他有双重的来源。
  • 1962年Olin EggenDonald Lynden-BellAllan Sandage提出星系形成的理论,以单一(相对的)快速的整体崩溃,先形成了晕,然后才是星系盘面。
  • 1963年Maarten Schmidt辨识出3C 273红移巴耳末线
  • 1973年Jeremiah OstrikerJames Peebles发现在螺旋星系中可见物质的总质量不足以产生足够的牛顿万有引力,使盘中的物质被吸引住而不会四散飞离或改变盘的形状。
  • 1974年B.L. Fanaroff and J.M. Riley区别出边缘昏暗(FR I)和边缘明亮(FR II)的电波源。
  • 1976年Sandra Faber罗伯特·杰克逊发现椭圆星系的亮度和相对于中心速度离散的费伯-杰克逊关系。
  • 1977年R. Brent Tully理查德·费雪发表独立的螺旋星系的亮度与盘面部分的速度自转曲线的关系式
  • 1978年史蒂夫·葛利格里莱尔德·汤普森描述后发座超星系团。
  • 1978年维拉·路宾肯特·福特、 N. Thonnard、和艾伯特·玻斯曼测量了一些螺旋星系的自转曲线,并且发现可以看见的恒星数量与牛顿万有引力预测的数量之间有巨大的偏差。
  • 1978年伦纳德·瑟尔罗伯特·齐恩推论星系形成是由许多较小的合并组合成大的。
  • 1981年罗伯特·科什那August OemlerPaul SchechterStephen Shectman发现牧夫座有一个直径达到一亿光年的巨大空洞
  • 1985年Robert Antonucci和J.米勒发现塞佛特II星系NGC 1068有高度偏振只出现在反射光中的宽谱线。
  • 1986年Amos Yahil大卫·沃尔克Michael Rowan-Robinson发现IRAS星系密度的偶极方向与宇宙微波背景温度偶极的方向一致。
  • 1987年David BursteinRoger DaviesAlan DresslerSandra FaberDonald Lynden-Bell、R.J. Terlevich和Gary Wegner声称在银河系周围200万光年内的星系一起都朝向长蛇座半人马座方向,被称为巨引源的星系团移动。
  • 1989年玛格丽特·杰勒Margaret Geller)和约翰·修兹劳John Huchra)发现长城,是一个由星系组成的薄片,长五亿光年、宽三亿光年,但只有一千五百万光年厚。
  • 1990年Michael Rowan-RobinsonTom Broadhurst发现IRAS星系IRAS F10214+4724宇宙中已知的天体中最亮的。
  • 1992年 - 第一次在宇宙微波背景中侦测到大尺度的结构,表明第一群的星系团种子出现在宇宙的早期。
  • 1995年 - 第一次在宇宙微波背景中侦测到小尺度的结构。
  • 1995年哈柏深空在144弧秒的视场中进行星系的调查。
  • 1998年2度视场星系红移巡天测绘出宇宙在邻近银河系附近的大尺度结构。
  • 1998年哈柏南天深空
  • 1998年 - 发现宇宙的加速
  • 2000年 - 一些来自宇宙微波背景实验的数据,提供宇宙是平的有力证据(空间没有弯曲,但时-空是),这对大尺度结构的形成有重要的含意。

21世纪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