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暴雪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暴雪鹱(学名:Fulmarus glacialis)[2],又名管鼻鹱[3],为鹱科暴雪鹱属的鸟类[2]。
是一种数量非常多的海鸟,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副极地气候地区。在南半球有一次确定的观测记录,曾在新西兰南部发现过一只鸟。[4]暴雪鹱有两种颜色型态:一种是淡色型,具有白色的头和身体以及灰色的翅膀和尾巴;另一种是深色型,则是全身均为灰色。虽然外观上与海鸥相似,但实际上暴雪鹱属于鹱科。
北方暴雪鹱及其姐妹物种南方暴雪鹱 (Fulmarus glacialoides) 是现存的暴雪鹱属(Fulmarus)的成员。暴雪鹱属于鹱形目,它们都有一些特征。首先,它们的鼻腔连接到上喙,称为管鼻;然而,信天翁的鼻孔在喙的两侧,而暴雪鹱和其他鹱形目成员的鼻孔在上喙的顶部。鹱形目的喙也很独特,分为七到九块角质板。其中一块构成上喙的钩部分,称为上颌钩。它们会产生由蜡酯和甘油三酯组成的胃油,存储在前胃中。这种油可以从它们的嘴里喷出来,从幼雏起就用于防御掠食者,以及作为雏鸟和成鸟长途飞行时的能量来源。[5]这种油会使掠食者的羽毛纠结,可能导致其死亡。[6]最后,它们还有一个位于鼻腔上方的盐腺,帮助去体内由于大量饮用海水而摄入的盐分。这个腺体会从它们的鼻子排出高浓度的盐溶液。[6]
暴雪鹱最早由卡尔·林奈于1761年描述,基于从北极圈内斯匹次卑尔根获得的一个标本。[7]格陵兰东北部的Mallemuk山以北方暴雪鹱(丹麦语:Mallemuk)命名。
Remove ads
分类
北方暴雪鹱由瑞典博物学家卡尔·林奈于1761年在其第二版书中正式描述。他将其与其他海燕一起归入属,并创造了二名法名称。[8]林奈主要基于德国博物学家弗里德里希·马滕斯1675年在其斯匹次卑尔根航行记录中描述和插图的"Mallemucke"来进行描述。[9][10]北方暴雪鹱现在被归入由英国博物学家詹姆斯·斯蒂芬斯于1826年引入的属中。[11][12]这个属名来自古诺斯语 Fúlmár,意思是"臭鸥",因为这些鸟会喷出臭味的油。特定名称glacialis是拉丁语,意为"冰冷的"。[13]
分布
分布于北大西洋、北太平洋[2],英国苏格兰的圣基尔达岛是暴雪鹱在欧洲最大的栖息地[3]。曾偶见于中国大陆的东北沿海[2]。多生活于沿海峭壁的空穴中以及岩石性小岛[2]。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极圈内[2]。
亚种
描述



北方暴雪鹱的翼展为102至112 cm(40—44英寸),[7]长度为46 cm(18英寸)。[15][16][17]体重范围为450至1,000 g(16至35 oz)。[18]该物种的颜色为灰白相间,具有淡黄色的粗壮喙和蓝色的腿。[19]但是,除了淡色型和深色(或"蓝色")型态外,在太平洋还有一种中间型态。只有深色型态的下方有更多的深色边缘,但它们的翅膀顶部都有浅色的内部初级飞羽。太平洋型态的尾巴比大西洋型态的颜色更深。[7][15][16][19][20][21][22]
像其他海燕一样,它们的步行能力有限,但它们是强壮的飞行者,飞行时的翅膀动作很僵硬,与海鸥大不相同。它们看起来比海鸥脖子粗壮,喙短而粗。[19]它们的寿命很长,寿命达31年并不少见。[23]
Remove ads
行为
这种暴雪鹱会以虾、鱼、鱿鱼、浮游生物、水母和腐肉以及废物为食。[6][7][20][21]当吃鱼时,它们会潜入几英尺深处捕获猎物。[17]



北方暴雪鹱在6至12岁之间开始繁殖。它们是一夫一妻制,形成长期的配偶关系。每年都会回到同一个巢址。[6]繁殖季节从5月开始;[7]但是,雌鸟有储存精子的腺体,允许交配和产卵之间间隔数周。[6]在繁殖季节,成年暴雪鹱通常保持在距离繁殖地500公里内,而不是在寻找食物时旅行数千公里。[25]它们的巢是一个位于草地上的简陋巢穴或地上植被整理出的碟状物,内衬较软的材料。这些鸟会在大型鸟类聚落筑巢。[6][7][17][20][21]近来,它们开始在屋顶和建筑物上筑巢。[7]雌雄都会参与筑巢过程。[6]一颗白色的鸟蛋,74 mm × 51 mm(2.9英寸 × 2.0英寸),[6]由双方孵化50至54天。晚熟雏鸟会被喂养2周,[26]70至75天后完全换羽。同样的,雌雄双方都参与。[6][7]在这期间,亲鸟是夜行性的,即使在光线充足的夜晚也不会活动。[6]
Remove ads
这种暴雪鹱的求爱仪式是雌鸟在一个岩架上休息,雄鸟落下来时嘴巴张开,头向后仰。他开始左右和上下摇头,同时叫唤。[6]
保护
北方暴雪鹱估计有15,000,000至30,000,000成熟个体,占据了28,400,000 km2(11,000,000 sq mi)的分布范围,其北美的种群数量正在上升,因此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1]上个世纪,由于商业捕捞渔业提供的鱼内脏可供食用,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大大扩大,但数量可能会因为这一食物来源减少和气候变化而缩减。[7]在不列颠群岛,种群的增加尤为显著。[20]
人为影响
北方暴雪鹱的胃内容物是海洋垃圾在海洋环境中一个显著指标,因为它们的数量多且分布广泛。[27]2008年至2013年对143只北方暴雪鹱的研究发现,89.5%的鸟胃中含有微塑胶。计算出的平均数为每只鸟19.5块塑胶和0.461克。[28]这比过去对北方暴雪鹱的研究高得多,可能意味着海洋生态系统和海岸线中的塑胶垃圾增加。然而,仍需更多研究来证实这一结论。来自荷兰的长期数据显示,自1980年代以来,暴雪鹱胃中的消费性塑胶增加,工业塑胶减少。[27]塑胶摄入增加可能是通过生物放大作用发生的:它们的食物包括像浮游生物这样的无脊椎动物,这些动物显示出进入海洋的微塑胶增加。深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可以明显看出,暴雪鹱可能通过营养转移和生物放大间接受到影响,类似地,它们的捕食者也可能因摄入塑胶污染而受到影响。随着淡水塑料垃圾污染的增加,海鸟胃中的微塑胶含量可能进一步上升。
参考文献
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