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书剑恩仇录 (1976年电视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书剑恩仇录》(英语:The Legend of the Book and Sword)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根据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改编而拍摄制作的清装武侠剧集,全剧共60集,监制王天林,此剧为无线电视首部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而拍摄制作的剧集。
此剧亦曾经分别于1992年9月至11月及2015年末期至2016年初期在翡翠台重播。
Remove ads
背景逸事
与无线竞争激烈的佳艺电视稍早前开拍及播出《射雕英雄传》,收视率相当高[1]。时任无线电视助理总经理周梁淑怡后来受访时说,与她相熟的黄霑(曾以化名“刘杰”为佳视的《射雕英雄传》作曲填词)建议无线拍摄金庸改编剧,并为他们跟金庸牵线密会,处理版权事宜,无线因刚拍完《梁天来》有大量清代服装未整理而选择了《书剑》来改编[2]。黄霑亦参与了选角,如分别推荐了外貌像外族的余安安和会跳舞有助拍动作戏的汪明荃演香香公主和霍青桐[3][4]。此外,主题曲的竞争非常热烈,原先属意由罗文主唱而且已经筹备完毕,直到播出前本剧主角郑少秋要求演唱主题曲,使得罗文版本变成片尾曲。
佳视知悉无线拍摄此剧后,立刻赶拍《神雕侠侣》。
主要演员
身份 | 角色 | 演员 | 外号 |
前任总舵主 | 于萬亭 | 张活游 | |
总舵主 | 陈家洛 | 郑少秋 | |
二当家 | 无尘道长 | 吴桐 | 追魂夺命剑 |
三当家 | 赵半山 | 黄新 | 千臂如来 |
四当家 | 文泰来 | 朱江 | 奔雷手 |
五当家 | 常赫志 | 罗云 | 西川双侠:黑无常 |
六当家 | 常伯志 | 何光明 | 西川双侠:白无常 |
七当家 | 徐天宏 | 伍卫国 | 武诸葛 |
八当家 | 杨成协 | 谈泉庆 | 铁塔 |
九当家 | 卫春华 | 关聪 | 九命锦豹子 |
十当家 | 章进 | 卢海鹏 | 石敢当 |
十一当家 | 骆冰 | 李司棋 | 鸳鸯刀 |
十二当家 | 石双英 | 黄元申 | 鬼见愁 |
十三当家 | 蒋四根 | 吴孟达 | 铜头鳄鱼 |
十四当家 | 余鱼同 | 夏雨 | 金笛秀才 |
官衔 | 演员 | 角色 | 外号 |
皇帝 | 郑少秋 | 乾隆 | 东方耳 |
统领 | 郑少秋 | 福康安 | |
御前侍卫 | 江 涛 | 白 振 | 金爪铁钩 |
御前侍卫 | 石 坚 | 张召重 | 火手判官 |
御前侍卫 | 罗浩楷 | 瑞大林 | |
御前侍卫 | 成 璜 | ||
御前侍卫 | 李家鼎 | 言伯干 | |
御前侍卫 | 关 键 | 吴国栋 | |
御前侍卫 | 范中恩 | ||
御前侍卫 | 吴殷志 | 龙 骏 | |
御前侍卫 | 黄宗保 | 和 珅 | |
皇太后 | 佩云 | ||
御前侍卫 | 任达华 | ||
御前侍卫 | 李国麟 |
演员 | 角色 | 外号 |
李鹏飞 | 周仲英 | 铁胆 |
郑少萍 | 周大奶奶 | |
高妙思 | 周 绮 | 俏李逵 |
严秋华 | 周英杰 | |
邓英敏 | 孟健雄 | 神弹子 |
曹济 | 宋管家 | |
安健刚 | 独角虎 | |
韦白 | 仆人 |
演员 | 角色 | 外号 |
何璧坚 | 马 真 | 千里独行侠 |
关海山 | 陆菲青 | 绵里针 |
石 坚 | 张召重 | 火手判官 |
演员 | 角色 | 外号 |
江 毅 | 木卓伦 | |
汪明荃 | 霍青桐 | 翠羽黄衫 |
余安安 | 喀丝丽 | 香香公主 |
金兴贤 | 霍阿伊 | |
袁士霄 | 天池怪侠 | |
袁小田 | 陈正德 | 天山双鹰之 一“秃鹫” |
郑孟霞 | 关明梅 | 天山双鹰之 一“雪雕” |
梅 兰 | 霍青桐大师姐 | |
杨盼盼 | 霍青桐二师姐 | |
邝君能 | 阿凡提 | |
程可为 | 阿凡提妻子 |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郑少秋 | 陈家洛 | |
苏杏璇 | 徐潮生 | 陈家洛母亲 |
杨志恒 | 心 砚 | 陈家洛书僮 |
梁淑卿 | 瑞 姑 | 陈家洛保姆 |
庄文清 | 晴 画 | 陈家洛丫环 |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罗国维 | 李可秀 | |
黄淑仪 | 李沅芷 | |
李洁莹 | 李夫人 | |
黄建勋 | 李家下人 |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白文彪 | 滕一雷 | 大魔 |
焦 雄 | 顾金标 | 二魔 |
焦文期 | 三魔 | |
刘国诚 | 哈合台 | 四魔 |
金 雷 | 阎世魁 | 五魔 |
阎世章 | 六魔 |
影响
原作者金庸曾多番赞扬1976年郑少秋版的书剑恩仇录是他最喜欢的书剑恩仇录版本:
2003年 - 作者金庸在一个访问中说:“大多演员我都不满意。送我的录像带经常看几集就看不下,真是演得够傻。到目前为止,我喜欢郑少秋演书剑恩仇录的乾隆十分到位,这一版的陈家洛、乾隆及福康安非常符合我小说的味道,还有刘德华陈玉莲所演的“神雕侠侣”,两部电视剧可说是目前为止最令我满意的。”(资料来源:香港苹果日报2003年8月4日C10版)
2006年 - 在一个传媒访问中作者金庸直言在他觉得郑少秋版的书剑恩仇录拍得最好: “我觉得陈家洛应该是非常谦虚、非常重情义的。我觉得郑少秋演得比较好...比较有大侠风范,正经比较好... 最近有一个网上的选举最喜欢的书剑恩仇录演员,票数最多的也是郑少秋。所以,这些读者还是比较懂的." (资料来源:作者金庸访问视频,请参考以下外部链接部分)
2006年 - 作者金庸在TVB一个节目“煮酒话金庸”的访问中说拍得最好的是郑少秋版本的书剑恩仇录。(资料来源:作者金庸在TVB节目“煮酒话金庸”访问视频,请参考以下外部链接部分)
1987年版《书剑恩仇录》
此版本的《书剑恩仇录》更影响了无线电视87年翻拍版本的《书剑恩仇录》。剧中主角全部由超级新星选举中的得奖者担纲。由当时年仅18岁的彭文坚饰演的陈家洛,被普遍批评为演技稚嫩、气质不佳和没有如郑少秋般深入民心,而该剧监制李添胜亦在多年后承认:此剧的选角为其监制生涯中最失败的一次,应因此次的失败导致无线即使在90至00年代翻拍了一系列的金庸武侠小说也不敢再次翻拍书剑恩仇录。[5]。
外部链接
重播
此剧曾于1992年,逢星期二至六凌晨02:50-03:50在无线电视翡翠台重播。
电视节目的变迁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